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路径探究

2022-04-07 00:07从婉露夏玉钦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从婉露,盛 樟,夏玉钦

(安徽工业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事关培育时代新人和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1]。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适时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联合多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部署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自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国各地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优化思路、细化举措、强化机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落地见效。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会遇到一些阻碍和影响发展的因素。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发展和主要成效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高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历经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

1.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高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传播党的声音、践行党的主张、落实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关怀,为立德树人、办学治校提供了根本保证。聚焦打造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建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锻造担当奉献的党员队伍,高校各级党组织坚持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优化完善组织机构,创新党建工作模式,通过党史宣讲、红色之旅、师生同上一堂战“疫”思政大课、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乡村振兴主题实践调研、抗疫防汛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不断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社情、校情的认识,立志用青春奋斗担负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党建工作引领下,高校学生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稳步提升,自信心、进取心、责任心日益增强。

2.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高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致力于深化教学改革,在研读和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提升理论高度,在挖掘人物事件背景素材中拓展知识广度,在解析重大时事新闻中传递时代热度。同时,创新推行专题解读式、故事讲述式、网络互动式、情景演绎式、实地考察式等教学法,将真理、情感与艺术融入课程,使思政课有“党味”、有“情味”、有“鲜味”,增强了学生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高校还按照“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要求,积极推进国家级、省市级、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申报与建设工作,找准切入点和联结点,发掘好、利用好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启发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党性光辉、工匠精神、历史文化的思考,让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得以同步提升。在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大力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打造集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博、QQ宣传号、抖音号、易班为一体的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创建一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思政品牌项目,推广展示一批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优秀网络文化作品,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3.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高校不断优化思政工作队伍结构,加强培养培训,注重实践锻炼,选树先进典型,按照要求逐步配齐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专项计划,建设一批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支持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和著作出版,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思政课教师教学竞赛,推荐评选最美思政课教师、最美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让辅导员队伍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红军”“铁军”“主力军”,让思政课教师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解读党的创新理论中发挥关键作用。高校还积极倡导和推动班主任、本科生和研究生导师、各类课程任课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党政和群团干部立足岗位强化育人职责,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既为“业师”、又为“经师”、更为“人师”,既做学问之师、又做品行之师、更做理想之师。此外,社会力量也踊跃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优秀校友、政府人士、企业高管为学生作讲座报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家校沟通桥梁汇聚育人合力,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各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从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到整体部署、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然而,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工作中一些突出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1.服务支撑国家战略需求有短板。我国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向度,但还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如: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解不透、践行不深,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谋划推动工作的本领有欠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不完善,对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课题敏感性不高、关注度不够,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等重点工作有温差、落差、偏差。

2.多元化社会思潮冲击思想政治工作阵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社会思潮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交锋论战。当代大学生追求自信独立,却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出理性认识和协作意识欠缺、价值取向多变、人生目标不明确,因此面对多样化渠道获取的碎片化信息,尤其是矛盾的观点和分歧的舆论,感到难以辨别和取舍。近年来,各种不良思潮借助各种媒介向高校渗透,直接干扰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影响青年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给一些教师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判断带来负面影响,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

3.思政工作者能力素质需要持续提高。高校在加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推动班主任、导师、非思政课教师等共同参与到思想政治工作中。班主任主要由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兼任,本科生导师由学生所在学科专业的教师担任,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非思政课教师承担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非马克思主义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角色组成和工作实际看,大多数非思政教师都未专门从事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也缺乏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有的教师感觉来自教学、科研、行政、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较大,表现出不善抓、不愿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畏难情绪;有的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将学业成绩、学术成果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尺,对学生的成长和个性需求关心了解不够,忽视了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还有的教师责任意识淡薄,没有发挥好表率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路径

(一)突出铸魂育人,强化党的全面领导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强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把铸魂育人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全国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党建“双创”)的背景下,高校应瞄准培育创建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的目标,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二级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首先,应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做好思想政治引领。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把党的根本宗旨融入立德树人伟大实践,立足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围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走好新的赶考路,喜迎党的二十大”等主题,依托集中学习研讨、主题党日活动、专家辅导报告、参观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构建起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展“四史”教育、安全法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引导党员忠诚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辐射带动全体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其次,要形成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提升组织力。进一步抓实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三会一课”新引擎,激发组织生活新活力,提高干部党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支部从政治上看问题、干工作的本领能力,同时强化制度思维和规矩意识,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野下推动以党建育人为核心牵引、符合高校实际的建章立制工作。再者,要坚持榜样示范、典型引路。掀起学习宣传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时代楷模、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人物等新时代先进榜样典型事迹的热潮,以党建“双创”为抓手选育一批先进党组织和党员骨干,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和学生党员朋辈引领作用,推动党团组织、班级、专业系室、实验室联动建设,营造见贤思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二)突出蓄势赋能,筑牢思政工作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联系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创新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有效载体手段,将阵地建设得更加牢固、更加丰富,形成一股直通师生内心的正能量,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目的。

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演进规律看,立德树人是逻辑起点,“三全育人”是思维主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价值旨归[3]。为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永葆生机、活力常驻,需要正确把握三个逻辑。一是既要聚焦重点分类施策,又要放眼全局统筹推进。着力促进思政课同专业课、通识教育课等课程交互融合,分类型、分群体、分层次、分阶段开展教育,打造尊重个性、结合实际、注重内涵、“过瘾解渴”的“金课”体系,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同时,以“五育并举”为导向,加强各阶段各类型课程之间的贯通衔接,把知识讲明白、把道理讲透彻、把故事讲完整,统筹兼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二是既要彰显课程的思政性,又要体现工作的专业性。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互促共进。此外,不能忽视学生的学科专业背景,应当让学生面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航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国家“十四五”时期重大战略方向和科技前沿领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专业性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三是既要汇聚中外优秀文化,又要抵制不良社会思潮。面对多元开放的国际格局,应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又用世界眼光研究解决中国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应着眼于培养既有坚定信仰信念、又有广阔国际视野的人才,进一步改革创新工作的方法,以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情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同时,要加强并规范网络新媒体阵地管理,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

(三)突出凝智聚力,壮大思政队伍力量

高校思政工作队伍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这一主体力量由之前的辅导员、思政课教师、政工干部等专职人员和专门部门,拓展到各学科专业教师、各职能部门和院系行政管理人员、学生骨干以及政府、企业、社会人士共同参与。从高校中一小部分人主导到举全校之力推进,从高校自身建设到全社会协同发力,在思政工作队伍规模明显扩大后,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应从选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入手,创新构建思政工作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全过程链条。把政治标准作为高校专兼职教师选聘的首要标准,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所有教师的首要职责。新教师入职前首先要对其政治立场、思想作风、道德品行等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考察,再考察其专业素养,建立严格“准入”、畅通“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层级式教育培训机制,组织新任教师学习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相关知识和方法、有关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知识,组织老教师就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教风学风建设、学生心理疏导、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学生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培养等话题开展交流探讨,邀请校内外优秀育人模范围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职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专题讲座,全方位引导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经历、身心状况和个性特点,增强育人责任和本领,真正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将教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育人成果、学生评价等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此外,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各方面表现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学识、能力和人品在社会上的延伸,注重引入党政机关、毕业生用人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评估[5]。在一系列机制的驱动下,高校思政工作队伍才能得以可持续发展,焕发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被新时代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高校的奋力推进下,成果丰硕、亮点纷呈。目前,针对服务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多元化社会思潮传播、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勇于破题,善于攻坚,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不断开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局面。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