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斌
(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甘肃 平凉 743400)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在吸收物理知识过程中,有效弱化知识难度、获得更多思考路径、锻炼核心素养的高效学习方式。故此,基于中职物理教学效果低迷的现状,老师应该积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的可行路径,要切实发挥该模式的功用,而不再流于形式,以此模式为核心,帮助学生大幅提升物理学习能力,并完成核心素养的有效锻造。
绝大多数物理知识都是非常抽象的知识概念,中职学生受制于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薄弱,在接受物理知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老师使用一刀切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这一尴尬窘境。通过合理的分组,学生可以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更多的沟通,获得更多地思考路径,尤其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对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起到绑带作用,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专注,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在以往的中职物理教学中,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通常都是单一的灌输教学方式,学生不但无法有效消化物理知识,且还会因为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而不断丧失自主学习能力。但随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妥善运用,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会有着明确的定位,有着自己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从而可以获得更多主动探索物理知识的机会。当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会进行大量的讨论,并对各个学生所提出的论点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协作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均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实现知识与素养共同提升的目标。
在以往的中职物理教学中,教学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课堂缺乏互动性。如老师在提出某一个问题后,无论学生是否可以准确的找到思考路径,老师都不会在进行任何引导沟通,而是放任学生自己解决,而学生因能力有限并不能有效的解决相应问题,最终在经历漫长的沉默后,由老师对相应问题进行讲述,而学生还未及时吸收,课时已然结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的物理能力难以寸进。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学将全程保持极高的互动性,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了生生互动的频率,当学生陷入瓶颈,老师的积极介入知道促进了师生互动的频率提升。而在高互动频次的课堂中,任何学习行为都将变得更加高效,从而使教学质量可以步步攀升,使每位学生均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足量的收获。
虽然现阶段中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有在积极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是却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分组过于随意就是该学习模式难以发挥功效的重要原因。可以看出,在分配小组时,老师往往不会过多的介入而是任由学生自由分组,而中职学生的自制力本就较差,所以经常会出现抱团聊天等现象,并不能就各类物理问题展开激烈的探讨。即使小组分配的非常合理,但老师并未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体学习过程其实就是换了一种听课方式而已,学生并不能对物理知识展开主动的探讨,故此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思考,导致该模式流于形式,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功用的基础条件,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讨论,而这正是目前中职物理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所欠缺的。观察教学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当前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老师并没有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而学生因为畏难心理本就对物理学习有所抵触,老师若无法有效的发挥引导作用,有效小组甚至到下课也未能找到有效的思路,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不断降低,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实际效用造成阻碍。因为老师不能在学生讨论期间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自身因为沟通能力的薄弱,所以还存在合作学习变成一言堂的局面,学习任务均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而其他学生皆沦为旁观者,没有任何参与感,长此以往也会本能抵触这一教学模式,使教学难以收获成效。
观察中职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尽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在教学中使用,但总体应用的评价模式还是成果评价,即丝毫不关心学生在合作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仍以最终取得的成绩来评判学生。而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并对物理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后,老师只因成绩就否决了学生的所有努力,会极大的伤害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会让学生陷入自我怀疑,从而开始抵触学习,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丧失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在高频次互动过程中解决学习问题的学习模式,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放大模式的互动性。要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多元的互动路径,而并不只是组员间的互动,要构造出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师生互动等更加多元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在紧密的互动中,进行更多不同思维的碰撞,使学习氛围始终保持活跃的态势,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只有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充分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有效的锤炼,所以必须要在应用过程中呈现主体性,帮助学生由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真正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应该体现出良好的竞争性,因为中职学生的好胜心是极为强烈的,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组内竞争、组组竞争等方式,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将更加高涨,将更充分的释放自身各项能力,以期可以在竞争过程中获得好的名次,在竞争中完成知识的吸收、核心素养的淬炼。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小组的质量决定了该模式的上限,所以必须要对小组的分配进行优化。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前,老师要清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物理知识掌握情况等因素,将这些方面当做基础盘,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能力可以均衡化实现互补[1]。如每个小组的人数以四人为主,需具备一名火车头成员,即学习能力尚可可以推动小组前进的学生,其次需要具备两名思维活跃的学生,确保小组讨论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思路,最后需要由一名学习能力稍差的成员,即需要被带动的成员,前三位学生可以构建出优质的学习氛围,从而迫使后进生参与学习,从而确保每位学生均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升。当分组具备更高的合理性后,即可以确保每位学生均能够积极的参与学习,从而在每位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任何物理知识都可以被有效的吸收,实现共同进步。
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现象都是可以被物理知识所解释的,而当下素质教育理念也明确指出,需要帮助学生将学术知识有效转化为可以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所以,将生活作为切入点,设置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不仅可以有效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可以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愿意更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2]。例如,在学习《升华与凝华》课时内容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相应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并制作相应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因为观察生活的角度不同,可以看到生活中各类不同的升华凝华现象,譬如有的学生会看到玻璃上的寒霜,而有的学生则会留意衣柜中樟脑丸逐渐变小的现象。当学生观察到不同的物理现象后,在经由小组讨论进行汇总时,不仅通过自身实际行动在生活中验证了相应的物理知识,更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认知,从而今后在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现象,学生都愿意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形式进行解决,极大的刺激了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观察生活,小组探究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能力均会得到有效的锻炼,所以学生不仅可以高效的吸收相关知识,更能使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淬炼。
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其实每一个问题都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老师通过将知识点融入问题的方法,不仅可以给予学生讨论的思路,更可以让学生将每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串联最终得到完整的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具备递进性,每当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解决问题时,学习自信心都会获得一定的增长,使学生愿意在学习过程中更主动的释放自己的各项能力,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3]。例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课时内容时,老师就可以针对课时内容向学生提出若干个问题,并引入竞争机制,即前三个解决所有问题,并归纳出教学知识点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建立。在这样的模式下,问题本身就对学生的思考起到了引导作用,又因为竞争的存在,学生在好胜心的促使下会呈现出更专注的学习态度,不仅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更可以让学生在这过程中,更高效的锤炼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多项综合素养。
教学评价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关键环节,所以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评价体系同样要进行优化改变。首先,要废除成果评价,转为过程评价,依据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不再依靠考试成绩进行评价[4]。其次,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通过多维度的评价,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自己,明确自身长短板,以便制定有效短板补足计划。最后,整体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当学生出现进步行为时,老师必须通过鼓励帮助学生强化学习信心,使学生愿意更积极的参与后续教学,通过主动学习使自身的核心素养得到锻炼。
综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中职物理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但若想切实发挥该模式的功用,老师就必须积极的走出误区,从各个维度作出改变,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高效锤炼核心素养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