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 王 芳
层递式教学法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层递式教学法,能够减轻学生的压力,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写作能力。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小学写作教学经验,对小学作文教学中有效应用层递式教学法的思路进行了探究。旨在推进高效作文课堂的建设,助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层递式教学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是一种层层推进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实现综合性学习。区别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层递式教学法更加关注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能够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在推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贯彻与落实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层递式教学法,能够从夯实学生写作基础出发,循序渐进地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层递式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很有很强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的作文教学策略。若想在实际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价值与优势,就必须全面掌握其应用特征。
从表层看,层递式教学法与层次性教学别无二致,都是基于学生的学段、能力以及水平划分学生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写作任务,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但就层递式教学法的实质内涵来看,教学设计的核心基础主要在于学生的心理发展。作文之所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因为它融合了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感知力等多重心理元素,直接体现着学生的心理与认知发展情况。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应用层递式教学法,需要以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特征为基础,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写作学习中,从而强化学生的写作自信,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学生有效写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确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基础上的。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层递式教学法时,也要基于作文教学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将生活经历、所见所闻、真实感受在作文中表达出来。这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作文的思想性与真实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素材搜集整理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教学中,写作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理运用汉字、汉语正确表达感受、情感以及想法。就本质而言,小学作文教学就是学生语言与思维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源自思维能力发展的。就目前的小学生作文学习情况看,多数中高年级小学生存在“不知从何处下笔”的问题。导致学生出现这一写作障碍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因此,在应用层递式教学法设计小学作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就要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视为教学主线,并积极创造表达交流、随意练笔的机会,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1)联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夯实写作基础
语言词汇匮乏是小学生写作中的通病。如,在描写景观时,学生只会用简单的词语来描绘。诸如“我家附近有一条河,很长很长;长白山非常高,非常大”等;在描写人物时,也不能合理运用词汇正确描写人物的特点。这就使得学生的文章简单、苍白,缺少思想性与情感性。因此,教师在运用层递式教学法开展作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词汇、词语的积累。可以小学语文课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的方式积累好词好句,丰富语言表达,为作文水平与语言文字组织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层递式教学是一种以循序渐进原则为核心的教学策略,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对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如,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这儿真美”时,教师就可在学生写作前,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和分析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坐落于我国东北的山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观,介绍了小兴安岭的丰富物产,抒发了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学生在阅读时,不但能被小兴安岭的美丽壮观所打动,形成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意识,在分析与感知文章内涵、梳理文章结构时,也会关注到课文的遣词造句,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第四段对夏天时小兴安岭树海的描写,深入分析“郁郁葱葱”“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三个词语,从释词与造句两个方面深化学生对这三个词语的理解。
一方面,释词。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夏天树木蓬勃生长,枝叶茂密生长的景象,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郁郁葱葱”一词形容的是草木苍翠茂盛;“密密层层”一词形容的是很多很密,没有空隙;“严严实实”一词形容非常严密整齐;
另一方面,造句。在学生深度把握与理解这三个词语的内涵与意思后,教师就可设置问题“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事物是‘郁郁葱葱’的;什么是“密密层层”的?什么是严严实实的?”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结合生活造句:八月份的黑土地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庄稼;夏天傍晚,人们密密层层地坐在广场上看演出;冬天我把棉袄穿得严严实实,就怕冷风吹进来……。如此一来,学生便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累丰富的词汇,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在语言表达中合理地运用。
(2)结合文本,培养语言表达风格,拓宽写作思路
小学生作文普遍缺少真情实感,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因此,教师在利用阅读开展层递式作文教学时,就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深化学生对课文语言风格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极具童真童趣的课文,作者萧红将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眷恋与对祖父的怀念融入字里行间。在学习此文时,教师就可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情感,深化学生对文章语言风格的认识。如,在学生阅读第17自然段关于祖父园子的描写时,教师就可提问“你认为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回答表达了作者的快乐之情。教师再问“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并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有的学生认为从“花鸟虫、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像‘我’一样自由自在,十分快乐”一句中可以体现出来;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从“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几句体现出来……以深化学生对文章语言情感表达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导入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片段,让学生通过阅读感知作者笔下景象的悲伤。并以此为写作教学切入点,鼓励学生从乐观与悲观两种角度描写同一景物,提升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章的可读性。
(1)加强读写联系,布置技巧性写作任务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层递式写作教学活动时,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与能力差异布置不同类型的微型写作任务,如仿写、缩写、续写等,让学生自主选择。促使学生在自主训练中锻炼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主题为描写动物。此单元主要涉及三篇文章,《猫》《白鹅》和《母鸡》。三篇课文都从动物的外貌、动作、行为等方面展开了描写,并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融入文章中。在学生阅读完三篇课文后,教师就可基于此布置仿写的微写作任务。并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语言组织能力规定字数。如,为写作能力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布置“展示动物特征”的写作任务,让学生精心雕琢语言,抓住所写动物的特征写作;为中等水平的学生布置“仿写《白鹅》”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丰子恺的写作手法,从叫声、行为、外貌以及动作几个方面展开描写,并将对动物的感情融入作文中,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描写喜爱的动物”的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此,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能力便会在此过程中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升,对把握特点描写事物这一写作技巧的运用也会炉火纯青。
(2)结合阅读感受,设计个性化写作任务
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使得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这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在作文中呈现出了个性化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存在便是发展学生个性化写作风格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层递式作文教学时,就要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关注,积极鼓励学生将独特感受与观点融入作文中,以更好地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如,以《观潮》为基础进行仿写训练时,教师就可在阅读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钱塘江大潮来前、来时、来后的三段视频,让学生的阅读感受在图文结合中得到强化。并提出问题——“三段视频中,你对哪段视频的景象感受更深?为什么?”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结合自身感受与想法任选其一描写。
有的学生选择写潮来时的景象,将大潮比喻成火车:大潮像前行的火车一般向我驶来,又像发怒的狮子扑向猎物一般,好似要将我撕碎。大潮越来越近,汽笛声也越来越响,我像一只无助的兔子,毛发犹如触电般挺立起来。
总而言之,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学生的作文水平直接或间接反映其语文学科整体学习水平与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小学作文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革,应用层递式教学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结构,调整作文教学的整体逻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地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习惯的作文教学活动。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写作过程中,并享受写作,在好学、乐学中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