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在单节段腰椎结核治疗中应用效果

2022-04-07 10:08江建徐佳佳余博臣张宪彧李健吴国保
当代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单节后路植骨

江建,徐佳佳,余博臣,张宪彧,李健,吴国保

(上饶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西 上饶 334000)

单节段腰椎结核属于常见的脊柱结核类型之一,会破坏邻近的椎体、椎间盘,使多个椎体受累,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引发瘫痪,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目前,手术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常用手段,手术目的为彻底清除病变,恢复患者脊柱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以控制疾病[2]。单节段腰椎结核的手术方法较多,传统的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手术切口大,并发症风险高,不利于疾病恢复[3]。随着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逐渐应用于临床,其结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可减少手术伤害,保证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4]。但这两项技术尚未全面推广和应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在单节段腰椎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2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7.01±5.52)岁;L2~3节病变11例,L3~4节病变13例,L4~5节病变17例。研究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7.84±5.14)岁;L2~3节病变12例,L3~4节病变14例,L4~5节病变15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X线、磁共振等确诊为单节段腰椎结核者;病变部位位于L2~5节者;椎体结核附件出现破坏者。排除标准:疾病复发者;肝、肾、心功能严重不全者;合并胸腰椎骨折者;合并其他部位活动性脊椎结核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调整其体位为俯卧位,进行后路病椎间单节段固定。先于后正中入路行切口,暴露病灶,剥离椎旁肌,放入椎弓根螺钉。于透视下确保位置无误后,安装横联与连接棒,关闭切口。调整患者为侧卧位,进行传统前路病灶清除术,于第12肋骨与耻骨处行15 cm左右切口,切开肌肉露出腰大肌,纵向切开腰大肌,逐渐清除脓肿,缝合节段血管,再彻底清除病椎中的结核病灶组织,选择合适的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支撑植骨,确认无误后放入引流管,关闭切口。

研究组给予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治疗。给予患者全身麻醉,调整为俯卧位,给予后路病椎间单节段固定,先于后正中入路行切口,分离多裂肌,显露病灶,放入椎弓根螺钉。于透视下确保螺钉位置合适后安装横联与连接棒,关闭切口。调整患者为侧卧位,进行OLIF术治疗,先利用X射线机定位,于腹部外斜肌行约5 cm切口,使该切口与脐部、髂前上棘连线外1/3处垂直,再逐渐分离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钝性分离腹膜后间隙,利用示指探测腹主动脉、腰大肌,并将腰大肌向后方推,将输尿管、交感神经干向前推,置入OLIF通道,彻底清除病椎中的结核病灶组织,选择合适的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支撑植骨,确认无误后放入引流管,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腰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腰椎前凸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及并发症(内固定松动、内固定断裂、腰椎后凸畸形、内固定脱出、感染)发生率。

VAS评分[5]: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并分为10段,标注0~10分,让患者用笔在白纸上画圈,以表示自己的疼痛感,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腰部VAS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腰椎前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腰部VAS评分、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前凸Cobb角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s)

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对照组(n=41)研究组(n=41)t值P值腰部VAS评分(分)治疗前7.10±1.02 7.06±1.00 0.63>0.05治疗后4.25±0.85a 2.35±0.65a 9.20<0.05血沉(mm/h)治疗前40.21±8.20 40.85±8.06 0.95>0.05治疗后12.65±1.36a 8.87±1.14a 5.21<0.05 C-反应蛋白(mg/L)治疗前20.36±5.21 20.54±5.06 0.74>0.05治疗后3.65±1.35a 1.38±0.78a 7.28<0.05腰椎前凸Cobb角(°)治疗前-2.11±2.14-2.31±2.04 0.68>0.05治疗后2.45±0.74a 3.85±0.62a 10.23<0.05

2.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1)研究组(n=41)t值P值手术时间(min)189.23±5.74 162.24±5.20 7.51<0.05住院时间(d)19.52±3.35 12.56±2.57 5.26<0.05植骨融合时间(d)45.82±6.20 32.36±5.20 10.52<0.05术中出血量(ml)635.58±31.02 502.25±10.65 8.71<0.05术后引流量(ml)367.54±36.32 220.74±9.32 8.23<0.05手术切口(cm)14.62±2.38 5.01±0.81 12.36<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单节段腰椎结核的治疗主要是在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实施手术,不但能降低患者病死率、致残率,还能进一步缩短康复周期,对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传统手术切口大、并发症多、疼痛感强、康复周期长,患者预后不佳。因此,临床需探寻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以减少机体创伤,保证单节段腰椎结核的手术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腰部VAS评分、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前凸Cobb角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P<0.05),表明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对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OLIF技术作为腰椎前路入路微创手术,切口较小,可通过腹壁肌间隙安放手术通道,减少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安全性较高[6]。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选择的是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可减少对椎旁肌的伤害,减轻患者术后腰部疼痛,有利于植骨的融合和机体的康复[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术式伤口仅5 cm左右,且入路操作均沿肌纤维完成,并将腰大肌向后推,以减少手术对神经干的损伤[8]。同时,该术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疼痛感轻、患者手术应激反应小,术后不易出现腰椎后凸畸形、感染、固定物偏移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疾病转归[9]。且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能为脊椎创造良好、稳定的力学环境,彻底清除坏死结核病灶组织,确保置入的自体髂骨完全垂直于椎体,有助于植骨融合,促使病灶快速修复,缩短整体治疗周期[10]。虽然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治疗疗效显著,但该技术现阶段多应用于胸腰椎骨折及退行性病变中。在进行单节段腰椎结核手术治疗时,临床应严格把握患者的适应证,准确定位,且植入的髂骨需与上下椎体完全垂直,使植骨有足够的支撑力量与接触面积,以保证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后期应增加样本量,深入研究远期疗效,以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单节段腰椎结核治疗中应用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治疗周期,减少出血量,缓解疼痛,降低术后腰椎后凸畸形、感染、固定物偏移等并发症风险,促进植骨愈合,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单节后路植骨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单节幼儿跆拳道训练课教学方法研究
蚕宝宝流浪记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