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是有思想的模仿

2022-04-07 08:25刘须锦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12期
关键词:捷径枣树规矩

文|刘须锦

某次习作课,我邀请以前教过的学生翔翔到班级分享经验。思思同学问:“你作文写得这么好,有什么方法吗?”翔翔随口说道:“要多读书,书读多了,你就会模仿。模仿多了,你就会写了”。

翔翔的表达,虽然没有直接说出“好方法”,但让我的认知重回常识:好习作,是模仿出来的。对于刚学习作的中年级小学生来说,模仿是习作必经的一个阶段,也是水平提高的必要阶段。

第一,模仿,是一种传统。梁启超在《作文教学法》中提出:“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会巧,然而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有巧的可能性。”对于起步阶段的习作,如果想走得扎实、走得远,模仿的传统还是要坚守的。学生只有写得像习作、是习作,才能敢写、想写和乐于写。

第二,模仿,是一种方式。习作有没有捷径?我想应该有吧,不然怎么有学生一学就会呢?但习作的捷径在哪?我觉得捷径不是某一条路径,而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辞海》认为: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过程中,以及艺术学习的最初阶段,常借助于模仿”。因而,无论从语言学习角度看,还是从技能形成角度看,模仿对于学生习作能力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第三,模仿,是一种思想。重读翔翔的经验不难发现,翔翔习作模仿的内容是书,这里的书应该是多方面的。狭义讲是“范文”,是匹配习作要求的同题作文,也称“习作例文”。宽泛看应该是一切文章,学生所读,都有可能成为模仿的对象。有时可能模仿文章中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修辞手法,有时可能是模仿一篇文章的体式、风格,以及作者的文化视野、思想格局。

因而,小学生如果真正把模仿作为一种习作的方式,一种作文的思想,就具备达到“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的可能性。模仿多了,模仿巧了,某日,真正把“我家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一棵还是枣树”,模仿到“我家没有树,没有枣树,没有柳树,没有石榴树,什么树也没有(王鼎钧《作文十九问》)”的境界和高度,便超越模仿,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创作阶段。

猜你喜欢
捷径枣树规矩
枣树嫁接 掌握技术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捷径,是更漫长的道路
“按规矩办”
上了985才发现,拼命读书是大多数人的捷径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放弃捷径
粤人吃饭讲规矩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门前的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