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 李长安 :近日,科技部等22部门印发《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规则》在重申上述惩戒措施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宽严相济、鼓励科研人员主动纠错的机制。如果处理对象在惩戒期内通过履行义务、积极整改,弥补损失等取得显著成效,或者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可申请信用修复。
客观地说,这种“宽严相济”的处理方式,将科研失信过程中“无主观恶意”与“主观故意”区别开来,也为科研纠错提供了机会。众所周知,科研活动本身充满了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意味着科技创新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不断试错、反复探索的过程,难免会因技术路线选择失误、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等因素造成研究结论出现偏差。因此,应当启动“容错机制”,给予相关科研人员改过纠偏的机会。
对科研失信的惩戒,本质上就是对科研诚信的鼓励和支持。只有不断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方面的制度建设,推进科研诚信立法,细化完善制度规范,科研失信行为才会销声匿迹,而科研诚信之风才会真正树立起来。
(来源:深圳特区报)
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教授 王志刚:近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进行规制的部门规章。
此次出台的《规定》理清了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治理逻辑,构建起了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提供者的法律义务体系,划定了弹窗推送行为的法律边界。从《规定》的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的管理将采用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从事前的内容审查,到事中的社会监督与事后的违法责任追究,构建起了全方位的监管体系,这种社会群体、行业组织和行政机关协同发力的治理模式,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弹窗乱象。
值得注意的是,《规定》以概括列举式授权和援引式立法的方式规定了法律责任的追究主体和处理依据,落实到实践层面上,这就需要尽快明确相关执法机关的具体职责,以便统一执法标准,提升执法效率,避免出现管辖不明和职能重叠问题;同时还要全面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对没有明确处罚依据的要尽快补充,对于规定滞后的,则要及时作出调整。
没有科学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就难以保障法律义务的真正落实。从这个意义讲,只有建立起严密可行的法律责任体系,《规定》的实施效果才能完全呈现,才能有效根治令人生厌的“网络牛皮癣”。
(来源:法治日报)
媒体评论员 李丹: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发现,部分学校打着“自愿”的幌子,通过设立“智慧班”“未来班”等方式巧立名目,要求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及学习软件,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影响教育公平。
调查中发现,虽然有的学校并没有强制家长购买,但正如家长所言,“学校提出的事情谁敢不照办呢”。有家长表示,学校以开展信息化教学为借口,要求必须使用某品牌电脑、平板电脑接入课程,需要家长自愿购买,家长考虑再三购买后,发现老师在课堂上再也不提平板电脑的事了。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法明确了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部分地方和学校因一己私利,在教育公平上动歪脑筋,从家长身上赚钱,这种行为背离师德规范,已涉嫌违反教育法。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对涉及教育的乱收费问题一直采取“零容忍”态度,教育部也连续多年会同相关部门发布规范教育领域乱收费的意见和举措,未来还要继续落实落细。
在当前数字化发展浪潮中,采用信息化手段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值得鼓励和尝试,但应规范运作,稳步推进。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要求,严禁以信息化教学等为名,强制或变相强制购买平板电脑或App。作为教学和管理工具要求统一使用的平板电脑或App,学校也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各地要拿出硬措施,不给教育乱收费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