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 思考与探索

2022-04-07 09:52田永尚李水云董俊丽
文教资料 2022年2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位产教

田永尚 李水云 董俊丽

(信阳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专业学位研究生,俗称“应用型研究生”,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侧重理论研究与学术探究的研究生培养,目的为培养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求的,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国家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我国自1991 年开始实施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从此逐渐建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人员数量的提升,而且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更强的专业能力、更好的职业素养、更系统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行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更加迫切需要加快加强高层次专业化教育。地方高校作为承载专业教育的载体,应当清醒认识,抓住机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提高和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道路,力争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层次高素养专业型人才。

一、深化认知,立足地方,明确定位,坚定信念

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较于学术学位研究生起步晚,类别少,且2009 年以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大部分是非全日制培养,考取方式简单,难度小,部分在职人员为了在工作中得到晋升机会、评优评先等,会选择读专业学位研究生来提升学历,这样既不耽误工作,又提升了学历。但是这种方式,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不能保证,培养质量也很难保证。基于此,人们对专业学位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积极宣传倡导,深化认识,多渠道多角度提高专业学位的认可度,明确专业学位的重要地位,坚定办好专业学位教育的信心。

学校联合用人单位多宣传引导,制定措施,化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顾虑,排解心中的疑惑,协助解决学习就业中的困难等。地方高校要坚定信念,致力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以质量为中心,履行大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之使命,发挥大学的社会 价值。

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据统计,目前从在校学生人数、招生人数、学位授予总数等指标来看,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并重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且学术学位的规模已经被专业学位的规模全面超越,逐渐形成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分支。 [1]地方高校应该抓住机遇,把握内涵,创新机制,全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但是,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源于学术型学位教育体系,其培养模式与学术型学位教育体系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模式或方式类似性,进而其经常与学术学位教育模式混为一谈,被教育界认为仅仅是降低“标准”的学术学位教育模式。[2]例如,学校自身对专业学位也存在认识不足、定位不清的问题,比如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课程、实践等照抄照搬学术学位的,还有一些地方高校的培养方案,没有将自身紧贴行业、服务地方,没有体现出着重为地方和行业培养急需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优势,缺少自身的鲜明特色。 [3]这严重降低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标培养质量,违背了培养国家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初衷。

地方高校作为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摇篮和主渠道,要从观念上和行动上支持并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厘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发展理念,制定适合专业学位发展的培养方案,施行不同于学术学位的培养措施,体现出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不同,真正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深化产教融合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为主要特点,具有学术性与职业性的高度融合与统一。产教融合模式起源于1906 年辛辛那提大学提倡的带薪实习的“合作教育”项目,即高校和企业等组织合作培养学生。这是现代教育产教融合育人的开始,其基本特征是学习和工作相互结合。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突破校企合作的限制,发展到政府、产业行业、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参与的模式,达到广义上深层次的融合。

(一)加强校企合作

在我国,产教融合最早被用于职业教育提升学生实践质量的论述中[4],后来逐渐被应用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中。一般来讲,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特指高校和产业整合资源共同培养学生,即校企合作育人。长期以来,学校比较重视理论教育,囿于场地、资源、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学校内部不能完成实践实习,特别是材料类化学类专业,需要依托企业产业的设备设施来完成实践教学。在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场地、设备等设施便利,高校根据企业的反馈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技能,高校与企业做到了资源、信息共享,充分利用了各自的优势资源,节约了高校与企业的建设与教育成本。另外,经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其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普遍较好,培养过程符合职业发展需要,在就业中具有较高的竞争力。所以,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纳总结为三种合作形式:一是设备设施场地等硬件设施的资源共享,二是信息技术的交流分享,三是人才等人力资源的流动。校企合作没有也不应该设定固定的合作模式,所有的模式都应该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去。

例如,佟春玉等人探索了以项目驱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对农业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了创新实践能力的发掘,并给出了以项目来驱动校企合作进而培养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建设准则,给出了良好的对策和建议。[5]以笔者所在信阳师范学院为例,学校与信阳市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内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联合企业在产业园区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在学校建立小型的实习实践中心;研究生随时或者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考察交流,就感兴趣的问题向企业咨询,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耐心解答问题,学生亦可选取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同时,学校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沟通,就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并将这些问题反馈至研究生。这样双向的反馈沟通,加快了课题研究速度,丰富了研究生教育内涵,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另外,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欢迎并邀请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参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承担培养任务,共同提高培养质量,达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应用性、专业性。在这样合作的基础上,学生对企业的了解足够深入,企业对学生的反馈也比较满意。

(二)加强多元主体投入机制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探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即通过国家、行业、社会和高校普遍参与、共同协作,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学位发展格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上的产教融合,即多元主体(政府、高校、产业、社会组织)通过对彼此信息、制度、资源等要素进行深度整合以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的一种良性的教育生态系统。[6]

产教融合突破了长期以来在高校内部实施教学实践的限制,发展为在政府的支持与监督下,产业、行业组织、高校等多元主体通力协作、齐头并进的创新模式。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各主体要打破彼此之间的信息、资源和制度壁垒,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如产业经济技术优势和高校办学资源优势等,促进各主体关键要素深度融合,加快学生对产业需求的适应。可见,产教融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最主要特征是多元主体协同推进。

多元主体要切实发挥各自作用,如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筛选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应届本科生,在尊重个人意愿的情况下,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免试规模;对专业学位授权点审定与考核工作进一步放权,尤其是对省级学位委员会的审定范围要进一步拓宽;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数量,调整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结构组成与招生比例等。

四、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构建专业学位双导师制是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校教师一般对于理论知识及学术研究很熟悉,而普遍缺乏行业、产业锻炼及从业经历。而材料类化学类专业理论与实践并重,专业学位研究生则更加注重实践性创新性的培养,所以需要为研究生配备行业产业导师即校外导师,实行双重管理。同时也对导师任职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要求在遴选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时,必须满足相关的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即要么有行业、企业半年以上的实践锻炼,要么主持“产学研”相关的研究背景;且在遴选之前或遴选上之后,每年必须有不少于相应时间的实地科研或实践活动。基于双导师制,高校承担主要培养任务,教授系统理论知识及课题研究方法等,校外导师提供实习实践指导。校内外导师共同参与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论文选题、论文写作等培养过程,实现对学生的双重管理和全方位指导。[7]

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与当地知名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企业技术骨干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导师、行业产业导师及研究生组成一个团队,团队之间就课题相关问题,通过各种方式互通有无,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另外,学校要积极联系推动,促进地方领导干部、企业骨干、劳动模范等走上讲台,分享工作中的见闻感想,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心得,为研究生了解行业、产业增加渠道。

五、在实践环节融入思想政治元素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要促进学位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术道德和职业伦理教育,进而有效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学年短,要完成的课程和实践任务重,囿于时间限制,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薄弱。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一年甚至更多的实践时间,如在该实践教学环节中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会被良好的激发,进而有针对性地转化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内在素质,促进其成功、成才。此外,在实践教育过程中,以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为依据,其内容丰富、说服力强,当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时,实践课程也变得有温情、有温度,少了乏味无趣。这样,研究生通过实践环节,既可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又可以提高职业修养和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和道德观。[8]比如材料化学专业研究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安全规范操作,注意人身安全。

此外,学校要探索建立各级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军队、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担任校外辅导员的制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恪守学术诚信的同时,通过多维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使其很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最终提升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六、建立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地方高校应该牢牢抓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发展机遇期,从入口到出口,针对招生录取、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实习、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毕业设计等环节严格要求,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另外,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落实双导师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道德和职业观建设,多角度全方位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国家培育更多合格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例如马令勇等人探索了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保障体系由内部与外部两部分组成。内部的保障体系根据培养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优化;外部的保障体系则可以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第三方认证评价机构等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企业需求等解决研究生培养中产生的供需矛盾。最后构建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保障体系,切实确保了其培养质量。[9]

七、结语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各界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地方高校作为培养的主力阵地,要抓住机遇,在政府的宏观调控引导下,在行业产业协同配合下,切实发挥作用,着力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水平。而该类研究生也要认清定位,做好规划,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力争为社会培育出优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进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学位产教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