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华容 黄妙芳 辜赛花 黄玉如 张利东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普宁 515300)
直肠癌为临床中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直肠癌在临床中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显示,2020年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为193.2万例,发病率为24.8/10万,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排名第三,而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排名第二位。疼痛作为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约有60%~80%的患者会出现疼痛,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癌痛发生率超过了90%,而仅有26%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对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临床研究发现,癌痛不仅是由于疾病本身所引发的疼痛,同时还会受到不良反应、合并疾病以及患者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抵抗情绪[4]。常规的基本护理虽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但由于其针对性不足且不够全面,因此患者的疼痛症状依然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因此有必要针对癌痛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才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68例直肠癌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疼痛护理对直肠癌癌痛患者不良情绪及爆发性疼痛的影响,期望为癌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选取2020年4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直肠癌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伦理委员会批准;②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5]中直肠癌的诊断标准;③符合《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6]中癌症疼痛的诊断标准;④研究前未服用过任何镇痛药物。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②合并严重心、肺等脏器疾病者;③合并精神障碍者;④由于其他原因引发的疼痛;⑤无法自觉配合本次治疗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9~75岁,平均(53.35±6.71)岁;观察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35~76岁,平均(54.09±7.23)岁。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统一的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记录,根据三级镇痛阶梯进行治疗和处理,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处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疼痛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全面的疼痛评估: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疼痛筛选,评估患者疼痛的类型和性质;疼痛史;疼痛强度;疼痛的部位,有无牵涉痛、放射痛;疼痛发作、加重或缓解的相关因素;目前应用的止痛药物、效果、有无不良反应;既往曾采取的镇痛方法、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其他与疼痛相关的问题。尽快进行镇痛药物滴定治疗,镇痛治疗结束后每个班次(间隔4~8 h)针对患者进行一次疼痛状态的评估,以疼痛评分是否超过4分为治疗原则,当患者疼痛评分超过4分则每间隔30 min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和镇痛治疗,直至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4分。针对存在爆发性疼痛的患者,根据患者药物的起效时间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评估时间,其中口服药物的评估时间为用药后30~60 min,肌肉或皮下注射药物的评估时间为用药后30 min,静脉注射药物的评估时间为用药后15 min,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疼痛评估的及时性、有效性及全面性,并在患者出院前告知教会患者及家属疼痛的评估及记录方法,叮嘱患者做好疼痛记录。②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了解其对于癌痛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其是否存在对药物治疗的担心,如按时服药、是否存在不良反应等,随后在交接班查房及日常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时随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对应的疼痛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其疼痛产生的原因及掌握如何应对疼痛症状。入院1周后,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若存在疑问再次进行疼痛健康教育,直至患者及其家属全面了解癌痛及其治疗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③加强用药指导:做好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工作,为患者发放有关癌痛用药治疗的相关治疗手册,严格遵循“三级镇痛阶梯”的基本原则,讲解镇痛药物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指导患者不得自行对所使用的镇痛药物及用药剂量进行更换和调整,所有患者均接受口服药物治疗。出院后继续进行疼痛随访并记录患者的情况。④促进患者自我管理:在病房墙上及患者病床的前方张贴疼痛评分量表及镇痛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每天多次进行自我疼痛评估,一旦自我评分超过4分必须立即告知医生,并由医生进行处理。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做好自身的疼痛评估管理工作,出现疼痛时可以采取听音乐、看视频、散步、交谈等方式分散注意力,或遵医嘱对用药剂量进行适当调整,避免出现爆发性疼痛。⑤人性化病房管理:为患者选择环境相对安静的病房,保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允许1位或不超过2位患者家属的陪同,加强患者的心理及亲情支持抚慰。于患者用药治疗后1~2 h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在日常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保证护理操作的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及痛苦。⑥预防镇痛药物不良反应:针对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患者,使用前告知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道反应,并评估患者的耐受性,必要时用药前同时予以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药物预防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待患者对药物逐渐适应耐受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减轻后可停止使用止吐药。对于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者,指导患者适当参加锻炼,多饮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按摩腹部,也同时使用乳果糖等药物避免患者出现便秘。针对出现重度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必要时可使用昂丹司琼等药物治疗,口服番泻叶、灌肠通便等对症处理。
(1)分别于2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针对患者的癌痛程度进行评估,评估方法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SF-MPQ表),量表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s,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共计3个自量表,PRI量表得分范围为0~45分,包括11个感觉项目以及4个情绪项目,VAS评分得分范围为0~10分,PPI评分得分范围为0~5分,各量表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强。(2)分别于2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评估,评估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量表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越严重,以得分超过50分判定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3)分别于2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所与治疗组织发布的癌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7],量表共包括症状、功能和总体健康三个维度,功能和总体健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症状维度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4)记录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爆发性疼痛发生率,服药依从性评估利用院内自制的用药依从性评估量表,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将其分为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爆发性疼痛参照《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8]中的诊断标准。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护理后的PRI评分、VAS评分和PPI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护理前2组比较并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SF-MPQ评分比较 分)
2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护理前2组比较并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 分)
2组患者护理后的功能维度评分和总体健康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的症状维度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但护理前2组比较生活质量评分并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且爆发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爆发性疼痛发生率比较[n=34,n(%)]
癌痛作为癌症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疼痛的部位需要进行修复或者调节的信息传导神经中枢所引发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对于癌症晚期患者,通常会由于癌痛症状而无法正常生活[9- 10]。临床中,通常通过三阶梯镇痛的方式以此来改善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的控制效果不佳,并导致患者出现了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影响了患者的病情[11]。本次研究发现,2组患者护理后的PRI评分、VAS评分和PPI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护理前2组比较并无差异(P>0.05),说明疼痛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癌痛程度,主要是因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引导患者的自我管理,发挥出了较好的镇痛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癌痛程度。
临床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尤其是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其所面临的心理承受压力也相对较大,因此受到癌痛的影响更大,甚至会导致患者产生放弃生命的消极心理,严重影响了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12]。癌痛患者由于受到疾病自身和疼痛症状等多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精神压抑以及身心疲惫等多种症状,同时也会出现抑郁、焦虑和恐惧等多种负面心理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3]。国内相关报道发现,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当中有87.8%的患者伴有抑郁状态,而有73.2%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状态[14]。本研究发现,2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护理前2组比较并无差异(P>0.05),说明疼痛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积极影响,主要是因为在采用疼痛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因此减轻了疼痛症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配合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
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相关病变和抗癌治疗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患者出现癌痛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抵抗力降低以及睡眠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5- 16]。不良的癌痛控制不仅会增加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同时还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直接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有报道指出,药物镇痛作为目前治疗癌痛的主要方式,临床中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但大量临床实践发现长期使用镇痛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不仅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7]。本研究发现,2组患者护理后的功能维度评分和总体健康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的症状维度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疼痛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患者的症状维度评分,进而提高患者的总体健康评分。
临床中,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阶梯镇痛原则对中重度癌痛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案通常为阿片类镇痛药物,但由于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患者治疗后多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影响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18]。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服药依从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61.76%(P<0.05),说明疼痛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率,主要是因为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加强了对患者用药指导和不良反应预防,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因此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爆发性疼痛主要是指药物治疗已经对患者的持续性疼痛症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控制情况后,患者突然出现的短暂、高强度的疼痛感受,临床中有50%~90%的癌症住院患者出现过爆发性疼痛[19]。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爆发性疼痛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47.06%(P<0.05),说明疼痛护理对于降低直肠癌癌痛患者的爆发性疼痛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刘萍等[20]在研究中发现疼痛护理可以有效改善直肠癌癌痛患者的不良情绪,其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爆发性疼痛的发生率,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式分析了疼痛护理对直肠癌癌痛患者不良情绪及爆发性疼痛的影响,结果发现疼痛护理可以有效应用于直肠癌癌痛患者的护理中,其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癌痛程度,还有利于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患者的爆发性疼痛发生率,宜广泛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