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园园,尹业,王林涛,张伟,刘泽健,李仲,袁栎,王学军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南京 21116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升,高等医学教育蓬勃发展,许多外国学生纷纷到我国来学习医学,这对我国医学院校的留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1]。留学生教育不仅是中国高等教育和国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我国民间外交和国际援助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留学生教育为世界各国培养了大批“知华友华”的优秀人才,为营造我国良好的国际外交环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2015年3月,国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真正转入实施阶段。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从起步到加速,沿线国家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由此暴露出的国际化医学人才短缺的问题也给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3- 4]。如何稳步提升医学留学生教育质量、在实践中促进留学生医学教育的创新,是国内多数医学院校面临的重要战略性课题。留学生教育不再是将课程内容简单地翻译成英文进行授课的过程,而是一个通过依托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文化历史、宗教信仰的相互理解包容的过程[3]。提升留学生教育水平不仅是高等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对于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日新月异,已渗透医学的各个领域,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以及新药研发等提供了有力支持[5]。生物化学涉及内容广泛,信息量巨大。同时生物化学的概念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代谢调控及基因表达的调控更是存在着大量的待解之谜,生物化学因而成为基础医学课程中最抽象、最难学的学科之一。传统授课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承担激发留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完成生物化学教学的重任。如何建立和优化新型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模式,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成为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提升留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医科大学从2003年9月开始招收留学生,至今已招收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1500余人,主要招生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年均约100人。南京医科大学来华留学生生物化学全英文授课始于2005年3月,截至2022年已开设16轮次。全英文生物化学(Biochemistry)课程于2016年被遴选为南京医科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18年被遴选为江苏高校省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2020年通过合格验收。本文以江苏省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依托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根据医学留学生的特点,针对当前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参照兄弟院校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的经验基础上,总结本校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探索中前行,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留学生教育的最大特殊性在于教学对象的不同。首先,留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与我国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这使其个体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具有极大的个体性差异。留学生普遍比较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时间观念和组织纪律性较差,经常迟到、旷课,课堂纪律相对散漫,给生物化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其次,多数留学生来自发展中国家,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而且普遍相对较差,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参加过选拔考试,这也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难以兼顾全局。最后,多数留学生都是独自来到中国学习,他们既要迅速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又要完成紧张的学习任务。这些因素给留学生生物化学的教学实施带来了困难,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留学生教育师资遴选具有鲜明的特点。
由于多数留学生母语为英语,水平相对较高。因此,目前医学院校都优先选择有良好英语基础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留学生授课任务[6]。但是留学生发言普遍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时常给师生课堂交流带来了较大困难,造成沟通障碍。因此,本系通过组织和参加各种形式的英语培训班和训练营,课内课外教师多与留学生交流,逐渐提高带教教师对于留学生口音的适应能力以及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得教学过程能够交流畅通,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此外,针对留学生课堂纪律差的问题,系部选择具有强烈责任心的教师进行带教,对留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对故意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进行纠正,增强留学生的自律自觉性。对于新近参与留学生教学的教师,在正式上课前需要通过试讲环节,合格后才能真正走上课堂。
当前,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主导模式依然是传统讲授式教学。该模式能够使学生快速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所需教学资源及资金投入较少。但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容易缺乏兴趣与主动性,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近年来,从国外引入的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改革日趋成熟,PBL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7- 8]。但是,PBL也有其不足,如容易造成知识点的遗漏,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点比较零散,不成系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因其高效、灵活的特点也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微课与E-learning课程中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优秀的平台。网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模式的个性化,学生可利用碎片时间完成一些相关知识的学习。但是网络教学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律性,否则有可能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鉴于此,许多医学院校纷纷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形成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9-10]。得益于江苏省精品课程建设,教师依托超星网络课程平台建立生物化学网络课程,上传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设置作业和习题版块以及讨论区版块等。这样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可以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尤其在2020疫情期间,大量留学生滞留国外,无法回校参加学习。教师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按照教学进度同时上传教材、大纲、课件和授课视频,帮助学生在线学习,辅以线上作业和微信学习群在线答疑,助力留学生平稳度过疫期,停课不停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资源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上资源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全套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资源、教学录像、热点案例、生化小故事、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微课和慕课视频等网络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满足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要求。各医学院校、学会组织均对各种形式的在线开放课程、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建设极为重视。学院系建立了网络课程,制作了不少教学资源。多种新兴技术如虚拟仿真、人工智能均被广泛整合应用于各种教学资源制作,以期能够更好地呈现相关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但后续网络课程还需继续增加和完善。
对于线下资源,教材是传授教学内容的工具,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的指导,也是教师备课的核心内容。混合式教学模式也需要建设适用于医学留学生的英文理论和实验生物化学教材。目前,国内医学院校通常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整体难度偏高,学生难以掌握,导致教学课时不足。此外,原版教材通常价格较高,给学生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多所医学院校积极联合,组织编写适用于留学生学习的教材。本校教师也积极参与生物化学英文教材的编写,目前以副主编和编委身份参与编写完成了六部留学生理论和实验教材的编写。此外,为了实现考教分离,对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学系完成了部分试题库建设工作,并且用于疫情期间留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生物化学的考核通常通过期末考试实施,不少学生采用突击复习的方式去应付考试,而在考试结束后很快就会忘记相关知识,不利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少医学院校致力于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从终末型考核变为阶段性、过程性考核,将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网络论坛表现以及期中考试等全部科学地纳入评价体系。为了实现考教分离,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医学院校也积极推进试题库建设。此外,医学院校在长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加强了实验技能操作考核的比重。本校根据医师岗位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改革传统的仅通过期末卷面考试进行评价的考核方式,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将整个课程考核拆分为两个部分: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具体而言,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法。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即兴问答,课程网络平台作业等。实验操作考核采取现场考核和平时表现的方式,现场操作考核由考核小组针对主要操作项目进行实际操作考核,并在考核过程中结合面试答辩形式。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教学团队也将实验课平时表现、课堂提问、课后报告、出勤等也纳入综合素质考评,按一定的比例计入实验总成绩[11-12]。
改革永远是教学活动中的主旋律,笔者将以江苏省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在参照兄弟医学院校留学生生物化学教学的经验基础上,立足实际,从师资遴选、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复合式考核方式建立等诸多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逐步试点,建立具有南京医科大学特色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医学留学生生物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提升生物化学教学效果,提高南京医科大学留学生培养质量,为学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