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域下菲律宾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2022-04-07 04:52刘冲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24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菲律宾译者

刘冲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引言

儿童文学是一个独特的文学门类,关于儿童文学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阐述。例如,周作人认为“儿童的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朱自强、2009:23),蒋风认为“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它们是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而创作出来的作品,或者是将原有的作品进行改编以适应儿童需要,适合儿童阅读,能为儿童所接受且喜闻乐见的作品。”[1],浦漫汀认为“儿童文学即适合于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要求以及接受能力的,有助于他们成长的文学。”,国分一太郎认为“是成年人为儿童所创作的一切作品……儿童文学的特质,在于能够适应儿童的生活体验的广狭程度和精神发展阶段,易懂、有趣,并能循序渐进地陶冶孩子们的精神资质,具有适宜于发育阶段的教育性。在形式方面,对于语言和文字的使用,也应悉心加以注意。”[2],方卫平、王昆建在《儿童文学教程(第2版)》中指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3]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不同的学者对儿童文学定义的表述不同,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共性:(1)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的、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2)儿童文学应该契合儿童的发展阶段。(3)儿童文学应具有教育和启发作用。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这就对儿童文学创作的语言风格提出了要求,如如何摆脱“成人”的思维,用儿童可以理解的简单生动的语言创作出儿童喜闻乐见且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这是儿童文学作家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对于儿童文学译者而言更是如此,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途径,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势必会导致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对文学翻译而言,“译者需要充分了解原文,这里的“‘充分了解原文’不光是了解原文的内容,还要对原文的文体风格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4]。可以说,儿童文学译者对所译文本风格的理解和再现这种风格的能力直接决定着翻译质量[5],译者如何在准确理解并传达原作者意图的同时将译文的文体风格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儿童化”,这便是儿童文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有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译者们翻译了大量国外优秀作品,例如马爱新、马爱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哈利波特》系列;吴培、安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纳尼亚传奇》系列;王峥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熊温尼·菩》;吴刚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霍比特人》等。但是在这其中菲律宾的儿童文学作品却鲜有人知,笔者在电商平台中只搜索到了两本由菲律宾作家所写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中译本,分别是艾琳·恩瑞达·凯莉著,程靖波译,文汇出版社出版的《不爱说话的十一岁》和郭国良主编,李茜选译,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太阳、月亮与星星:菲律宾民间故事集》。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关菲律宾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也相对较少,笔者在中国知网中搜索“菲律宾文学”关键词,共有36 条结果且大多与菲律宾华文文学有关,搜索“菲律宾儿童文学”关键词,仅有3 条结果,其中一条为《菲律宾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探析》,其余两篇为《儿歌在菲律宾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及《儿歌在菲律宾儿童汉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均没有讨论菲律宾儿童文学的翻译风格问题。由此可见,国内对于菲律宾儿童文学翻译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滞后。

菲律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今约40 万年前,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卡加延河谷已经有远古人类活动的痕迹,14 世纪之前,菲律宾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多以土著部落形式存在,1390年,苏门答腊移民南加保人建立了苏禄苏丹国,这是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国家。1565年,宿务岛被西班牙人占领,此即为菲律宾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开始[6],西班牙人带来了新的语言、文化及宗教,对菲律宾的本土文学产生了影响。1899年,美国占领菲律宾,美国在菲律宾兴办教育,大力推行英语,从此,英语在菲律宾的地位逐渐提高。复杂的历史为菲律宾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同样,历史的印记也留在了语言之中,西班牙语、菲律宾语(他加禄语)共同对英语产生作用,形成了独特的“菲律宾英语”,并体现在了菲律宾英语文学作品中。当“菲律宾英语”遇到了“儿童文学”这一独特的文学门类,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调整译文,以使译文通顺流畅,符合目的语读者的习惯并在保留儿童文学特点的同时保留菲律宾的文化特色,向目的语读者介绍菲律宾就成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点。本文以笔者参与翻译的伊芙琳·F.卡班班博士所著的菲律宾儿童文学作品为例,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支撑,试图分析菲律宾英语儿童文学的翻译风格与翻译技巧问题。

一、翻译文本介绍

本文翻译文本选自笔者参与翻译的翻译项目,菲律宾作家伊芙琳·F.卡班班博士于2021 年在菲律宾塔维德出版社出版的《艺术系列丛书》(Singing Series),该系列丛书包括《艺术遗产》《摄影、电影和 动画基础》《创造性表达》《设计与视觉感知》《优美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艺术基础》。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书中小主人公们的对话向读者介绍了摄影、电影、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以及菲律宾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饮食文化、艺术遗产、神话传说等内容。作品以对话形式为主,语言生动,生僻词语、长难句较少。作品中还含有他加禄语单词、西班牙语单词以及少量专业术语如摄影摄像术语、动画制作术语等。同时,作品中还有一些富有菲律宾本土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如菲律宾地名、人名、视频名等。

笔者参与翻译了《摄影,电影和动画基础》全文、《创造性表达》第 15—28 页、《优美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第 22—28页,主要介绍了摄影、电影制作和动画 制作的相关知识、菲律宾在相关领域的著名人物以及菲律宾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美景,还介绍了擦印画、马赛克艺术、编织等艺术形式以及菲律宾的饮食、神话等。

伊芙琳·F.卡班班博士的作品可以归为儿童科学文艺范畴,风格既严谨又活泼,书中既有严谨的科学科普,又有小主人公们富有童趣和启发性的对白,翻译卡班班博士的作品能够为儿童读者科普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激发小读者们学习的兴趣,也能向小读者们介绍菲律宾,拓宽小读者们的视野。

二、接受美学理论与儿童文学翻译

接受美学理论是由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姚斯于1967年提出的,其核心是读者中心论,研究重心从作者向读者转变[7]。相比于一般文艺理论中的欣赏和批评研究,接受美学理论有以下不同。

第一,文学作品概念的不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文学作品就是文学文本本身即文学本文,两者是完全切合一致的。但是在接受美学中,文学作品却不同于文学本文,二者必须被严格区分。接受美学认为,任何文学本文都具有未确定性。它的存在本身并没有独立的意义,而意义的实现要靠读者通过阅读使之具现化,即通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阅历、学识等将作品中的空白填充起来,使作品中的未确定性得以确定,最终达致文学作品的实现。

第二,读者的作用不同。接受美学将读者纳入构成文学作品的要素中。在接受美学看来,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就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文学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出来的,可以这样说,读者不光是读者,同时也是作者。

第三,读者的地位不同。一般的文艺理论也重视读者的欣赏和批评,但都认为读者的欣赏和批评必须以作品为基础,即以作品本身为最优先,欣赏和批评是其次。但是在接受美学中是以读者为主,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解读是第一位的,有“不确定性的”文本是第二位的[8]。

姚斯还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期待视野”是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字阅读经验或先在结构,即读者阅读本书前已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知识框架,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期待[9]。

接受美学认为,阅读是一个语义创造的过程,文本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与空缺,这些空白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只有当这些空白被读者填充之后,文学作品才会变得更加完整,这些空白将作者和读者链接了起来,读者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阅历、价值观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等填补空白,这一过程被称为“具象化”或者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10]。

“以读者为中心”“期待视野”“视野融合”共同构成了接受美学的主要内容,接受美学理论以读者为中心,能够充分考虑到目标读者即儿童的特殊性,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接受美学指导下,译者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对译文进行调整,由于儿童的思维模式、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和成人有一定的差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例如,在选词上尽量使用简单生动、活泼有趣、通俗易懂的词语,尽量避免晦涩抽象的概念、过于专业的词汇、过于书面化的表达等。在句法上,由于英语的句子结构与中文不同,英语更加注重句子中的逻辑,因此会出现一些长难句,而将这些句子直接翻译过来会造成句子过于冗长甚至产生歧义,这会对儿童的阅读造成困难。因此,在处理句子时,应多用短句,也可适当对句子进行灵活处理,比如多用动词、将陈述句变为感叹句等使译文更加生动。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将自己变成儿童”,仔细理解儿童的语言习惯,揣摩儿童的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方能满足儿童的期待视野,实现儿童的“视野融合”。

三、案例分析

(一)儿童文学的语言风格

儿童文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语言风格上能够被儿童所理解,即儿童化的语言。儿童化的语言可以简单概括为:用词简洁、精练,词汇和句型都相对简单。儿童文学应采用动态的文风,使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和词汇,过多的词汇堆砌、复杂的结构、被动语态等都会使行文过于冗长,影响儿童对文章的理解。语言心理学家对儿童对不同形式的语言的接受程度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10 岁以下的儿童适合具象化的语言,他们常用动词和重复,例如吃饭饭、睡觉觉等,对名次的接受程度不高。到11岁,他们开始理解一些谚语和一些修辞手法,但是理解得并不透彻。直到青春期,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对文化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并能将语言和文化结合在一起。朱自强认为,儿童文学在语体上要简洁、明快、富于行动[11]。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对于词汇和句子的选择应多加斟酌,接下来笔者将以一些实例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说明接受美学是如何指导笔者的翻译实践的。

(二)词汇层面

如前文所述,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是指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字阅读经验或先在结构,即读者阅读本书前已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知识框架。如果译文越贴近读者的“既往认知”,读者就越能与文章产生共鸣,也就越能理解文章。由于儿童的经验以及受教育程度有限,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多选用儿童熟悉的口语化、生活化的表达,使儿童更好地理解原文。

例1:原文:It inspires works of art,and you cannot deny it,”

初译:它激发了创作灵感,你并不能否认这一点。

终译:它激发了艺术创作灵感,这可不能否认哦。

例2:原 文:“You are brainy and a clever young boy,”Lina praising her brother.

初译:“你真是个聪明的小男孩。”黎娜称赞她的弟弟。

终译:“脑子很灵光啊,很聪明的小伙子嘛。”黎娜称赞她的弟弟。

分析:在以上两个例子中,初译都是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意思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对于儿童而言稍显严肃。因此,在终译版中,笔者首先增加了语气词“哦”“啊”“嘛”,这些语气词的加入可以使译文读起来更具有“人情味”。其次,在例2 终译版中,笔者将“brainy”和 “clever”分开翻译,分别译为“脑子灵光”和“很聪明”,将 “young boy”改为“小伙子”,并将整句话拆成两个分句,这样的加工可以使句子更加口语化,更像是姐弟之间的闲聊而不是严肃的说教,这样更适合儿童阅读。

例3:原 文:The following day the sun was radiant and glorious,as Lina and Lino continued reading and discussing art in their lovely garden full of fragrant and attractive flowers of different colors and hues.

初译:第二天,阳光灿烂,黎娜和黎诺在他们美丽的花园里继续阅读和讨论艺术,花园里盛开着各色又迷人又芳香的花朵。

终译:第二天,阳光灿烂,黎娜和黎诺在他们美丽的花园里继续阅读和讨论艺术,花园里盛开着芳香迷人的花朵,颜色各异,姹紫嫣红。

分析:“颜色各异”和“姹紫嫣红”语义有重复,通常我们在翻译时对于语义重复的词语可以合并成一个,因此,在初译版中,笔者将 “colors and hues”合并为“各色”,但是,在儿童文学当中,适当地使用叠词和重复是可以的,这是因为儿童文学需要兼具“语音特征”,儿童文学具有鲜明的语音特征,这既符合儿童读者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特征,也符合成人读作品给儿童听的现实要求[12]。首先,四字词语的使用可以使译文更具节奏感。其次,语义上的重复凸显了花园的美丽,使画面更具画面感,能够激起儿童的阅读兴趣。

例4:原 文:At the same time,they were drinking the palamig made of sweet sago at gulaman prepared by the mother of Marie.

初译:他们边聊边喝着玛丽的妈妈准备的凉凉的sago at gulaman(一种用果冻、珍珠和香蕉或者红糖浆制成的饮料)。

终译:他们边聊边喝着玛丽的妈妈准备的凉凉的菲律宾西米露(sago at gulaman)。

分析:翻译的本质就是利用目标语言传递源语文化中的信息,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到源文本中所传递的文化。大多数儿童对异域文化知之甚少,儿童也期待着能从阅读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保留一些异域元素。这些异域元素即接受美学中的“空缺”,鉴于儿童的经验阅历有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力填补这些“空缺”。例4 中的 “sago at gulaman”是一种菲律宾当地的特色饮料,笔者没有搜索到其官方译名,所以在初译中,笔者采用了“保留原文加注释”的译法,但是采用这种译法会对儿童理解造成困难,因此,在终译版中,笔者将其改译为“菲律宾西米露”。西米露是国内风靡的小吃,且与sago at gulaman 烹饪手法相近,因此,在此处将sago at gulaman 归化译为“菲律宾西米露”,既表达出了原文的意思,又符合接受美学中填补空白的要求,有利于儿童阅读。

例5:原文:Learning Art Made Easy

初译:轻松学艺术

终译:轻轻松松学艺术

分析:相比于初译,终译将二字词语换为了AABB 式的四字词,叠词的形式可以使译文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轻松学艺术”读起来略显严肃呆板,而“轻轻松松学艺术”则更加活泼。

例6:原文:When Adrian and Martha learned about the pleasant news,they were so enthusiastic.They were eager to accept the kind invitation.

初译:当阿德里安和玛莎得知这个好消息时,他们十分兴奋,迫不及待地接受了盛情的邀请。

终译:当阿德里安和玛莎得知这个好消息时,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热情,迫不及待地接受了盛情的邀请。

分析:终译版中“打起十二分的热情”使用了夸张手法,与初译版中“他们十分兴奋”这一中规中矩的翻译相比,终译版感情更加强烈。一般来说,形容一个人有热情会说“十分热情”,而在此处又多了两分,准确地表达了小主人公们急切热情的心理,也更容易让小读者们产生共鸣。

(三)句子层面

英语句子重视形式,常用连接词相连接,这就导致英文句子冗长紧凑,而中文句间缺少连接词而显得松散,但是结构分明。因此在翻译英语长句时应该借由分解、拆散和重组的手段使句子变短。此外,考虑到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经常出现长句会对儿童造成阅读障碍,降低儿童的阅读兴趣。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对句子进行灵活处理,例如将长句拆解为短句、将陈述句变为感叹句、使用修辞手法等,以回应儿童的期待,实现儿童“期待视野”的融合。

例7:原文:Calle Crisologo dominates the Mestizo district,with its cobblestone streets,malecón,horse—drawn carriages,and rustic mansions.

译文:索乐高大街是梅斯蒂索区最值得一去的景点,它是由鹅卵石铺成的,那里有防波堤,乡村豪宅林立,马拉篷车穿行其中。

分析:本句结构并不复杂,只有一个动词,但是语义不好理解。“dominate with…” 这一短语意为“以……支配”,句子直译为“索乐高大街以其鹅卵石街道、防波堤、马拉篷车和乡村豪宅支配着梅斯蒂索区。”令人费解。接受美学要求以读者为中心,而儿童文学要求多用短句和动态化的语言,因此,笔者先重新整理了句子,发现其想表达“索乐高大街最值得一去,它有很多景点”。在知道这一点后,笔者对句子进行了修改,分别在“鹅卵石”“防波堤”“乡村豪宅”“马拉篷车”前后加了“铺成”“有”“林立”“穿行其中”等动词,既厘清了语义,又使句子充满了动感,为小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例8:原文:Lina is a diligent young girl who ranked among the leading students in her class in the previous grading period.

译文:莉娜是个勤奋的小女孩,在上一个评分段,她得到了好成绩,是班里的尖子生。

分析:本句中含有一个定语从句,从句中又有一个后置的时间状语,句子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儿童阅读。笔者在翻译时将本句重新断句,并最终拆解为四个分句并以逗号隔开,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更利于儿童阅读。

例9:原文:“I would like to assist you in your photoshoot.I can haul things,run errands,or hold some equipment.Remember,I would like to be a photographer,too.In this way,I can learn to do it,” Macy declared.

译文:“我要当爸爸的摄影助手!我可以帮你拉东西,帮你跑腿,或者是帮你拿一些装备!别忘了我也想成为一名摄影师,做你的助手可以让我学会怎么做摄影师!”梅茜也喊道。

分析:在例8 中笔者将原来的陈述句改为了感叹句。在原文中,本句是小主人公的父母告诉他们要带他们去冲浪之都度假并拍照后梅茜说的话。在原文中,父母告诉孩子们这个消息后孩子们都十分兴奋,感叹句可以增强句子的气势,体现出小主人公的兴奋,使小读者更容易将自己带入情景中。

例10:原文:… he captured almost likely hundreds of blackened stones the considerable size of a man’s mighty fist in his net.

译文:……这次他捞到了好几百块黑色的石头,这些石头像人的拳头一样大。

分析:本句中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合理地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活泼、更有趣味性。在儿童文学中经常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用比喻可以让文章的表达更加形象,同时也可以使小读者能够发挥想象力,使其更好地融入文章,加深理解。

四、结语

首先,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用接受美学指导菲律宾儿童文学翻译十分可行。其次,由于接受美学将读者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翻译菲律宾儿童文学时,译者应时刻考虑目标读者即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最后,由于儿童的阅历、经验、受教育程度等有限,儿童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也尚不成熟,因此,译者可以在选词、句式等方面对原文进行适当改写,力求满足儿童的“期待视野”,翻译出为儿童所接受的译文。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菲律宾译者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菲律宾・邦板牙省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