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富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奋力开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新局面。
完善组织架构。制定出台《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成立小区党组织的通知》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健全完善“市领导联系街办、党建专员联系社区、社区工作者包联小区(网格)、下沉党员干部包保住户”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党组织领导下的“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单元”五级组织架构,选优配强楼栋长、片区长、单元长。建立5 个街道大工委、21 个社区大党委,优化小区党支部313 个、楼栋党小组1776 个,组建下沉社区工作队96 支,推动城市基层治理重心下移。
完善责任体系。强化主体责任,用好“三方联动”工作机制,持续推动物业管理全覆盖,大力推进“党建+邻里中心”建设。目前,已成立24 个业主委员会、290 个自管委员会,完成50 个“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居民自治成效进一步提升。75 家市直单位认领社区共驻共建事项115 项,累计认人1190 人、认亲992 人、认事414 件。深化开展“双报到”工作,居民也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形成“岗位人人有、责任人人担、效果人人享”的良好局面。
完善工作体系。对需要小区党支部及下沉党员、干部、职工参与的工作,由相关部门明确工作内容报市委组织部审核后统一发布,街道办事处、小区党组织接受任务,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干部、职工落实任务。对于收集的困难问题,小区党组织和包户干部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在街道、社区职权范围内能够解决的,切实用好“三方联动”议事协调机制,组织召开大党委会议或大工委会议,采用“三议三办三公开”工作法,及时回应、解决一批民生实事;对于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事项,严格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根据处理责任分类列出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共收集问题2754 个、已解决1939 个。
平台融合健全自治机制。完善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运行和村(居)议事协调机制。均州路街道办探索建立“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干部报到”协同机制,组建“接诉即办”办公室。丁家营镇探索“1131”模式,即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三项机制、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机制;蒿坪镇开通“干群一家亲”微信群,探索“一约两会一站两组”治理模式,包括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乡贤议事会、村务表决会、初心工作站、百事服务组、道德评判组。
“三社联动”用活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志愿者服务队伍等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组建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志愿服务队等多类自治组织821 家,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大坝街办集团新村社区打造“老街坊”品牌,组建12 支176 人的老街坊服务队,成立老街坊调解室,建立老街坊居家灵活就业服务站,以“服务”理念凝聚人心,打造社区共同体,增强了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特色制度提升自治能力。组织215 个村(社区)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市194个村、21 个社区全部修订形成了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丁家营镇三请庙、六里坪镇双龙堰村的村规民约被评为全省优秀村规民约。均州路街办张家营社区创新自治新模式,充分发挥乡贤能人作用,担当矛盾纠纷调解员、社情民意监督员、法律法规宣传员、平安建设网格员“四大员”,参与化解各类矛盾千余起。这些特色自治方法,促进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治理良性互动,使人人都成为工作员、服务员、评判员和自我管理的监督员。
“三调联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整合基层综治、司法、公安、网格员等基层力量资源,集中研判、分级分类派单,优化“三调对接”机制,创新诉源、警源、访源“三源共治”方式,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由市司法局牵头、乡镇依托综治中心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协调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各行政执法机关对乡镇推送的职权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市民服务热线转办的事项,及时下沉一线解决。每月定期开展“户户走到”保平安专项行动,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将排查关口前移,主动出击化解。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命案、公共安全案(事)件,矛盾纠纷排查数同比上升48%、化解率同比上升61%,刑事立案同比下降29%,万人成诉率下降到86.66%,信访总量(件)同比下降4.6%。
公共法律服务普惠基层群众。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办、处、区)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法律服务室,开通了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网络平台,形成了覆盖城镇、便捷高效、均等普惠市镇村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居)一警(辅)”“一居一法治顾问”制度全面落实,强化“律师246”工作体系,全市近百名律师深入28 个社区、400 余家企业“把脉问诊”,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00 余件。
法治文化建设增强全民信仰。通过整体布局、合理选址、点面结合,打造和培育了丹赵路办事处计家沟村和余家营村、六里坪镇双龙堰村、均县镇庙坪村、浪河镇法治文化广场、丁家营镇二道河村、均州路办事处奥华御园社区、市一中、水之源法治文化广场等一大批以法治元素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文化阵地。丹江口市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六里坪镇双龙堰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教育示范推动育德于心。加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设市镇村三级道德法治讲堂,建立由市委书记任总队长的“1+8+N”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专业化打造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医疗健身等8 支志愿服务队伍,“均州大姐”“老街坊”等品牌志愿服务队和“五老服务站”等志愿服务项目深受好评。习家店镇杏花村设立“行为银行”,通过积分制每季度评比光荣榜,让乡风文明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用“身边事”带动“身边人”,潜移默化中把文明乡风“种”进村民心田,以“小积分”推动乡风文明“大治理”。
文明实践推动成德于行。推进市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活动全覆盖,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全市建成235 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拥有6 万余名志愿者,成立700 多个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文明创建、“清洁家园”等志愿服务活动,厚植社会治理的道德底蕴。
家风传承推动弘德于常。立足地域特色,提炼出“勤、孝、净、信、和”“五美文化”,开展“爱国有家、善邻爱家、勤俭持家、整洁美家”“四家”新家风活动,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环境”,实现乡风文明程度和村民文化素养“双提升”。习家店、丁家营等镇深化全员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十大孝星”、道德标兵等评比,设置“红黑榜”,开展道德堂,培育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