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理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理论思维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在全面系统总结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尤其是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总结党百年奋斗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历程和成功奥秘,把“坚持理论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强调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96页。。这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程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更加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探索历程波澜壮阔,成就斐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成为指引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创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开辟中国发展新纪元的光辉旗帜。梳理起来,这一开创性成果的取得大体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
回顾我们党百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是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为前提和发端的。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科学理论,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寻求自身解放指明了正确道路,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历史贡献时指出:“我们之所以有今天,都应当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58页。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在深刻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近代以来,为了改变中华民族悲惨屈辱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探索和顽强抗争。但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轮番登场的资本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诸多主义、主张和方案,都没能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在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先进分子在比较中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3)《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16页。。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4)《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0页。。回顾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历史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并发挥巨大指导作用,是适应近代中国黑暗中苦苦探索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的结果,是在各种主义、主张、方案都失败后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不会有中国革命的发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近代中国还会在黑暗中继续徘徊很长的时间。
回顾我们党百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是以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实际,深刻把握中国基本国情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的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思想的力量,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真理,对中国革命极端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一再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17页。,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6)《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64页。。与此同时,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实践中又逐步认识到要使马克思主义在解决中国问题方面管用,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7)《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1—112页。。既强调需要“本本”,又明确反对本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和鲜明态度,是坚持问题导向的结果。在我们党的早期,本本主义在党内有相当市场,不断以各种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有的人“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8)《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 111页。,“还有不少的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9)《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20页。。毛泽东专门解释说,《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是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那时没有用‘教条主义’这个名称,我们叫它做‘本本主义’”(10)《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306页。。反对本本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后来,毛泽东进一步向全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强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并专门用“矢”和“的”的比喻来说明马克思主义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关系。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这个问题不讲明白,我们党的理论水平永远不会提高,中国革命也永远不会胜利。(12)《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9—820页。
那么,怎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更精准地射中中国革命之的呢?这一方面需要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毛泽东指出,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13)《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3页。。也就是说,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14)《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5页。。另一方面,又要对中国革命实际、中国基本国情有真正的了解掌握。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条件。在我们党的幼年时期,之所以发生这样那样“左”的和右的错误,既有教条式生搬硬套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一般原理和简单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经验的原因,但根子还是在于对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缺乏清醒准确的认识,脱离实际,犯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针对这种情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了解中国实际、掌握中国国情摆在中国革命突出的重要位置。毛泽东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5)《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33页。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原来篇名就叫作《调查工作》,开门见山便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明确把向实际情况作调查作为纠正本本主义的利器,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6)参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5页。。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结合,指明了正确方向。
毛泽东还身体力行,率先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进行艰辛探索。早在大革命时期,为了反对党内“左”的和右的都忽视农民的两种倾向,毛泽东结合开展农民运动的实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撰写并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为了进一步弄清楚当时中国农民、农村实际,回应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毛泽东又专门花了32天时间对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5县的农民运动进行考察,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撰写完成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民革命在国民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党找到中国革命依靠力量,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重要契机和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基本国情探索的标志性成果,集中体现在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的深刻把握。毛泽东深刻指出,什么是中国的国情呢?中国的国情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毛泽东:《坚持国共长期合作》,《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他强调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18)《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65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回答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提供了科学指引。
回顾我们党百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得以实现的,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历史自觉和历史主动。恩格斯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9页。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是“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0)《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506页。。邓小平后来也总结指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2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5页。。在我们党的幼年时期,曾饱尝教条主义之苦,有过惨痛的教训。当时,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一度在党内十分盛行,给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影响。毛泽东指出,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22)《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80页。。
比如,通过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进一步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深刻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23)《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7页。在改组后的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上讨论湖南暴动问题时,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60%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24)《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7页。。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认识到,尽管同样都是武装夺取政权,但由于中国国情不同,不能简单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余部上了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延安时期,通过全面系统总结党的历史,我们党进一步增强把握和运用规律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极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毛泽东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25)《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9页。。这一时期全面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的标志性成果,集中体现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制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系统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左”倾错误在政治、军事、组织、思想方面的表现和严重危害,并明确指出,一切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都是从思想上违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而来,都是从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来(26)《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90页。。决议正确解决了党的历史上、尤其是思想理论上的重大是非问题,充分肯定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大贡献。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27)《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52页。。这一重要论断,既是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全篇导语,也是第一个历史决议的基本结论。
回顾我们党百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是经过正确与错误思想的严肃交锋,正确思想最终战胜错误思想的结果。毛泽东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毛泽东把这种健康严肃的思想交锋概括为真理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28)参见《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30—231页。可以说,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同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并不断纠正和克服其影响的过程。在延安时期,我们党通过开展整风运动,对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尤其是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损失的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思想,集中从思想上进行认真清理,肃清其流毒影响,从而极大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就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毛泽东指出,延安整风就是要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间解放出来(29)《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27页。。通过开展延安整风,我们党集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从思想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历史上历次“左”倾以及右倾的错误,使全党端正了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 成为全党范围内一次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一次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在分清是非中,全党同志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达到一致,全党空前一致地认识到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增强了党的团结统一。这为党的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写入党章作了充分扎实的思想理论准备。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0)《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33页。。
实践之树常青,理论的生命力在于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苏为鉴,继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也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在我们党百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第二个里程碑。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首次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31)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第38—39页。。这一理论创新成果之所以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成为党领导人民创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光辉旗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十年内乱结束后,中国发展又一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选择。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当代中国和时代发展大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是正确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十年内乱结束后,我们党科学把握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作出重大调整,认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这是我们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依据。邓小平指出,1978年我们制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方针,就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上的。他一再强调,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7、233、105、57页。
二是深刻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作出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揭示资本主义本质和规律时,科学预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趋势。《共产党宣言》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4页。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商品、技术、信息、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日趋明显。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准确地把握世界这一发展大势。邓小平深刻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3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3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早在1979年11月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等谈话时,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基础,但是,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应该充分利用世界的先进的成果,包括利用世界上可能提供的资金,来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这个条件过去没有,后来有了,但一段时期没有利用,现在应该利用起来。(3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3—234页。后来,邓小平又一再强调我国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本世纪内不能变,下个世纪的前50年也不能变。(37)参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026页。
三是深刻把握新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大势,把发展科学技术摆在国家发展突出重要的位置。近代工业化以来,随着蒸汽机等的使用,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5页。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以信息科技、生命科技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发展,这一趋势表现更为突出。早在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深刻论述了如何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重大问题,对“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颠倒是非进行拨乱反正,强调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39)《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7页。。后来,邓小平又进一步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强调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40)《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183页。;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41)《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6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锐利思想武器。回顾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可以清楚地发现,我们党理论创新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成果,是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不开的。
十年内乱结束后,面对过去一段时间“左”的思想的严重束缚,邓小平突出强调解放思想问题,并深刻指出,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4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在邓小平看来,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最主要的就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在这个根本问题上,过去一段时间里并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一些十分模糊和错误的观点。这是我们事业发生这样那样曲折失误的重要原因。比如,“四人帮”就说,宁肯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这实际上是把社会主义同贫穷划上等号,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极大误解。邓小平深刻指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正是紧紧抓住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拨乱反正。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是不是与贫穷划等号问题,明确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关于社会主义根本原则问题,明确提出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4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6、264、111页。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问题,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发展速度应该高于资本主义(4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2页。。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明确提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4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5页。。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46)《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6页。,等等。这些重大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深刻指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中国共产党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并由此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前提,是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功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的重要法宝。
与此同时,邓小平明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根本上保证思想解放和新道路探索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针对拨乱反正、思想解放中有的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现出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少数人曲解思想解放,肆意夸大我们党和毛泽东所犯的错误,企图否定党的领导,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等问题,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强调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48)《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4页。后来,我们党又进一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实行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强调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行稳致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同我们党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分不开的,是同我们党始终坚持老祖宗、又讲新话分不开的。
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49)《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4—235页。这一时期对党的历史经验深刻总结的标志性成果,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第二个历史决议的制定。邓小平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在百废待兴、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拿出许多时间、很大精力主持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他先后就决议起草发表17次重要谈话,收入《邓小平文选》的就有9次。他不仅在决议起草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决议起草的总的原则,强调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最核心的一条;强调对新中国成立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作出公正的评价,要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作个基本的总结。而且在决议起草过程中,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些基本要求,从根本上保证了决议起草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第二个历史决议通过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在系统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第二个历史决议从10个方面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已经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主要内容,初步回答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为探索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重要条件。决议还明确指出这条道路的主要点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得到的基本总结(5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209—210页。。这充分说明,我们党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通过和发表,对于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地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标志着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我们党始终把立足中国实际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邓小平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那么,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立足的基本国情呢?邓小平明确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和必须考虑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他强调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51)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3—164页。邓小平这里不仅鲜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并且明确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由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同西方意义上的现代化很大不同的原因所在。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5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7页。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形成的,具有宽广的全球视野,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一是在打开国门看世界中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明白了我们怎么去赶超世界。1977年、1978年前后,我们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派了不少人出去看看,使更多的人知道世界是什么面貌(5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32页。。邓小平本人1978年10月、1979年1月也先后访问了日本、美国等国,对世界发展大势,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深刻把握。邓小平在乘坐日本新干线超特快列车时形象地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54)《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第413页。。在参观日产汽车制造厂时,邓小平了解到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比长春第一汽车厂高出几十倍时感慨地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55)《回忆70年代末邓小平访问日本和会见大平正芳——王效贤访谈录》,《党的文献》2007年第2期。二是在打开国门看世界中明白了要打开国门进行现代化建设,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开放的对外政策。强调应该充分利用世界的先进的成果,包括利用世界上可能提供的资金,来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56)《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3—234页。。三是在打开国门看世界中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明确把世界发展水平作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坐标。邓小平指出,翻两番还有个重要意义,就是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再花30年到50年时间,就可以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57)《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9页。四是在打开国门看世界中明白我国发展必须更好融入经济全球化,作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大决策。强调参加世贸组织,对促进中国参加国际贸易有积极作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意味着我们要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参与国际竞争(58)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91、193页。。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59)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502页。,并由此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科学指引。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历程中,把“两个结合”明确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概括,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历史依据、文化底蕴。
先看第一个结合。从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核心内容的概括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等,有着十分鲜明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许多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同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与过去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有着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1页。代表多数人还是代表少数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地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早在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1)《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第3页。。随后,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62)《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第5页。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63)《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115页。,“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66页。,“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65)《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第54页。。这些重大理论与实践,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与时俱进说了许多新话,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坚持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理念,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政治本色。
再看第二个结合。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中华民族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伟大事业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66)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90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味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新理念中,可以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厚理论渊源。马克思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活的无机界”,“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95、131页恩格斯也强调指出,人类通过劳动实现了对自然界的支配和统治,“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6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83页。。与此同时,又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深厚文化渊源。其中既有道家《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天人合人”,也有儒家《论语》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荀子》的“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吕氏春秋》的“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闪耀思想火花的真知灼见,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先贤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把握,强调的都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对大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许多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从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到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充分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科学把握和党的创新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丰富拓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9)《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3页。。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这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时代课题的拓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我们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紧密相连、有机统一的,在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党带领人民又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并把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概括为5个方面: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70)参见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9—10页。。这五大方面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具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形成了鲜明差异,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极大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于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这也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时代课题的拓展,同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过去100年,我们党领导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艰巨的使命任务还等待着我们去继续奋斗。新的赶考路上,我们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无数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我们党执政的时间越长,取得的成就越大,越要牢记初心使命,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越要抓紧抓好自身建设,越要进行自我革命。这是100年来,我们党历经沧桑始终永葆青春活力的成功奥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7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407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比如,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出台中央政治局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等等。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极大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7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第128页。。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带来的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以及许多新的风险挑战,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不少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新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这些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决定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解决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特别是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口是心非、擅自行事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关键,鲜明提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并有针对性地从理论上、实践上、制度上集中力量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一加以解决。通过一系列艰苦努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取得显著的历史性成就,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根本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解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创立并在不断指导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中不断丰富发展的。这一科学思想,既因着问题来,又奔着解决问题去,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又在回答和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在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中充分彰显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鲜明的人民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满真挚的为民情怀,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人民立场,像一根红线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尤其是在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到地方调研,是到河北阜平考察扶贫,明确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来又去了许多贫困地区,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都一一走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说,他到这些地方调研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73)《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3、4、5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交融交汇的历史条件,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的,科学回答了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提出的一系列有关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重大问题。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发展和安全两大赤字凸显,人类社会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和将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正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规律,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创造性地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重大理念主张,为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和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同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理念主张付诸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74)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133页。,明确表示“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75)《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216页。。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既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内生性要求,又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是对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重要贡献,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一带一路”建设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已经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的理念和扎实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