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路径探索

2022-04-07 08:2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媒介素养

张 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

0 引言

新媒体凭借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快捷化的传播速度、海量的信息传播量,成为广受大众欢迎的媒介传播形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十分广泛,人们在生活、工作、娱乐中处处都可获取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同时,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较高,支持大众进行线上互动,再加上信息传递和分享成本较低,使得大学生群体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之一。在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部分平台为提高信息传播速度,使一部分低俗化、娱乐化内容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由于大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缺乏较强的信息辨别、判断和筛选能力,容易受负面、不健康信息影响。

1 培育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价值

1.1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境界

思想道德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其包含了人的理想观念、价值观念。在信息海量、资讯驳杂的新媒体时代,通过培育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能够让学生正确应对网络媒体带来的各种消极因素,提升其思维辨别能力、信息判断能力,从而选取有价值、可靠的媒介信息。同时,通过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教师可新建一个思想育人平台,为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获取网络资源提供正确导向,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境界。

1.2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态度

在面对情感、就业、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时,部分大学生容易陷入自我矛盾,出现迷茫的心理状态。而新媒体和网络世界为学生搭建了虚拟化、开放性的空间,供学生分享个人困惑、排解自身愁绪。通过大力培育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师可帮助学生正视网络媒介的作用,教会其正确使用网络和媒体工具,使学生能够合理控制和调节个人情绪,避免因沉迷游戏、沉迷网络而无法回归正常生活。在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媒介素养后,不仅能够正确认识虚拟世界的特点,还能合理对待网络中各种信息,主动防范负面、不良信息带来的影响,利用网络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发展态度。

1.3 提升学生社会服务能力

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个性发展会受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影响。在大众传媒盛行的时代,越来越多人开始通过新媒体工具,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视频+文字等方式,分享个人生活动态、心路历程、日常心情,形成了多样化的内容表现形式,吸引了广大群体关注。通过培育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师可引导学生合理地鉴别和判断各种信息,获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资源,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完善和发展自身,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2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发展现状分析

2.1 存在较强的媒体依赖现象

新媒体已经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专业学习、课外娱乐等方面,极大程度上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对于部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容易对新媒体产生依赖感,甚至沉浸到网络虚拟世界,难以按照正常生活轨迹发展。同时,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十分便捷,部分大学生将大众媒体视为自身精神栖息地,希望通过网络建立社交关系,弥补现实社交关系的不足。在具体表现上,因长期使用新媒体娱乐或社交,大学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中,较少与身边的同学沟通,容易沉迷网络社交、网络直播,甚至无法从网络游戏世界中走出,体现了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依赖。

2.2 媒介信息辨识能力有待提高

在新媒体的浪潮下,诸多大学生开始融入新媒体环境中。由于网络媒介的准入门槛较低,任何群体都可凭借移动终端、社交软件优势,自由地发表看法、意见。受限于大学生个人阅历、主观思维,很难科学地辨别各种信息和言论。大学生容易盲从错误的消费观念、行为观念,影响个人长远发展。由此,大学生接触海量的信息、资源时,必须要保持信息敏感度,合理辨别不良或负面信息,这就需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2.3 媒介道德意识有待培养

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自由度较高,部分人为追求利益,容易将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带入网络中。由于当前尚未形成明确的网络道德方面的规定,若学生不能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容易侵犯他人版权,或出现其他不良行为表现。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

3.1 发挥政府监管作用,净化网络媒介环境

我国十分重视互联网环境维护和净化,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根据新媒体发展情况,相关人员应全面梳理现有法律法规,废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条款,结合网络监管情况,出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法律条文,发挥政府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作用。其一,高校应建立内部网络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新媒体技术,形成辅导员、教师、班级、宿舍、后勤共同协作的监管体系,及时关注学生不良行为、情绪和思想变化,给予正确引导。其二,要大力监管大众媒体平台的相关企业,增加信息审核环节,规范违规信息惩处标准,及时处理网络中违规违法信息。其三,政府、高校、企业监管部门应形成监管合力,引入先进的网络防范技术,为大学生创造健康、绿色、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

3.2 加强教师培训学习,组建媒介素养队伍

在大学生在校学习和成长中,教师扮演着引路人、指向灯的角色。为有效培育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高校必须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媒介素养教师队伍。首先,要组织专题性、系统化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提升教师的网络意识,促使其积极提升自身网络技能水平。其次,提倡教师运用网络媒介丰富教学内容,将时政性、前沿性、实证性内容融入教学实践中,扮演好新闻、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此外,高校应鼓励教师开展、参与相关专项教研活动,通过调研国内外高校的教育经验、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只有教师紧跟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网络媒介素养,才能在教学中给予科学的指导。

3.3 开发媒介素养课程,优化学生评价体系

高校应根据不同网络媒介素质的培育需求,设定课程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具体而言,学校应围绕学生信息甄别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网络媒介应用能力的培育需求,分别设置媒介素养课程。在课程内容上,首先,要通过开设网络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伦理教育课程,培育学生网络信息处理能力,使其具备理性看待信息的意识,锻炼其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信息生产和传播能力。重视学生网络自控能力、管理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处理现实生活、虚拟空间之间的关系。围绕网络媒介素养主题,开发基于本学校的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合理、合法、合规地运用网络技术,追求个人理想。

3.4 正确运用校园媒体,营造网络文化氛围

新媒体给信息传播、舆论生态带来了新变化。高校应了解大学生常用的媒介平台,如抖音、易班、微博、微信等,将这些平台打造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宣传的重要阵地。通过定期推送00后大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内容,采用开放、平等、互动的语言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校园媒体,提升其网络媒介素养。加大校园网、公众号建设,引导不同学院、专业、班级建设特色公众号,邀请感兴趣的学生加入网络运营团队。学生可锻炼自身网络资源筛选能力、媒介运用能力,提升自身网络运营能力。学校在加强课程教育的同时,应开展多样化的网络文化活动、网络竞赛。通过开展主题素质拓展、讲座、比赛活动,渗透网络媒介素养内容,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4 结语

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影响着学生成长成才、网络环境秩序、学生终身发展。学校应结合00后大学生的发展特点,通过净化网络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发媒介素养课程、营造网络文化氛围等方式,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形成常态化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媒介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