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赵春华 点评|陈德兵
师:同学们,在这个单元当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两篇课文,第一篇课文是什么?
生:《狐假虎威》。
师:它是一篇寓言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故事。第二篇课文是什么?
生:《狐狸分奶酪》。
师:这是一篇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第一个字“纸”以前学过,先在竖中线的左侧写出一个瘦瘦长长的绞丝旁;右边是姓氏的“氏”,竖钩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横稍微倾斜,斜钩太有学问了,要把它写得长长的才神气。
(生跟着书空)
师:第二个字——船。它们俩合起来是一个词——纸船。
师:你会折纸船吗?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纸船。一起读词。(生读)
师:纸船和什么呢?伸出手,我们继续写字。这两个字合起来也是一个词,谁来读一读这个词?
生:风筝。
师:读得真好。你怎么猜出“筝”的读音?
生:它是一个形声字,竹字头代表竹子,“争”代表读音。“竹”“争”放在一起就是“筝”。
师:我明白了,你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猜出了这个字的读音。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联系上下文。
师:就是把这个字放在词语中读,就猜出来了。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就是风筝(出示图片)。一起读读“风筝”。(生读)
师:“筝”在古时候是一种乐器,上面的竹字头表示这种乐器是用竹子做的;下面的“争”,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后来人们也用这个字来表示“风筝”的“筝”。这个字单独出现的时候,读“筝”;可是把它放在词语中,有变化。谁能读好这个词?(生读)
师:放在词语当中读轻声。一起读“风筝”。了解了这么多,我们一起来读课题。(生读)
【点评:新课导入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在“纸”的书写和“筝”的认读上,抓住要领,指导到位。怎样写“纸”?难在最后一笔斜钩的处理,赵老师亲身示范,形象讲解。怎样认“筝”?赵老师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引导学生有根据地去猜,学生既巩固了方法,又理解了字源。轻声的强调,顺势而为,效果良好。】
师:这篇课文向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听老师读课文。在老师读课文的时候,请你听准字音,注意停顿,老师读到哪儿,你的小眼睛就看到哪儿。
师:(出示课文图片)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以前学的带拼音,今天学的不带拼音。
师:读带拼音的课文,遇到生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识字。不带拼音的课文,遇到生字怎么办呢?
生:查字典。
生:请爸爸妈妈、老师帮忙。
师:如果字典和老师不在身边,怎么办?
生:利用形声字的方法。
师:是的,我们可以猜。就像刚才学习“筝”一样猜一猜。接下来我们默读课文。这是我们第二次接触默读,默读有什么要求?
生:不能出声,也不能张嘴。
师:默读指的是集中精力不出声地读。默读比朗读速度更快一些,更有利于帮助我们思考问题。同时,默读一般都要带着问题读。看看我们今天的任务是什么。
(出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画个“?”。)
【点评: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开展默读,赵老师默默做了三次铺垫:第一次是自己范读课文,让学生跟着看;第二次是指导学生怎么对待本课的生字;第三次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明确默读的要求。】
师:刚才我们再次尝试了默读,还一边读一边完成了很多小任务。接下来我们就试着讲讲这个故事。故事的开头部分,谁来给大家讲?
(生读第1自然段)
师:听老师读,看看老师讲故事是什么感觉。(师范读)就像老师这样,把意思相关的词语连起来读。
(生再读第1自然段)
师:有进步,给他掌声。
师: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教师板画)。松鼠住在山顶——哪里是山顶?一起指一指。小熊住在山脚——哪里是山脚?
(学生指山顶、山脚)
师:(师继续板画)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我们要跟随着小松鼠一起去看看。这个词谁能读正确?
生:松鼠。
师:你怎么猜出来“鼠”这个字的读音?
生:我想了想猜出来的。
师:你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出来的。你瞧,平时阅读的时候我们就遇到过这个字。让我们跟随主人公松鼠和小熊继续读故事。
(生读第2自然段)
师:进步真大。要把意思相关的词语读在一起,才能把课文读连贯。读课文、讲故事,要像说话一样才行。
(生继续读课文)
师:(出示图片)大家看,这是什么呀?
生:松果。
师:这就是小松果。小松鼠最爱吃松果。松果上还挂着一张纸条呢!(师板贴小松果)
生:祝你快乐!
师:我听出来了,结尾是个感叹号,但还不够强烈。谁再来读读?(生读)
师:就像这样,以“祝你”开头,用感叹号结尾的话叫作祝福语。祝福语是说给别人祝福的话,要发自内心,非常真诚。谁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师:非常真诚,很用情。一起读。我们继续来讲故事。
(生继续读课文)
师:读得非常准确,也很流利。在这一句话当中,我发现小熊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所以它说——
生:怎么办呢?
师:这个问题看来没有难住你啊。谁再来读一读小熊遇到的这个大难题?
生:怎么办呢?
师:像老师这样读。(示范摊开两只手,生读)
生:怎么办呢?
师:小熊遇到的难题,它自己就能解决。看这个字。
生:扎。
师:聪明的小熊扎了一只风筝,注意字的读音。一起读“扎风筝”。(生读)
师:读读“扎”字,再读读“扎风筝”。观察“折”和“扎”,你有什么发现?
生:用的动词都很恰当。
师:你能关注到动词,真了不起。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它们都带有提手旁。
师:“折纸船”,你能不能给“折”换个词呢?(“叠”)
师:对,折纸船就是叠纸船。“折”就是叠的意思,“叠”就是折的意思。那为什么不说“折风筝”和“叠风筝”,而说“扎风筝”呢?
生:因为古代风筝是用竹子做的,竹子当然要用“扎”。
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不过,这个字不念zhā,它跟我们平时的读音不太一样,读作平舌音zā。男生读。女生读。
师:这个字左边是提手旁,表示跟手的动作有关系;右边是竖弯钩,表示一根长长的绳子或者线,把一些零零乱乱的东西捆起来、绑起来、系起来。生活中女孩子扎什么呀?
生:扎辫子。
师:扎小辫就是这个“扎”。一起读“扎”。
师:(出示图片)这是扎风筝的现场,人们用这样的线和绳子,把一些竹子和丝绸绑起来、捆起来、系起来,这个过程就叫“扎风筝”。一起读“扎风筝”。
师:在这一部分的故事中还有两句话,这两句话中也藏着一个秘密。(出示句子)谁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读句子)
师:说说你的发现。
生:纸船在水里“漂”;风筝在天上“飘”,和风有关。
师:真好。你不但有发现,还说出了原因。大家看,这两个piāo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生:都有“票”。
生:都读piāo。
师:真好。那还有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一个带有三点水,一个是风字旁。
生:三点水和水有关,风字旁和风有关。
师:“漂”带有三点水,表示和水有关系,指的是水上漂;这个“飘”带有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空中飘、风中飘。这两个字当中都有“票”,都读作piāo。一起跟着老师的手势来读。你瞧,纸船漂哇漂——
生:漂哇漂。
师: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纸船就这样慢慢地、缓缓地、稳稳地漂了很久很久,所以就用了一个“漂哇漂”。另一个呢?
生:飘哇飘。
生:风筝乘着风,飘哇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师:了解了“飘”,我们继续读故事。
师:在这个自然段当中藏着两个生字,一起读第一个生字。
生:抓。
师:做一个抓的动作,再读一读这个字。你瞧,这就是小熊家的那只风筝,风筝的翅膀上挂着什么呢?
生:草莓。
师:风筝的翅膀上挂着一个小草莓,风筝上还写着一句祝福——
生:祝你幸福!
师:这回我们一起配合。(教师与学生握手)小熊,祝你快乐!
生:松鼠,祝你幸福!
师:松鼠,祝你幸福!
生:小熊,祝你快乐!
师:说话的时候,就要这样,看着老师的眼睛。再试一次。带着祝福的纸船和风筝,就这样漂(飘)哇漂(飘),难怪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纸船和风筝让它们俩成了……
生:好朋友。
【点评:以读课文为线,将认字、识词、课文理解有机串联在了一起。低年级阅读教学,功夫全在细节处。赵老师舍得花时间,舍得用耐心,将语文基础一一夯实在无形中。这个教学片断生动诠释了什么叫“随文识字”,什么叫“语境识字”,什么叫“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师:松鼠和小熊离得这么远,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
(生读1~6自然段)
师:你把自己当成小熊。小熊我问你:你为什么乐坏了?
生:因为纸船上放着一个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师:你再来读读这句话,看看能不能读出乐坏了的感觉。(生读)
师:小松鼠,我问你:你为什么也乐坏了?
生:因为小熊扎了一个风筝,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师:大家看,小松鼠送出的纸船有了回应,小熊扎了一个风筝,风筝上有一个小草莓,风筝上还有一句祝福。现在谁来说一说,小熊和小松鼠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生说过程)
师:在生活当中,你要想和别人成为好朋友,就要主动表达自己的情谊;当别人向你表达情谊时,你也要主动地作出回应,这样你们俩就能成为好朋友。接下来,请对照板书,结合书上的插图,自由地练习朗读课文1~6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
师:老师想找一名同学把课文的前半部分再给大家讲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在头脑当中回想故事的画面。(生讲故事)
【点评:前面读得充分,聊得充分,所以学生完全理解了故事内容,也吸收了课文的语言。在此基础上,学生复述课文就没有什么障碍了。和刚接触这篇课文时比,学生的学习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这就是看得见的成长。】
师:故事我们先讲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练习写字。大家仔细观察“抓、扎、折”这三个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提手旁。
生:都是左右结构。
师:我们看图读词语(出示图片,第一幅图“折纸船”,第二幅图“扎风筝”,第三幅图“抓住”。“折、扎、抓”标红)。这三个字,都和手有关系。
师:仔细观察,“折”这个字在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一看宽窄,二看高矮。
师: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感受每一笔的走势。横,竖钩,提,撇,竖撇——要靠近提手旁,横,最后的竖是悬针竖。注意写字姿势,“三个一”要做到。
(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评价、修改和反馈)
师:同学们,在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借助纸船和风筝,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七个生字、六个词语。接下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点评:抓住同样结构、同样偏旁的一类字进行写字指导,可谓事半功倍。】
【总评】
1.扎扎实实教朗读
赵老师将朗读贯穿全课教学,课堂上时时都闻琅琅书声。除了这一点,赵老师对孩子们的指导也非常及时到位。字音的把握、语气的拿捏、情感的表达、故事的味道,赵老师都予以密切关注和及时指导,不少地方都是亲自示范。
2.扎扎实实教默读
本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默读,怎样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默读效果,赵老师心中有数。教师范读,学生眼动,这是一次默读的热身,扶学生一把;讨论“遇到生字怎么办”,突出“猜”,这是方法渗透,有助于提高默读速度;回忆默读有什么要求,让学生对怎么读做到心中有数;给学生定任务,使默读做到有的放矢。
3.扎扎实实教识字
在教学中,赵老师遵循学生的学习起点,即一年级有“猜字”的学习经验,根据课标和学生年龄特点,准确地把握识字、写字与阅读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和阅读融为一体。赵老师不是所有的生字平均用力,而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每个字该教什么、怎么教。
4.扎扎实实教复述
本课的一个教学重难点是“借助提示,复述故事”。在教学中,赵老师将学习过程真实呈现,突破复述难点,注重合作学习,教学中借助六次读文,营造复述氛围,学习复述方法。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指名检测读、关键段落体会读、自由读文整体感知、尝试借助板书和提示复述课文,经过六次读文,立足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多元渗透,层层剥笋,将教学的难点分解在各个环节,循序渐进。
5.扎扎实实教言语
本课教学中,每一个词语的学习都是发展儿童语言能力的过程。借助对小动物家的摆放学习“山顶”和“山脚”,进一步明确“正好”的意思;学习“乐坏了”一词时,带着学生进入情境:“你为什么乐坏了?”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儿童的语言,在积极互动中培养儿童的言语能力。
6.扎扎实实教写字
写字指导环节,不仅指导学生写好一个字,且是让学生了解“带有提手旁”这类字的观察方法及书写规律,借助整体观察、书空感受、教师范写、学生练习、指导评价、修改反馈六个步骤,让写字过程真实发生并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