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融入红色文化的路径探讨

2022-04-07 10:46苏婷婷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思政

苏婷婷,崔 悦

(沈阳药科大学 文体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

语言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一个民族文化的特点,它蕴含着该民族特有的民族风情、传统文化、社会结构、价值理念等。因此,学习语言同时也是学习文化。大学英语多年来是我国高校较重视的一门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语言技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西方各种文化的影响,因此,如何确保大学生在学习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同时又能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当代大学英语教师共同面对的挑战。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教师要挖掘课本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由此表明了课程思政的价值性和知识性之间的关系,这也对当代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即英语课堂要体现课程思政的理念,英语教师要挑起课程思政的重担。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1]。红色文化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这为红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1 红色文化的融入对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1 红色文化融入英语课程中的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以革命事迹、革命精神和革命历史为主要教育内容,激励受教育者感同身受地去体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并且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出一流人才,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4]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以英语课程教学为载体,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可以提升高校思想教育实践能力,对培养大学生红色文化底蕴、打造当代高校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以德育人、把握高校办学方向及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保障。

1.2 红色文化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高校英语教学主要培养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全面应用型英语人才,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融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中的道德情操、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情怀等内容,革命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红色遗迹、红色文物等都是师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文化学习、树立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素材。

1.3 红色文化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遗产,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时,要依据新时代的要求,注重大学生德育教育,适时的将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团队协作的精神。高校也应健全专业技能和德育工作同时进行的育人机制,从而保证高校“徳技并修”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高校在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中已取得一定成效[5],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教师以教学大纲为准,单方面传授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德育;英语教材中一边倒式的英美文化引入,中国文化涉及的较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认识不足,缺乏红色文化自信;高校教师教学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枯燥单一等[6-7]。近年来研究报道多围绕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而关于将红色文化如何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较少。英语作为中国境内高校开设的最为广泛的语言课程,不仅促进了世界各国间的交流,而且作为传播知识媒介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高校英语教学应借助语言,传播文化,从而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增进世人对中国的认同和文化理解。因此,在当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探讨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路径,更有利于红色文化的对外宣介和传播,也有利于培养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红色基因的优秀人才。

3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程的实践路径

3.1 提高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强化文化育人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程首先应从教师队伍抓起,教师队伍是进行文化教育的基石,大学英语教师对红色文化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以及具备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高校可将思政教育工作与英语教学紧密衔接,以提高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和思政理论水平为目的,多开展类似参观革命遗址、开设专家培训、设置校级项目等活动;另一方面教师应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可通过查阅文献、参观学习、集体备课、加强高校教职工党支部红色文化教育等方式积累与英语教学相关的红色文化素材,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打造一支既具备良好红色文化素养又具有语言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师资队伍。

3.2 整合教材思政资源,凸显红色文化育人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强调,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由此可见,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内容,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应充分挖掘课本中已有的红色资源,大学英语课程具有教学素材涵盖范围广、涉及学科多等特征,教师应充分提炼课本中的红色资源,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和方法,巧妙的将红色文化融入到课堂中。例如:在英语教材的基础上,师生可以参考其他文化类用书,如《中国文化英语教程》,通过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在了解更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批判性的吸收西方文化。

3.3 丰富教学手段方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应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思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重心,教师应积累尽可能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素材,善于运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教学技术,带动学生多手段、多渠道的接受更多、更新红色文化的熏陶。尤其在语言能力训练方面,可以将红色文化元素潜移默化的渗入到听说读写译材料中,例如,通过课前值日英语的任务布置,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喜欢的红色读物、历史故事;以小组形式展开红色主题调研,以英语报告形式展示调研结果;课上可以针对主题进行时事讨论,以中西角度进行辩论;引导学生阅读《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红色经典文学作品,鼓励其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进行翻译训练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红色经典文学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及思辨能力。此外,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营造红色文化育人氛围,也是当代高校在探索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形式,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育人平台的延伸,是目前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3.4 新时期高校英语课堂融入红色文化贵在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是推动高校教育发展的动力。围绕英语教学与红色文化的相融合做好教育创新,对高校教学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红色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而红色文化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相融合也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体系为出发点。例如:当代大学生热衷于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却对中国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缺乏了解,出现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淡薄的现象。教师应围绕这一现象适时的开展教育创新活动,对学生做出正向引领。针对英语教学内容与中国文化的融入既要宏观把握,又要微观操作,使学生尊重并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及自信心。除此之外,英语课堂通过话题讨论融入红色文化知识点、课间观看红色经典影片、红色经典文献翻译、开展红色主题班会等授课方式,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与英语课堂教学及英语知识进行整合,通过提升大学生英语文化理解能力,为他们建立红色文化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把红色文化核心价值与英语文化相融合,使其形成完善的教育创新体系。

4 结语

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下,红色传统文化教育已不能单纯的通过思想教育课程来完成,应以多种授课方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融入到不同的课程中去。与此同时,英语教学也不再仅是简单的技能教学课程,将传统红色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本土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这既是教学创新的需要,也是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发展的主要趋势。大学英语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主体,应主动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培养具备红色文化素养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