谈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2-04-08 16:19武喜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国学语文教育

摘 要:国学经典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經验总结。在教育改革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将国学经典的学习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经典纳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国学经典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5.005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育学家认识到,国学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为弘扬国学经典,各家电视台都播出国学节目,这意味着国学经典在教育界的复兴。让孩子学习国学经典,传承国学经典,就等于让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笔者认为,想要让国学经典一代一代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需要从小学教育做起,可以在现今的教学语文课程中融入国学经典,培养青年一代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在众多课程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国学经典学习的联系最为密切。将经典国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能推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高尚的人格特质;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什么是国学经典

对于国学经典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是历经时代的文化艺术经典。以先秦经书、百家理论为基础的国学研究,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社会史、社会学、宗教等内容,是一个全面的学术系统。

二、在小学生语文阅读课程中融入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作用

1.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人生价值观

虽然每个人对国学经典的理解不同,但背诵和学习国学经典对我们大有裨益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也是加强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基本目的。国学经典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由于中国文化独特的人文特征和文化气息,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些特征的差异。

例如,学生学习《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后,学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了他们的真、善、美之心。让学生时常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生活、工作,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周边的人以及整个社会,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不做阻碍社会发展的事,不做违背良心和亏待他人的事。力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一个具有美德的人,一个善待父母的人,一个珍惜父母劳动成果和养育之恩的人。

2.可以塑造学生的辨识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社会认知能力不完善,通过学习和背诵经典,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考和辨别能力。例如,通过阅读《两小儿辩日》,学生可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社会问题。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认识到成功来之不易,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

3.可以提升学生的各种素养

人的一生需要形成诸多素养来推动自身发展,这些素养的形成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学习与实践所得,一方面可以借鉴身边的人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素养,例如向长辈学习做人的道理,向教师学习社会交往礼仪等。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研究国学经典来形成良好的素养,助力自己的生活,提升自身的能力,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国学经典中蕴含的都是伟人的故事、名家的成长经历,是值得学生借鉴和学习的名人、名家、名篇,因此,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各种素养,奠定学生人生发展的基础。

三、将国学经典融入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1.借鉴古代教学策略,探索智能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系统营造教学情境,因材施教,启迪诱导,使学生勤学好学。教师应在掌握学生学习、求真、情感的需求,明确知识要点,突出模块关键的情况下,设计层次分明、切实可行的语文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在语文课上的核心能力。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诗仙李白作品时,为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深度,教师可以将作者的生平事迹同作品联系起来,如对《梁甫吟》的讲解,可以体会作者的真性情。又如,李白的作品中也还包含许多描写人生经历和富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无不流露出真挚情感,这是我国经典文化所赋予的魅力所在,而这是用白话文无法描述的。除了教师在课堂上有重点地讲解之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自己学习,安排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索李白的生平简介,搜索《梁甫吟》的写作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新《课标》要求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

2.重视正确合理的教学工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国学阅读课堂上,教师要以身作则,适时传授,以实现国学阅读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协作完成的,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必须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力保证教师答疑解惑的基本职责。教师还应注重个人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探索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探索和学习语文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最终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与信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尊重自己,就必须在品德、学识、语文素养等方面超越学生,也就是要达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的境界。首先教师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不断获取知识来充实自己,时常具有“一桶水”,如果教师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存,就会落后成“半桶水”。并且现代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除了向教师学习知识以外,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媒体向“电子教师”学习,还可以通过电视、报纸、手机等获取知识,如果教师不及时创新获取知识的手段,就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3.强化系统实施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语文阅读课程,学校对开课时间、相应的学习计划、每周固定上课时间等方面没有明确规定。由于缺乏系统的实施细则,教师在课堂实际操作中不能保证系统、高效地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第一,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学经典学习计划,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背诵的要求。例如,在小学第一学段,由于学生识字比较少,不能自己阅读国学经典,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国学机”、手机、信息技术媒体等工具,在大量的课余时间“听故事”,以听代读,以听促读,并用“跟读”的形式让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最后达到背诵《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内容。第二学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背诵《千字文》《声律启蒙》《孝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并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拼音版《上下五千年》《朱子治家格言》等。第三学段,小学高年级学生对文章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在此阶段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背诵《大学》《老子》《论语》等,并指导学生阅读《孙子兵法》《史记》等国学经典书籍。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军事谋略,懂得顺应自然规律以达到强身健体。

第二,学校应该安排每周和每天的阅读时长。例如,要求学生每天在晨读时间朗读或背诵国学经典30分钟,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三,学校也可以每周安排一节国学经典课,在国学教师的指导下,对中国文化经典进行研讨交流学习,加强小学生对中国文化经典的掌握和体验。

第四,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体系。家长以任务清单的形式向学校汇报学生在家学习国学的详细情况,并在家长的监督和帮助下完成一定量的国学经典阅读,从而培养学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课文进行国学分类的习惯。

4.品读鉴赏,以阅读促进写作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特别是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写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在安排国学阅读的时候,要考虑到与写作的结合。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有定期写作的要求,写作也是对单元教学的深化和巩固。因此我们要根据单元教学的内容安排恰当的国学经典阅读或者背诵的内容,以拓宽单元教学内容,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课文作为“对话框”或“平台”,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课文,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诗词歌赋,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历史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如在讲授《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课文时,先让学生课前诵读国学经典《三字经》等,在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伟大的父母之爱,以情怀滋养,让他们学会孝顺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二,教师应以课本中的課后作业为突破口,适度拓展国学经典,适当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国学,让学生在鉴赏和阅读中学习圣贤的优秀品格,积累优美的词汇和句子,为写作奠定基础。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依靠经典书目,以阅读促进理解,正确引导学生分析经典的标题、结构、表达形式、语言修辞等,掌握写作方法。由此了解创作的奥秘,将其融会贯通,以读促写,学以致用,合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四,教师安排学生阅读国学经典之后,要写出学习心得或感受,发表在班级群里或者网络上,供大家借鉴交流,这也算是一种提升写作的方法,也是信息技术时代的写作方式,这种方法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体验分享文章和网络交流的喜悦。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的国学经典,让学生仿写、扩写、续写所学的文章,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抒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强调正确合理的执行

在国学阅读课环节,教师要以身作则,适时传授,进一步陶冶学生的品格,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提升国文经典课的人文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师作为引导者,必须能够正确教导学生。此外,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在扎实的专业素养基础上,合理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解答学生疑惑的基本职责。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师还应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不断增强学习探索能力,做好引导工作,正确引导学生探索。教师在安排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同时,自己也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榜样的作用,能在阅读国学经典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才能体验学生的阅读感受,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如果教师只安排学生阅读,而自己不去阅读,也不知道这些国学经典的内容,就无法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导致阅读流于形式,学生的阅读也不会深入开展,会出现仅仅为了完成任务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带头阅读,精准阅读,根据课堂教学的风格,促进学生消化吸收民族文化,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内涵,最终在阅读中培养语言表达的感情和自信,掌握合理的语文学习方式。

6.注重家庭亲子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学生接受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是有缺失的教育,就会出现“5+2=0”的现象,也就是五天的学校教育成果被两天不良的家庭教育所抵消,因此,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组成的教育系统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能忽视。亲子教育是学生人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经典国学教育也与亲子教育密切相关,一个家庭中的家风家教、文化特点、教育方式,这些都是影响孩子教育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国学,在教学形式上需要采用家校合力的方式进行。例如,在针对家风教育的融入上,需要从小做起,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家风传承,在针对国学经典的传授上,不能只是简单地读写教学,而需要帮助孩子理解这些经典文化的精神内核,例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可以让孩子掌握《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当然,家长在知识的传授上还要注重自身言行和理论的一致性,在现实生活中为孩子的成长树立好的榜样。如果家长不能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不务正业、自私自利、唯我独尊,那么自己的孩子读再多的国学经典也是没有用的。

在小学生语文阅读课程中引入国学经典,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发现历史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思考和辨别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适度的原则,注重正确引导,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系统管理,多种方式并行,实现家校教育的统一,有效促进学生更加合理地学习和运用经典国学。

参考文献:

[1] 庞宠《小学语文教育中国学经典的融入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21年硕士论文。

[2] 张丽《论将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外语文》2021年第16期。

[3] 蒙晓锋《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基础教育论坛》2021年第16期。

[4] 周永琴《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41期。

[5] 郭丹、张高评、马超《国学经典诵读》,福建人民出版社2021年。

(武喜英,1981年生,女,汉族,甘肃会宁人,大学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国学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垂”改成“掉”,好不好?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