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线下一流课程思政教学与学生满意度调查

2022-04-07 07:17:48党瑜慧艾世伟李芝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通识生殖育人

党瑜慧,艾世伟,李芝兰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如何在创新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已成为大学生创新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性与生殖健康是一门以医学为基础的通识选修课程,自2007年开课以来受到广泛好评,2020年被教育部评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本课程以改变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信念、态度为目的,在医学生理学基础上融入心理、人文、社会、教育、法律和道德的内容,在教书的同时发挥其重要的育人功能。2018年开始,课程进一步加强了思政内容建设,并设立思政育人目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门课程的思政建设和达到较好的育人目的,2020年春季和秋季学期结束时对选课学生就目前课程思政内容和讲授方法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也为今后课程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提供帮助。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20年选课的47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来自全校各专业。

1.2 研究方法

在问卷星上设计有关课程思政内容的问卷,如思政内容、融入方法以及方式,在结课时让学生扫码填写问卷。

1.3 统计方法

单项选择题结果用构成比表示,多项选择题用百分率表示,使用Originlab统计软件作图。

2 结果

2.1 课程内容及思政育人目标

作为一门以医学为基础的通识选修课,性与生殖健康的选课对象为全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课程以科学的生理知识为基础,结合心理、社会、人文和教育等,在对学生进行科普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上课过程中,授课教师根据课程自然融入思政内容、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详见表1。

表1 课程教学内容及思政育人目标

2.2 选修学生对课程思政满意度调查分析

在选课学生中,68.55%认为思想品德和专业知识一样重要,30.19%认为思想品德比专业知识重要,只有1.26%认为专业知识比思想品德重要。对于教师上课融入的思政内容,76.31%的学生非常满意,23.06%满意,没有不满意者。在思政内容融入方式上,76.94%的学生非常满意,22.64%满意,无不满意者。认为设计的思政内容对自己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占64.15%,有帮助的占31.24%;对融入的思政内容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占57.23%,感兴趣的占34.17%,一般的占6.92%,不感兴趣的只占1.68%。详见表2。

表2 选修学生课程思政满意度调查(n=477)

2.3 选课学生对课程各部分加入思政内容的满意度

本课程设置有14个内容模块,选课学生对避孕方法选择、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大学生恋爱与性及性伦理道德的内容非常感兴趣的人数达到70%以上,对性与生殖健康概论、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环境与生殖健康、性心理、性侵犯与性自我保护、艾滋病与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性传播疾病和生殖系统感染与肿瘤的内容非常感兴趣的人数占61.84%~69.39%,对所有内容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人数比例很高,而对各部分内容不感兴趣的人很少,其中对性与生殖健康概论、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优生优育、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不感兴趣的均占0.63%,对怀孕与分娩不感兴趣的占1.68%,对性伦理道德不感兴趣的占0.84%,对生殖系统感染与肿瘤不感兴趣的占1.26%,对其他内容无不感兴趣者。详见表3。

表3 选课学生对课程各部分加入思政内容满意程度[n(%)]

2.4 选课学生对思政内容加入方式的选择情况

92.49%的学生认为思政内容根据课程内容自然融入的方式比较好,33.53%的学生认为可以在讲课开始或结束时专门讲授思政内容,54.34%的学生认为可以在情景模拟时加入,42.77%的学生认为可以选择在师生互动时加入,见图1。

图1 选课学生对课程思政加入课堂方式的选择情况

2.5 选课学生对加入的思政内容的选择情况

选课学生中,86.13%认为应该加入引领三观的内容,82.08%认为应该加入与生理健康相关的内容,80.35%认为应该加入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认为加入与知识储备和与时事政治相关内容的学生分别占61.58%和43.35%,见图2。

图2 选课学生对加入的思政内容的选择情况

3 讨论

3.1 课程思政建设

性与生殖健康为全校通识选修课程,通识教育是相对专业教育中存在的某些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如果说专业教育旨在培养某一知识领域的专业技能或谋生手段,那么通识教育则是使学生开阔视野,避免褊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并教育其学会做人做事。性与生殖健康课程设计内容与2018年联合国6部门编制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中青少年性教育技术指导内容相符合,主要目标是开展高质量的全面的性教育,以促进健康和福祉,尊重人权和性别平等,赋权于儿童和青少年,让他们享有健康、安全和充实的生活。通过课堂教育,培养大学生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文化和生育各个方面了解性特征以及获得对性与生殖健康行为相关问题做出负责决定和行动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本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学科思维,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让大学生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掌握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能力,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规范道德标准,珍爱生命,崇尚科学,加强生活技能训练,有效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3.2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

性与生殖健康课程涉及的关于健康、性健康和生殖健康的知识面广,可以非常好地担负课程思政的功能,符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同时结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用党和政府的主流观点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加进去。课程团队人员集体备课,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结合点,从知识、态度和能力3个维度细化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改革课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学习评价的一致性原则。采取上课过程中根据内容自然融入思政内容的方法,在课堂讲授中加入典型案例和宣传正面思想的微视频,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避免思政泛化说教或生硬牵强的联系[1]。

3.3 学生听课满意度分析

学期结束后,对选课学生进行思政内容融入课堂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较多学生认为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一样重要,对本课程融入的思政内容、方法和方式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人数在90%以上,且95%以上的人认为思政内容对自己有帮助。92.49%的人认为在讲课过程中自然融入思政内容更好;在加入的具体内容上,学生认为引领三观、与生理和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更重要。调查结果[2]显示,在介绍医学相关科学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效果很好。同时,本课程思政教学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总之,课程思政的有效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怎么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渠道实现育人功能最大化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3]。通识课不限选修学生的专业,覆盖的学生面较广,人数多,因此加强其教学设计和课外拓展,让课程思政成为通识教育发展的内驱动力,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性与生殖健康在传授医学知识和健康理念的前提下,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相关的思政要素,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起到了很好的思政教育作用。经过本次调查,在总结工作的同时发现问题,对今后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

猜你喜欢
通识生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通识少年“种”石油
探索科学(2017年3期)2017-05-03 11:23:30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探索科学(2017年1期)2017-03-03 01:41:24
通识少年·拿破仑
探索科学(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