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07 21:46:11巴州师范学校陈定元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创设道德教学法

巴州师范学校 陈定元

从三个方面入手对中职学校情境教学法背景下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思路进行研究。首先,是从其重要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为什么要应用情境教学法来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此来提出研究的核心。其次,是对情境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应用的问题作出分析,从而了解现阶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短板,以此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活动开展提供保障。最后,是对情境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方法进行探索,依托前提提出的问题,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探讨与论述,借助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合作教学等多元化的方法来印证情境教学法与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高效融合。

一、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从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需求来看,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以及推动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是职业教育工作开展的重头戏,同时也是需要教师将之融入各学科进行应用与渗透的关键内容。因此,在中职学校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需要开发课堂教学体系以及教学路径,依托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创设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从而让学生能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基于情境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自主的思考、探究和分析。这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从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角度来看,情境教学法更加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能从现实角度出发对课本知识进行分析与探究,同时能从现实环境中寻找与课本知识相呼应的案例和内容。这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而且,借助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突破现有的学习桎梏与困境,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此满足职业院校教学体系发展的现实诉求——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并重、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并行。

二、探究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对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把控不牢

当前部分教师在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需求与学习认知能力的掌握程度不够,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素材的选择以及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较大的偏差。这不仅无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如教师在教学时,在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会选择一些看起来较为“高大上”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虽然可以让课堂教学看起来更加规范,但是对学生而言,此类素材的应用对自身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学生更青睐的则是可以与自己生活环境相贴切,或者是与个人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素材。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行为以及日常关注的事情并不了解,导致在基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对课堂教学方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较为突出的问题有:教师难以把握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征;教师无法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教师在基于学生需求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难以将道德与法律课程融入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在课堂教学中,道德与法律课程的设计缺乏创新性和有效性。

(二)对情境课堂教学处理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时候,常常偏离课堂教学核心,而且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也无法对课堂教学情境做针对性的分析与解读,从而影响部分学生的知识学习,甚至会让少部分学生产生“不明白教师在说什么”的情况。归根结底,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认知或者能力的局限性,以及对情境化课堂教学的了解深度不够,导致情境的创设一方面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课堂教学开展的模式与结构存在差异性和排斥性。比如,教师在基于道德与法律课程对学生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有些教师会选择“辩证”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且会在辩证的基础上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特别是对“道德”与“法律”两者关系的论证,以及对“法律是最低道德标准”以及“道德是法律的延续”等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在辩证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从而导致其辩证的深度不够,或者是根本无法理解教师提出的辩证观点该如何梳理、如何解答。因此,在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境的设定过于深奥,也是影响学生道德与法律课程学习能力提升和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三)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展现度不够

由于部分职业院校教师认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重点是学好专业课程、做好技能实践,而在道德与法律课程学习中,只需要了解课本内容,不需要对其做更深入地探究。殊不知,这一思想是完全错误的,且这一做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道德素养的高低,以及法律认知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及影响学生后续进行专业实践,甚至是跨入职场之后的表现与为人处世方式。因此,只有让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学习姿态,并且要保证学生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客观的法律认知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后续的发展和成长中逐渐明白社会、认识社会、回报社会。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把讲义放在PPT中让学生进行浏览,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律课程和学生如何应用道德与法律知识就出现了“两张皮”的情况,这不仅无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对课堂教学素材的展示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道德与法律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如何提升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展示度”方面,部分教师做得同样不到位。比如,有教师认为只要多做PPT、多引经据典就是在“展示教学内容”,还有教师认为,只要多实践、多提问就是在“展示教学内容”。这些教师都没有把握住“提升课堂教学展示度”的内核。

三、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结合多媒体创设全新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寻求全新的教学方法,也为创设全新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技术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展开应用,同时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作为一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来设计。基于此,学生所学的知识会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能降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难度,以及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面的桎梏。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正当防卫和非正当防卫相关法律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正当防卫,可以直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素材,或者选择优秀律师的科普素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时候,没有学习到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知识,那么学生只知道遇到坏人可以正当防卫,但是并不知道如何才算作是正当防卫,以及如何才能保证不防卫过当。但是,在观看完相关视频,了解到律师的科普知识之后,此时学生便可以将理论性的知识带入到现实环境中做出思考和分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将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让学生在当下的道德与法律知识学习中更有兴趣、更有热情,同时也能让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更有效、更科学。

(二)运用案例指导课堂教学情境的深化

案例的引入与佐证是每一个学科都需要应用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由于道德与法律课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务必对案例的选择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并且在教学中需要突出案例的指导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这样,学生在基于案例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才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比如,以正当防卫和非正当防卫这一概念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举例早些年江苏昆山的“反杀案”,并且结合上文叙述的内容,将“反杀案”的两位主人公设计为动画图像进行展示,这样不仅避免了案发现场对学生心理可能造成的危害,还能让学生通过动画效果图了解到案发的实际情况。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一案例的深入讲解,从而让学生明白案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最终法院对本案件的裁决意见。最后,教师可以从这一案件入手,鼓励学生说一说、谈一谈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案件,以及假设自己在遇到类似情况之后应该如何处置才能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层面的评价;另一方面是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层面的评价,从而让学生逐渐理解“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以及“道德是法律的延续”这一逻辑。

(三)通过合作探究营造课堂教学的氛围

通过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知识,同时可以让学生之间实现思维的碰撞和摩擦,这对学生之间交换想法、互换意见以及探究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可以将合作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应用,同时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此来满足对道德与法律知识的深入学习。比如,教师在基于合作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在正当防卫与非正当防卫这一概念中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台演绎上文中提到的“反杀案”,在演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演绎情境。第一,需要“被害人”对“加害人”进行正当防卫;第二,禁止“被害人”对“加害人”进行正当防卫。同时,这就需要学生正确理解并认识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非正当防卫”,以及在何种情境下才可以正当防卫,或者是在进行正当防卫之后,应该在什么时候适时停止等。这一系列的演绎与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素养具有重要的帮助,而且可以让其他学生从演绎中了解到正当防卫的限度,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遇到突发状况之后,首先想到的是要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要及时地报警来处理情况。另外,从道德的层面来看,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明白“不主动造成不必要的摩擦”以及“不畏惧任何非法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的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教师若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就需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基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还需要分析个人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案是否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来完善课堂教学方案,创新课堂教学思路,构建课堂教学情境。基于此,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素养将得到同步提升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对道德与法律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应用能力也能从现实生活中有效的反映出来。

猜你喜欢
创设道德教学法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