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绘,周迩,黄炳锋
(高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区,广东 茂名 525200)
颅脑外伤是常见脑伤类型,具有病情严重、复杂和多变等特点,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和重点[1]。手术是颅脑外伤的首选方案,探寻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2-3]。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能有效清除死亡脑组织和颅内瘀血,组织再生和术后神经功能修复有赖于患者自我调节能力,多数患者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及严重认知障碍,如何优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治疗方案及提高远期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7.51±1.32)岁。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8.22±1.32)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8分;②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②存在手术禁忌证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全麻后,于患者颞顶、额颞、额瓣处做手术切口,开颅后清除血肿,切除坏死脑组织,实施减压操作。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于患者自颧弓上耳屏前1 cm做一切口,并向后延伸至顶骨正中线位置,再沿正中线向前至前额发际线内[4]。选择带颞肌骨瓣或游离骨瓣,咬除整个颞骨和鳞部,去除骨瓣,并清除硬膜外血肿。于颞前部切开硬脑膜,做一T字型切口,切开硬脑膜,并清除硬脑膜下及脑内血肿,清除病灶后,采用脑压板轻抬颞叶底面,并用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1、3、7 d颅内压水平、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指标。①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神经功能指标:治疗前、治疗4个月后,抽取患者同一时间点1.5~2.0 ml空腹静脉血,低分子肝素抗凝后于室温静置24 h,低速离心后取上清液,于-80℃环境下冻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式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含量,检测试剂盒由本院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后颅内压水平比较 术后1、3、7 d,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颅内压水平比较(±s,mmH2O)Table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intracranial pressurelevels between thetwo groups(±s,mmH2O)
表1 两组术后颅内压水平比较(±s,mmH2O)Table1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intracranial pressurelevels between thetwo groups(±s,mmH2O)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术后1 d 302.25±2.52 422.52±2.01 220.736 0.000术后3 d 265.52±2.05 387.52±2.99 199.092 0.000术后7 d 218.25±2.14 321.52±2.37 191.330 0.00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two groups[n(%)]
2.3 两组神经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NGF均高于治疗前,GFAP、S-100β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GF高于对照组,GFAP、S-100β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功能指标比较(±s)Table3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two groups(±s)
表3 两组神经功能指标比较(±s)Table3 Comparison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two groups(±s)
注:NGF,神经生长因子;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β,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 NGF(ng/L)治疗前0.75±0.11 0.76±0.12 0.363 0.717治疗后2.12±0.12a 1.51±0.08a 25.023 0.000 GFAP(ng/L)治疗前5.52±1.02 5.53±1.03 0.041 0.968治疗后0.62±0.11a 1.26±0.52a 7.124 0.000 S-100β(μg/L)治疗前0.42±0.05 0.43±0.06 0.757 0.451治疗后0.15±0.01a 0.26±0.02a 29.103 0.000
颅脑外伤主要由于受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头部所产生的损伤,包括头皮血肿、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头皮撕脱伤、头皮裂伤等[5-8]。目前临床一般以手术方式治疗该病,但常规开颅术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致残、致死率均较高,手术应用受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能降低患者颅内压水平,解除血肿对脑干的压迫[9],改善脑组织氧分压、脑血流,避免脑血肿引起的并发症。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优势主要包括:①手术操作范围广泛,利于控制术前出血,避免遗漏血肿,降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②外减压充分,缓冲颅内高压,避免因骨瓣较小所引起的术后脑膨出致脑组织嵌顿和坏死;③利于彻底清除术中挫裂伤区域的坏死脑组织[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3、7 d,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GF均高于治疗前,GFAP、S-100β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GF高于对照组,GFAP、S-100β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效果显著,且预后良好。分析原因为,传统开颅手术一般根据血肿部位和挫裂伤进行小骨窗减压,减压有限,且清除血肿和坏死组织的同时还需切除部分正常的脑组织,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增加减压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脑膨出、脑组织嵌顿发生率。与传统开颅术相比,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安全性更高,能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指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综上所述,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颅脑外伤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颅内压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