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溪,刘 茜,孟令娥,孟令全*
(1.沈阳药科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110016;2.本溪市溪湖区东风教育集团,辽宁 本溪,117019)
2015年,国务院首次提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社会各领域之中;2020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全面推进“互联网+”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互联网+教育”已逐渐跃升为一大重要构建目标,而究竟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也成为了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焦点。“互联网+”课堂模式以“互联网进课堂、生活实践进课堂、创新教育进课堂”为主要特征[1],旨在培养网络时代下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实操能力、创新能力与互联网思维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若能将此类课堂模式与“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实训教学相结合,就极可能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门药学类课程,“药事管理学”与该类别的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本身涉及到的课程内容更丰富、知识面更广、实践性与应用性更强,这三大特点也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注重锻炼与提升自己的管理与实践能力。以上要求对于将该课程作为必修课的药事管理、工商管理与市场营销专业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将“互联网+”的课堂模式与该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就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药事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旨在从多角度探索“互联网+”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针对二者如何结合与共建提出几点建议。
药事管理、工商管理与市场营销等专业作为侧重于“医药+管理”的综合实践性专业,其人才培养方向是兼具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种专业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而“药事管理学”课程作为以上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开展方式大多是教师对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进行教授与归纳总结,学生对重要知识点进行理解与记忆,教师很少在课程大纲中增加实训内容,学生也很少有机会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走出学校,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能力。
以上现象充分反映出药事管理学目前的教学形式有逐渐僵化的趋势,存在着理论教学占比过大,实训课程比重过小的情况,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断联,知识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等问题,可能造成学生就业时工作技能“跛脚”、知行脱节等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得到有效激发与应用,授课教师填鸭式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习惯性地机械记忆课本内容,使得课堂缺乏活跃气氛、课程内容陈旧乏味,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厚。
此外,该课程作为药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其涵盖范围包括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涉及内容多且知识点分散[2];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本科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会让庞杂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抽象,再加上目前较为单一的教学形式,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甚至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各行各业原本的运转节奏,因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所以高校受到的影响更大,“互联网+教学”临危受命,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在线课堂成功让“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得以实现。
因受到境外输入与病毒季节性流行的影响,我国仍处于后疫情时代,药事管理学课程大纲中涉及到的实训类课程均需要学生外出实践或参加校外培训活动,也就极有可能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即按照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学生不可以离校或需要进行隔离。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将实训课程进行“互联网+”化,就能够很好地规避上述风险,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顺利开展实训类课程。
随着“互联网+医疗”概念的提出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下,公众线上问诊和购药的需求显著增长,为医药电商带来了新的机遇。《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22年9月1日公布,对药品网络销售基本要求、行为管理、第三方平台管理和监督检查做出全面规定,对推动药品网络销售新业态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趋势与药品网络销售的政策推动下,医药产业链中的各类企业纷纷转型,迅速迈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时代。众多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对医疗网络咨询、网络药店经营管理等医药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据相关数据显示,医药行业专业人才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医药互联网领域专业人才需求量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专业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对药事管理、工商管理与市场营销等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目前“药事管理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大多集中于药学事业综合管理的理论知识与法律法规论述,缺乏医药公司商务拓展(Business Development)策略、医药市场调研、药品价格与销售渠道管理等新兴的实训类课程,这与“互联网+”背景下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网络化教育如此普及的今天,教师应当从“互联网+”思维出发来构建实训类课程体系,这一要求不仅仅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更是为了满足医药市场对于复合应用型人才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党中央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医药行业的发展,药品监管体制不断发展完善。2019年1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实施,2020年我国医药健康领域法规政策集中出台,大量法律法规、指导原则、规章制度等文件陆续发布,不仅全面更新了医药健康领域的管理制度,也让医药市场的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对产业环境与企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药事管理、工商管理与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时刻关注药品监管最新法规政策是该学科所必需的要求。这不仅要求专业课教师借助互联网,实时更新授课内容与相关法条,更需要教师利用实训类课程将药事管理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政策变化对产业环境与企业发展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如何用习得的理论去解决药事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
3.1.1 对教师:从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
探索并改革“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即增加实训类课程,将更加有利于教师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从原先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转变为全新的以“学”为中心的启发式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其自主学习并勇于实践的能力。
将实训类课程与互联网有机融合,不仅有利于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在全国,甚至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享,从而更好地丰富教师的授课内容,平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情况,促进“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还为教师从灌输者到引导者的教学身份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更加便于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以提高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思维空间的延展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3.1.2 对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对整个课堂有着权威性的控制作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大多由教师安排和布置,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可能导致学生思维趋向固化,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分散等一系列问题。
通过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增加实训类课程,教师将逐步削弱自身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学生将逐渐在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下主动求知、自主探索、开拓思维和积极创新,在学习理论知识与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自身的学习态度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从而通过内在驱动来实现自我效能感,充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建构知识体系,将理论内容较好地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3.2.1 对教师:教学要求与难度大幅提升,可能需要随时更新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化的课堂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推进者,必须具备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及时掌握网络教学的新技术与新资源。由于目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网络化教育的操作及内容等方面更新频率较快,所以教师需要定期进行培训以改进其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这一要求对于每位教师,特别是对电子产品不够了解的老教师将成为一个较大的挑战。
另外,由于网络资源具有碎片化、数量巨大且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需要教师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课程内容的安排对其进行甄别与筛选,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既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来扩充知识面,能够甄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优劣;也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内容,改革教学方式;这一需要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也使得教学难度大幅提升。
3.2.2 对学生:网络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
随着网络教育的普及,学生们在课堂上接触手机的机会和时间会显著增加,极有可能在无形之中被分散注意力,致使上课时“低头族”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还可能导致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心理逐渐加重,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第一反应不再是自己思考和查找资料,而是直接去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答案,产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和思维僵化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此外,当思想单纯的学生在面对数量巨大且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络资源时,尚不能像有丰富资历的教师一样完全具备对其甄别和筛选的能力,也就极易受到网络上不正确内容的影响,不利于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阻碍正确观念的形成,甚至可能因此而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将互联网与“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实训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通过慕课等平台实现各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拓宽知识面;还能够利用不同软件创新教学内容的安排。例如,利用录屏软件可以将课堂内容保存下来,便于学生课后反复学习与理解;利用雨课堂、学习通等平台可以随时在课堂上进行签到或者发送题目,在保证出勤率的同时,检验学生的听课状态;课后同样可以通过上述平台发布小测试,便于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此外,在课程内容中还可以增加医药商务拓展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在“互联网+”的思维下更新课程体系,以适应目前医药行业逐渐互联网化的趋势下,市场对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疫情初期线上教学之中,互联网技术与课堂内容的结合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化学反应”,也为这类技术在“药事管理学”课程中实训教学的应用提供了诸多借鉴。
例如,各高校可借鉴线上模拟完成物理或化学实验操作的经验,在“药事管理学”的实训内容中开展虚拟实训课程该内容。线上模拟制药企业的生产流程、医药企业的临床试验流程、药品经营企业的营销管理、药店流通经营等,让学生进入虚拟世界,寓教于乐中更好地了解药事管理在药品全生命周期中发挥的作用。该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完善地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思维,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医药企业工作环境、积累相关实践经验。
药事管理、工商管理与市场营销等专业作为具有实践性科学特征的专业,其主干课程“药事管理学”同样极其注重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各高校可根据学科需求,在实训教学中邀请制药企业、药品的流通企业、医疗机构的药学技术人员,药品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做线上学术报告或举办经验交流分享会。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带领同学们“云”参观生产车间、零售药店,“云”参与药品生产、医疗产品销售过程、医疗机构药剂科、静脉配置中心工作流程等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将课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该类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尽早熟悉工作内容,确立就业目标以及未来职业规划;也能够很好地明确社会对医药人才的需求,推动校企双向共建,培养医药互联网领域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在“药事管理学”课程实训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各高校可根据自身需求来构建开放平台或定期举办优秀校友线上交流会,分享校友从业经验,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在广大同学和历届校友、前辈之间快速搭筑一座集学术交流与实践经验沟通的桥梁。比如邀请在制药企业工作的校友介绍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要求,经营企业的校友介绍GSP(Good Supply Practice)在企业的实施情况与常见问题,通过具体场景的描述与案例的讲解,使学生真正领会药品监管领域的法律法规与规范性要求是如何在生产经营中实践的,深入理解国家药事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该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答疑解惑,加深对学科和课程的理解,了解市场和规划未来,还有利于缔结在校生与毕业生的校友关系,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提升学校声誉与凝聚力。
教师队伍的配置构成与自身素质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和影响教学水平的决定性因素[3],“互联网+”、实训均对授课团队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将互联网技术与“药事管理学”课堂中的实训教学有机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各高校可组织教师到医药互联网企业实地考察和实践,或是邀请专业人士定期进校向教师宣讲及培训,积极举办实训课程研讨会,以充分加强教师的内涵建设,加大有关专业与实践知识的储备量,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素质,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石。在此基础上编制实训课程计划、撰写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对网络平台上的实践类课程内容进行筛选、持续改进,真正做到提升实训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药事管理学”课程仅有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的人才也较难适应互联网时代下医药行业的发展需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实训教学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各高校应当高度重视课程的实训教学,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实训课程的不同结合模式,从而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医药领域复合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