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动精神视域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演进

2022-04-07 20:43孙少帅
关键词:主动精神中华民族历史

孙少帅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和全部历史的主题,深刻昭示着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表明,只有具有伟大精神的政党才能领导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了党的光荣传统。”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离不开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提振与支撑。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党在百年奋斗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精神状态和宝贵精神品质,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书写并将继续书写中华民族恢宏史诗的精神密码。当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之路,如何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引领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依然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深刻追问。为此,深刻把握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意蕴,全面探寻中国共产党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百年恢宏叙事史,进而立足中华民族新发展阶段的全新方位,对伟大历史主动精神何以助力实现中华民族宏伟复兴大业作出时代回答。

一、中国共产党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唯物史观意蕴

精神理念作为上层建筑的观念形态,对政党的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1]139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所展现出的鲜明精神状态和宝贵精神品质,不仅是唯物史观基本要求的生动诠释,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精髓在当代中国的创新运用和具体展开。

第一,尊重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是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根本遵循。历史规律源于对历史发展必然性的深刻揭示,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总结深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和本质联系。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2]9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历史的本质是人类交往实践的产物,历史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始终遵循自身内在固有的客观规律,但人不是这一客观规律的“玩偶”,并非呈现出消极被动的状态而陷入“必然王国”的困境,人们能够在自觉把握历史规律的现实基点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特性,在逐步摆脱受自然世界和社会关系奴役和异化之后,以创造性地实践展开方式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从而成为自己社会关系的全部状态,实现向“自由王国”的伟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和批判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和形形色色唯心主义思想遗产的基础上对历史规律所作出的深刻揭示,根本表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本质,为无产阶级政党指明了历史行进的方向和应当担负的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摆脱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在精神上实施侵略和奴役的悲惨境遇,“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3]470不断实现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深刻诠释了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要尊重历史客观规律这一根本遵循。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是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核心立场。人民主体思想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立足于对以往哲学对人的探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多维批判视角,深刻揭示了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当马克思在面对黑格尔用自我意识来代替人的观点时,他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把作为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有机统一的现实社会理解为真正的社会主体对象,指明了人是“现实的个人”“社会的个人”,从而对德国古典哲学关于人的主体性理念进行了深刻批判。可以看到,其实不论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还是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抑或是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都强调了主体的精神作用,而马克思却做到了把这种使用精神力量的人从虚无缥缈的天国世界拉回到了实实在在的世俗人间,赋予了其超越抽象个体范畴的现实意义上的群体人格。马克思曾高度肯定巴黎工人起义是一场主动夺取政权的伟大革命,“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4]352这就高度赞扬了以巴黎群众为代表的“现实的人”在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中所体现出的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世界上最具革命性和进步意义的政党,共产党人始终为实现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团结奋斗,中国共产党正是基于这种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理想的“公心”,从根本上突破了以往各革命力量“只为少数人谋私利”的局限,而始终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自近代以来就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引领中国人民行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途中。

第三,崇尚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是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鲜明品格。创造作为一种人类所特有的实践活动,它确证了人是一种拥有意识、饱含目的、富于智慧的高级生命体。马克思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5]162创造的本质表征了它本身作为一种开创性活动方式,需要承载更多量的知识与智慧,耗费更多量的劳动与时间,从而产生更多量的社会价值,因而以一种高级形式的实践活动而存在,自然性地突出了其与普通实践活动的内在差异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历史活动都是群众性的事业,伴随着这种历史活动的每一次深化和推进,它所带来的必将是由群众所构成的队伍的不断扩大。职是之故,人民群众就成为了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而作为“一个很难从人民意识中排除的观念”[6]159的实践方式,它总是通过协作、分工和机器的力量,以及为了既定目的而把生产的过程转化为对自然科学、力学和化学等的使用,将社会化劳动主动转化成人的某种需要,从而在目的性、规律性的支配下以一种不同于先前存在物的产品变革与更新方式被制造出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立足于宏观人类社会的创造和微观社会产品的创造,充分肯定了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形式,是一种基于人类需要的主动性发生方式。作为一个极富创造性和变革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成功开创了不同于西方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充分把握历史主动中生动演绎了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叙事。

第四,秉承勇毅担当的奋斗精神是发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独特优势。马克思一生的根本使命和奋斗目标都是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讲话》中曾这样评价马克思的奋斗精神:“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6]602马克思自青年时期就意识到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和幸福而工作,自己也才能达到完美的地步,这种完美主义的担当情怀铸就了他一生都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作为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担当奋斗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借助于“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将资本家企图通过各种手段试图“麻痹”无产阶级的“阴谋”揭示得淋漓尽致,号召“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视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让工人阶级自觉地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革命任务、自身所属的阶级立场,以及作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主人身份。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豪迈号召。纵观马克思一生,他目标始终如一,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即使疾病缠身都未曾放下他为之奋斗的工作,最后长眠于海格特公墓。中国共产党人同样秉承着“牢记初心,担当使命”的斗争精神,百年征途始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在把握历史的主动中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以团结奋斗、勇毅担当之势成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缔造了人类减贫史上世所罕见的伟大奇迹,充分展现出了一个大国所具备的奋斗情怀和担当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肩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重任,续写着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新辉煌。

二、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视域下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百年演进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斗争、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贯穿这一恢弘历史宏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牢牢把握住将中华民族推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性,扭转和终结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饱受欺凌侵略和奴役压迫的被动状态,全面开启了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的主动状态。自此以后,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不仅有了坚强的主心骨,而且彻底告别了既定规范禁锢之下的“精神沦丧”悲惨境界,“中国人民谋求民族复兴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且越来越主动”[8]106-116。

第一,以浴血奋战和百折不挠的历史主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近代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冲开了中国紧闭的大门,一时间中国被卷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浪潮之中,中华民族自此陷入了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此后,中国人民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饱受精神的折磨与摧残,甚至达到了“精神沦丧”的境地,受尽苦难的中华民族发出了该何去何从的历史之问。通常来说,“一个现代民族国家要兴旺发达,必须以自身的独立解放为根本社会条件”[9]83-91。而对于曾经创造过辉煌古代文明的中华民族而言,要想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必须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剥削与压迫,根本破除旧统治势力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制度镣铐,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根本前提。纵观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理路,中国共产党主动肩负起了救民族于危难、拯黎民于水火的历史使命,以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奋进姿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具有独创性的“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新路,并于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亿万人民可以实现当家作主愿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宣告了人民民主政治正式取代统治千年的封建专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在制度层面的障碍,创造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社会条件。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彻底摆脱了旧统治阶级强加于身的精神奴役与精神压迫的枷锁,破除了既定规范禁锢下所呈现出的愚钝、沉默和寂寥的悲观景象,“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开始独立、自觉和主动起来了”[10]58-63,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启了全新纪元。

第二,以自力更生和发愤图强的历史主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社会发展困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何以可能”的时代之问再次给新中国以警醒。为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迅速作出了恢复国民经济的重大决策,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路线,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披荆斩棘,以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主动姿态创造性地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变,以发展超越之势提前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随后中共八大在全面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的基础上,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转变,并“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11]350。职是之故,党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吹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号角,充分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夯实了党在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斗过程中所创设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了一大批事关中华民族在国计民生等各领域的重大工业项目,特别是“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和国防工业取得重大突破,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升,工业基础大大增强,形成了相对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的衰落、倒退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性飞跃,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第三,以解放思想和锐意进取的历史主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围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景目标,继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摸索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主动精神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彻底破除了阻挡民族复兴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打破了社会主义等同于计划经济的传统错误认知。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主动探索新路、接续实现目标的历史,这意味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完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的主动进阶过程中实现的。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核心概念,并将我国当前所处的初级阶段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同时作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和“两个一百年”的奋进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设了更为主动的发展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对社会主义本质、经济发展方式和党的建设等进行主动求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及时总结与反思,对世界社会主义经验进行借鉴和取长,成功走出了一条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引领下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进取姿态和开创精神,实现了经济体制从封闭计划到开放市场的历史性转变、经济总量从相对滞后到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和人民生活从不满温饱到小康水平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条件。

第四,以自信自强和守正创新的历史主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引领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2]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基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积极踊跃之势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双向结合,同心协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揽“四个伟大”,全盘筹划推进“五位一体”总体性发展布局,步调一致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性规划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主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双重现代化,在依规治党的治理视域下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以进取精神战胜一系列阻碍国家发展进步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各种传统与非传统的风险和挑战,在世界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崭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历史自信向世人宣告中华大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并再次重申以新“两步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景式历史成就,发生了本质性历史变革,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愈加完备的制度保障、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引领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三、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12]当前,中国共产党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赶考之路,未来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为此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

第一,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的历史主动中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离不开党主动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全面领导。首先,不断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首在加强理论武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断提升党做好全部工作和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全面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的文化知识,努力把自身打造成行家里手和内行领导,有效提升自身的执政本领。其次,努力提升党的领导能力。要全面增强问题意识,清醒把握历史行进方向和世界发展大势,善于抓住机遇并及时规避风险,充分研判“两个大局”视域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和战略定力,不断提升自身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的能力;要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不断强化党治国理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努力汇聚磅礴力量,在全面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凝聚共识广聚英才的基础上,将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力量。最后,积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其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要始终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昂扬的革命斗志,驰而不息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锲而不舍地抓好正风肃纪与反腐败斗争,勇于同任何可能动摇党的根基以及阻挡党的事业的行为作斗争;要始终葆有忧患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刮骨疗毒之势全面清除侵蚀党肌体健康的病毒,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在狠抓落实中提升党自我净化与完善、自我革新与提高的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要在把握历史的主动中不断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证。

第二,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主动中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4]。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在继续坚持和发展中主动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铺设好中华民族通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引领。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党的创新理论是全国上下踔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指引,要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思想精髓和实践方略,深刻体会这一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发挥出其武装的本领、启迪的本事、教育的本能。其次,要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二者间的矛盾关系确立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这就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着力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努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满足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领域的美好需要,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还要正确看待两个“没有变”,主动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稳稳立足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个实际,久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条生命线、幸福线,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葆有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态度和决心。最后,要牢牢把握住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的根本动力。“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要善于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绝招,主动推进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细落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具有方向性和原则性,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做到将思想与行动贯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决策部署上来,找准实施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驰而不息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笃行不怠、主动推进,不断焕发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第三,在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历史主动中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要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我国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着重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效用。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同样是中华民族通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在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历史主动中夯实伟大梦想的坚实基础。首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目标。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难题仍不可回避,要敢于较真、硬碰硬,主动扭转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全力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破创新中的“卡脖子”短板和核心技术难题,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动推进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提升人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聚焦打造高水平开放格局,增强把握国内外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全面激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双轮驱动活力;深入解决共同富裕这个涉及党执政根基的政治问题,注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社会公平正义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其次,保持忧患意识,应对复杂局面。当今世界正遭遇着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风险与挑战的双重叠加,新发展理念所指向的未来进路必然是为了实现更为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要全面增强自身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筑牢忧患意识的底线思维,不断提高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与颠覆性危机的意识和能力,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的根本性跃升,充分彰显党“积极应对突发性风险挑战,不畏艰难险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历史主动”[15]27-32。最后,把握系统思维,全面激发活力。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决定着人们要秉承全局性和整体性认知方式,主动把握新发展理念各子系统的内在逻辑和对立统一关系,自觉建构“创新动力+协调平衡+绿色保障+开放联动+共享目标”五维子系统逻辑框架,形成协同驱动的合力效应;要注重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统摄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和全过程,有效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激发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创造力和鲜活力,从而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历史主动中,筑牢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宏愿的物质基础。

第四,在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主动中挖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团结奋斗是党百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是党在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感召下所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信心之源。蹄疾步稳地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继续使团结奋斗成为奋进新征程的显著精神标识。首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42。因此,马克思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运动的人民性立场。为此,首先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大联合,不断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形成坚不可摧的磅礴之力,积极主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立场,始终维护好各民族人民的基本人权和合法权益,尊重全国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形成各族人民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三个离不开”和谐局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扫清一切可能影响民族复兴的阻力障碍。其次,要继续发扬团结奋斗精神。任何国家、民族、政党乃至个人都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支撑。团结奋斗精神内蕴着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团结是主动的行为,奋斗更是主动的姿态。发扬团结奋斗精神既要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又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铸就“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的巨大合力,不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复兴之中,形成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进取精神和鲜明品格,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最后,要积极打造良好的国际关系。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界疫情相互交织,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作为和平崛起的负责任大国,要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历史主动中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实现对话、双赢取代对抗、单赢,走好新时代大国外交的和平发展道路,为争取一切团结奋斗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国际关系和外部环境。唯有在积极汇聚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主动中,方可挖掘和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猜你喜欢
主动精神中华民族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述评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以“三原色”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的思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