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琳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想提高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水平,应当顺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进一步深化混改下的改革工作,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将民营企业中的一些先进的管理观念融入国有企业管理中,实现了公有制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互补,优化了资金的利用,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盈利力。
混合所有制是指几种所有制结合在一起而成的所有制形式,宏观上指公有制以及非公有制的结合;微观上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及外资资本等多元资本的混合。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有新建企业、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
混合所有制的提出,主要是解决国企一家独大的问题,需要让民企能积极加入国企给国企注入活力,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局面,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前,国有企业还存在管理思路僵化等一些不足,混改后民企加入有效改善了这些问题,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混合所有制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时期,在这一时期国有企业基本上是按照国家要求进行经营活动的开展,国家进行物资的调配;第二阶段是1993-2003 年国企改革战略攻坚时期。在1992 年我国开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国营企业”改名为“国有企业”使企业的经营权以及所有权有效分离,在1997 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国企的改革重组,通过对国企开展战略性整改,以改组、兼并、出售等形式提高小型国有企业发展脚步;第三阶段是2003 年至今,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时期。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保障投资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推进国有企业资产的监督管理。
我国十分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混改不仅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还能推进经济的迅速增长,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通过国有企业混改促进国有企业的高效发展,将国有资产以及非国有资产有效融合,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同时,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多样化发展,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能得到改善,有利于国有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发展,保障企业的资产价值。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转型有利于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下企业的内部经营控制权与所有权会进一步改进,对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以及企业的管理模式等起到重要促进完善作用。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型一方面是响应国家政策,推进企业的改革;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混改下的财务管理,能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完善企业的治理体系,保障在混改下多方主体的协调合作。
在混合所有制下,国有企业通过完善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市场化的运作机制管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及创新活力,同时民营企业的加入,推进了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在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优化运营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激发全员的活力,共同承担责任,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国有企业需要对自身的治理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受到传统财务管理体系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最新发展要求。
一是对于少数国有企业的发展来说,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前,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较为薄弱,企业管理者更加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财务岗位上主要注重财务核算岗,忽视财务管理分析,没有认识到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只保障企业财务核算的精确性,忽略了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
二是在财务管理体系及企业的组织机构上并不完善,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下,企业的组织结构不适合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一些国有企业受传统管理思维模式影响,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新业务的发展使得现有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这对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加大了难度。原有的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建立不符合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需求,因人设岗、因事设部的情况普遍存在,加大了企业运营成本,阻碍了管理创新。
三是国企与民企的管理理念存在差异。在混合所有制管理中融合了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体,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不同会产生各种摩擦,难以深度融合。国有企业在管理中的主要优势是管理机制完善,管理规范化,管理人才较多,但是难免过于死板僵化、过程时间长;民营企业管理机制较为灵活,强调执行迅速,但是管理人才的全面性较为薄弱,不讲究管理决策的程序规则。国有企业的分权管理模式与民营企业的集权管理形式相互冲突,员工的价值观与归属感相互冲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碰撞,将会影响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财务人员应当以独特的视觉带着独到的见地参与到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漏洞,建设有竞争力、有特色的财务管理团队,为企业的后期发展提供支撑。但是目前国有企业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
一方面,国有企业在财务转型过程中对员工的培训机制不够健全,财务培训方式传统、财务培训内容落后,财务人员在财务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等方面掌握度较为单一,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内部员工的观念老套,员工态度消极、墨守成规,不具备创新发展的理念与动力,企业内部的奖惩激励制度形式重于实质,起不到激励员工积极性的作用,制约了员工积极自主进步提高的兴趣。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生产经营方面的决策等都会受到财务监管工作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健全财务管理的监督体系。目前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过程中并不完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国有企业在监督工作中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足会影响监督效果,如管理者不重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纪检部门隶属关系不清,导致纪检监督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减弱了监督效果;国有企业内部制度虽然较多,但缺乏责任追究制度,管理人员、企业员工犯错成本较低甚至没有,无形中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工程建设方面、高风险业务管理及物品采购等方面。
在监督管理体系上不够完善,监督主体多元化,难以凝聚监督合力,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执行力度不足,同时企业也没有充分利用外部监督发挥效用,影响企业的有效管理。
为了推进国有企业在混改制下的健康发展,企业应当从实际管理状态出发,加快企业的管理模式改革,完善治理体系。
首先,企业在管理模式上,可以采用相融式财务管理体系。相融型财务管理模式指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管理中对大股东财务管理模式优点,如充分考虑风险因素、避免短期行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便于量化考核等优点;充分吸收,并进行融合的更为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优势互补的管理可以产生新的管理效果,形成新的财务文化。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建设中选择相融型模式这种优势互补的制度,使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力,在内部真正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改造。
其次,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下,企业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规范企业的组织结构。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对具体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责具体分析,各部门人员要各司其职,有序运行,发挥各层级财务人员的优势,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例如,某企业为了精简内部机构,避免人才冗余,根据人员精干,“633”工作要求进行精简机构,在管理之前企业的总部人员定为60 人、区域定员30 人、5000T/D 生产线定300 人,管理者计划实行“五步一中心”进行管理,在精简机构后管理者将所有部门精准划分为行政人事部、物流采购部、销售部、生产部、财务审计部、混凝土管理部等,优化了企业的管理流程,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信息的互联互通能力。同时先后重组了300 多家企业。在精简机构之后各个层及人员有明确的自身职责并发挥自身作用,各部门人员实现了协同发展,使得权责更加协同,监管更加有力,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使得该企业成为资产规模、收入等综合效益为全国第二的大型企业。
在混合制度改革下,两个有文化差异的企业在新环境中往往需要经过文化冲突、认同以及重塑,从而建立一个符合新企业发展趋势的文化,企业应当保障财务管理理念的进一步统一。
在物质文化上要对企业的文化、管理方式、财务软件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判断,看其是否与混改后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需求相融合。继而,在财务管理制度上进行融合,建立适合新企业发展的财务制度体系,同时注重实现财务管服相分离的模式,明确企业的财务方向,紧跟业务动态并深入研读相关的法律法规,注重服务对象反馈,提高财务的服务职能;最后,企业应当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员工的思想意识。同时企业应健全混改理念下的企业管理制度,保障财务管理理念的统一,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抵抗的能力提高。
混改后的国有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对财务人员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凸显,因此企业应当培养更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提高对人才管理的重视程度,推进企业的市场化发展。
一是树立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素养的思想。积极学习新的财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要求、提高自身的财务专业知识、提高财务分析管理水平,使得财务管理的基础更加扎实,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财务人员应当培养自身的管理眼光,加强自身的职能转型,实现传统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目标。此外,树立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精神。敢于打破常规力求发展,在管理上要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对信息技术、数字化改革的认知度,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熟悉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二是企业应当积极引进高质量的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注重对人才的考核,招聘专业素养以及综合技能等素质过硬的管理人才。同时对企业内部的一些人才应采取措施保障人才的不流失,在人才的薪资或其他福利方面进行优化。例如浙江物产集团以及中粮集团等企业在人才吸引方面推进员工持股试点计划,积极支持企业的核心技术人才、管理人员以及业务骨干等人员通过技术、现金、知识产权等各种方式入股企业,避免企业的人才流失,同时也推进了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
三是国有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考核激励,在混改背景下企业要对经济管理目标进行明确规定,并对经济指标进行量化,根据各部门员工的目标完成度进行定期考核,保障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企业可以根据考核情况建立职业经理人的竞选机制,从管理层方面提高效率,推进业绩指标的完成。
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要想进一步发挥管理职能,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力度,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可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的审计、纪检部门职能,并发挥内部监督部门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另外,国有企业要想提高服务质量以及风险管控水平,企业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针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组织机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建立公开机制,同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提高民众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监督管理氛围。反馈的监督信息能真实反映问题所在,提高监督效率及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加,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更加细化,为解决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应当统一财务管理理念,优化财务管理体系架构,培养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监管,提高国有企业整体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更有力地推进国有企业在混改下的长远发展。
引用
[1]姜卓然.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路径分析[J].财经界,2022(10):125-127.
[2]周颖.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探究[J].财会通讯,2022(04):103-107.
[3]张瑾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财务管理分析[J].低碳世界,2021,11(07):204-205.
[4]赫福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2020(35):124-125.
[5]文艳.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转型和创新研究[J].纳税,2020,14(22):69-70.
[6]邱新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财务管理的转型探索[J].纳税,2020,14(2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