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思佳 张 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把红色资源保护好、传承好、运用好,为新时代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949 年6 月,中共湖北省委创办了培养干部的湖北人民革命大学,不同于其他教育机构,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由省委直接领导,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兼任校长,共举办4 期培训班,培训干部15416 人。经学校培养锻炼出来的学员深入湖北基层各条战线,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 年武汉解放之初,迫切需要大批革命干部带领广大群众加强对各项事业的建设。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就是在刚解放、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创办的,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宿舍等学员学习生活场所多为临时筹建,且位置分散,分布在以武昌为中心、直径达100 公里的邻近县镇,其主要校址有8 处,分别在今武汉市武昌区、新洲区、黄陂区,其中保护较为完好的是新洲区两处旧址(今新洲二中内)。这两处旧址中,正源中学校舍旧址基本完好,墙面及内部结构有一定程度的破损,已进行整体加固;徐源泉旧宅整体完好,2014 年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研究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创办经历、教学实践和经验价值,可以为当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办学始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之际,师生在校期间实行“供给制生活”,从筹借校舍到拨款运粮,从食宿被服到防病治病,从组织生产到筹划基本建设,学员们在锻炼改造中不断增强自觉性与积极性。在艰苦环境中严格办学,大家始终将革命精神建设与多元的社会改革相结合,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始终保有忧患意识,不断提升自我,在斗争中争取主动。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形成的革命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深入本质进行实践求索。革命精神是应对未知挑战的力量源泉,革命文化是形成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只有把握和遵循历史规律,深刻领悟湖北人民革命大学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才能将革命精神发扬和传承下去。
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的成立是为湖北社会改革补充干部力量,这决定了它在干部选择、办学任务、教学方针等方面的设置是紧紧围绕着社会改革与建设发展的需要和现实条件来安排的。湖北人民革命大学为当代党校干部培训工作探索新路径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姓党”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作风优良,无论干部或学员,一切活动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要求,克服思想上、物质上的困难,坚决完成办学任务;三是教学指导与探索创新并行,在教学上注重理论教育、信念教育、讨论交流,在制定工作制度、设置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实践上摸索形成了符合学员学习特点的一般程序。
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遗存是武汉乃至湖北地区的宝贵红色文化遗产,是后人坚守初心的红色根脉,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学校旧址遗存为后人深入了解艰苦年代提供了红色阵地,生动诠释了当时党员干部们的奋斗精神,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还原旧址遗存的历史风貌,为旧址修缮和保护提供参考,为文保升级提供更为丰富的依据。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见证了我们党革命理论和实践的艰辛探索,这些伟大的革命实践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目前,武汉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大多聚焦在知名度高且位于中心城区的革命旧址及历史事件之上,像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等一些地处偏远地区、知名度不高的红色资源,正面临被埋没的困境。
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遗存不多,且核心文物区往往与周围现代城市化建筑设施不协调,在改造过程中可能会出于顾全“大局”考虑,被撤点或降级处理部分有价值的旧址、遗迹,减少旧址存续的可能性。同时旧址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长年日晒雨淋也加重了旧址破损程度,使得旧址保护难度加大,如位于新州区仓埠街肖家大湾的学校旧址,因未得到相应有效保护,被一场大火烧毁。
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有多处校舍旧址,旧址资源的分散使其难以集中形成系统的红色资源体系。一方面,资料档案获取受限:现有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相关的文献、书籍、开放档案较少,古籍资料难以觅得,限制了对资源的系统深入挖掘和利用。另一方面,保护资金投入不足:如新洲二中处旧址保护随着教育局等部门的介入,目前徐源泉住宅旧址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资金支持不足,难以进行深层次的资源开发研究。
就目前保护利用情况而言,相较于武汉著名革命旧址,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遗存仍处在初步保护开发利用阶段,因地处偏远且定位为历史建筑,导致受众人群不多。与此同时,各纪念场所缺乏对历史背景、红色价值、革命人物内涵的深度展示,对参观者的吸引力并不强。同时受到地域、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当时留下的干部教育计划、校规等珍稀档案记录材料没有经过系统整合,正在被快速淹没,资源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只有保持原貌、挖掘内涵,才能彰显其文化魅力。一是提高对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遗迹的重视程度,加强保护和利用总体统筹规划。通过成立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专班,制定专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并纳入市区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之中,对红色遗址进行分级分区式保护,切实解决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现实问题。二是加强横向、纵向部门合作。推动文物局、档案局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消除行政壁垒,统筹人、财、物三方面资源,明晰各部门职责,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共同做好红色资源管理。在旧址整体规划上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做到管理与运营“两手抓”,推进保护利用工作高效实施。三是争取资金支持,加大经费投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相应的资金支持,要充分认识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规划旧址相关基础设施系统化、规模化发展。通过争取省市区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相关专项资金,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投资红色文化开发利用,积极培育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红色教育、旅游产业化项目,盘活旧址遗迹文化资源。
一是做好“物”的抢救,力争保护旧址遗迹原貌。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正源中学旧址周围已采取围栏保护,但因长年维护不到位,历经日晒雨淋之后,旧址外墙、内部结构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徐源泉住宅旧址作为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办学地保存最完好的一处,还需加大保护力度,抓紧申报更高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献档案记载,学校曾购买、租借多地用于办学。因此,要对学校旧址进行全面摸排,着力搜寻资料中的“蛛丝马迹”,分类施策并对其余旧址遗迹实施抢救性保护。此外,现有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的相关资料较少,仅根据资料记载内容及校友回忆录去复原当时面貌存在较大困难。对于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相关文史资料的收集,还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可以从校友录名单着手向相关当事人及其后人征集珍稀资源,尽快让散落资源集中入展入馆。
二是做好“人”的抢救,力求保存一手珍稀资料。对参与见证历史的当事人要及时联系、及时采访,保留好一手的视频和录音材料。一方面,做好口述访谈记录。通过当事人回忆构建起他们视角中的历史,根据话题引导和当事人表述的意愿,形成访谈事实记录。访谈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事人文化程度和身体情况等因素,保证采集资料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留下可供后续研究利用的影像资料。湖北人民革命大学为湖北地区乃至全国输送了众多干部人才,经历过那段熔炉岁月的见证者都是“活宝贝”,数字技术应用不仅是拓展研究的一种手段,更能突出见证者们的参与度,充分尊重他们对历史的评价,赋予他们表达对红色文化态度的权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教育实际,更要把服务伟大实践确立为办学治校战略方向。红色基因是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是在革命岁月里创办的,从办学使命、办学方针到教学内容、教育方式,都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在当时省委的指导下,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办学实践坚持理论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目标上的长远考虑与实践需要相结合、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政治教育与业务教育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宝贵的革命教育制度,其教育经验、艰苦创业的精神、勤俭办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都值得被深度挖掘并大力弘扬。
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干部教育与当今干部教育培训有诸多共通之处。一是干部队伍建设需求相通。解放之初,干部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工作之需,湖北人民革命大学为社会发展输送了补充力量;而今社会发展工作目标仍然需要大量基层干部贯彻落实,需要综合素质强的干部推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业有序发展。二是组织机构建设需求相通。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的组织架构主要分为行政和党群两大类,在组织领导、教学教务、日常行政等方面有序开展工作。当前党校机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是革命大学机构设置的延续,但是更加符合现代干部教育的工作现实。三是干部教育需求相通。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四期招生都顺应了武汉解放、三大运动、经济发展阶段形势,当代干部教育同样顺应了经济发展、开拓创新的时代新形势,在“四个伟大”中应对时代的风险与考验;同时,在教育方式上二者都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组织学习的步骤程序和教学方法,其中,当年的大部分方法延续至今仍然受用。
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创办,是推动现代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干部教育发展的助推器。要想把红色教育的历史经验总结好、运用好,相关职能部门还可以联合高校、党校,开展横向、纵向课题研究,深刻挖掘红色资源深层内涵,更好服务于旧址保护和干部教育工作。
要扩大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就要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价值和功能。湖北人民革命大学作为一所“抗大”式干部培养学校,在保护利用过程中要维持革命大学原貌,突出特色,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扩大社会效应。一是有效结合当代干部教育需求,基于现存旧址挂牌建立“红色现场教学点”,以学员艰苦生活和革命贡献为生动教材,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快推进现有旧址遗存列入区域红色教学线路,使其文化内涵得以系统宣扬。二是借助数字技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以广泛收集的手稿、照片、音像资料为基础,借助雕塑、绘画、多媒体等技术,以图文并茂、体验互动并存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数字化复原。通过数字技术与历史积淀的交融,让受众“全方位”体验红色文化,“全身心”感受革命精神,综合提高红色宣教水平。三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借助“三微一端”融媒体矩阵定期推送学员回忆录及宣传文章,从当时学员的视角讲述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的时代背景和生动的革命故事,使宣教成果入脑入心、见行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