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4-06 03:57刘祯帆严晓婷
西部中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居家维度因素

刘祯帆,代 萍,严晓婷

德阳市人民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四川 德阳 618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和飞沫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染性强等特点,给公众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其规定为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2]。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居民居家隔离,然而,居家隔离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由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转变[3]。因此,调查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隔离人员心理状况,可为后续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20 年2 月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对四川地区居家隔离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1.2 纳入标准1)根据国家防控方案,在家处于隔离并限制出入的人员;2)能熟练应用手机或在他人帮助下能进行正确作答的人员;3)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排除自由出入人员。

1.4 方法

1.4.1 调查工具

1.4.1.1 一般资料问卷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经研究小组讨论后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居家隔离天数等8个条目。

1.4.1.2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行为量表 该量表由高延等[4]编制,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14,由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5 个维度25 个条目构成。采用李克特4 级评分,从没有至重度分别赋值0~3 分。某一维度评分越高,说明被试者在该维度上情绪反应越严重。

1.4.1.3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该量表由解亚宁等[5]编制,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62,由积极应对(1~12 条目)和消极应对(13~20 条目)2个维度20 个条目构成。采用李克特4 级评分法,从不采取至经常采取分别赋值0~3 分。0~1 分为应对较少;1~2 分为应对中等;2~3 分为应对较多[6]。

1.4.2 调查方法 采用网络调查方式。首先由研究者编辑好本研究简介,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对象、纳排标准及相关填写说明;其次将研究简介及问卷二维码和对应链接发送至相应微信及QQ 平台。每份问卷均在3~5 min 内完成,本研究共回收问卷1080 份,其中有效问卷1009份,问卷有效率为93.4%。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Excel 2013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单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方差分析;多因素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四川地区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得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总均分为(1.14±0.37)分;各维度条目均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强迫-焦虑(1.27±0.59)分、恐惧(1.23±0.58)分、抑郁(1.20±0.54)分、疑病(1.04±0.56)分、神经衰弱(0.91±0.53)分。

2.2 四川地区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单因素分析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家庭年收入、隔离天数的居家隔离人员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四川地区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单因素分析

2.3 四川地区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以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得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及应对能力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其中一般资料为控制变量纳入第一层,应对能力纳入第二层。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家庭年收入、居家隔离天数会影响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水平;控制一般资料后应对能力能够影响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得分,可以解释20.9%的变异量。见表2。

表2 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四川地区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现状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原本的生活方式。随着居家隔离防控措施的进行,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相关研究发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会对公众产生一定影响,造成社会心理应激,导致一些行为的改变[7]。本研究结果表明,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不良情绪属轻度,其中强迫-焦虑维度得分最高,神经衰弱维度得分最低,与张新卫[8]对医务人员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可能因为,一方面本次疫情来势凶猛,传播范围广、传播性强,防控措施前所未有,居家隔离人员由于担心疫情的进展,会表现出焦虑情绪,生活场所的局限也会导致其产生强迫性行为;同时,由于本次调查对象大多属于非医务人员,疫情相关知识以及防控策略局限,面对多变的疫情,会导致心理不良情绪的产生。

3.2 四川地区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影响因素

3.2.1 文化程度对心理行为水平的影响 文化程度是影响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文化程度越低心理行为越明显,与相关研究一致[8]。文化程度高的人员能够从多方面了解疫情相关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并能采取积极措施来应对环境变化。

3.2.2 居住地对心理行为水平的影响 居住地是影响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心理行为明显,与张苍[9]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糖尿病病人的心理状况调查结果一致。由于所处环境不同,城镇居民大多是小区式住宅,人群密集,受感染的风险更高;同时,由于居家隔离措施的严格执行,居民出行受到了限制,狭小的活动场所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造成城镇居民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反应。

3.2.3 职业对心理行为水平的影响 职业是影响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对于其他职业的居家隔离人员,无业人员心理行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防控措施的推进,众多行业出现了停工情况,无业人员由于没有固定工作,缺乏收入来源,更容易表现出对生活的担忧。

3.2.4 家庭年收入对心理行为水平的影响 家庭年收入是影响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收入越低的家庭心理行为越明显。研究[10-11]指出经济状况是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之一,经济状况越差的居民在面临突发性事件时,由于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常为生活担心,容易表现出悲观、焦虑甚至抑郁等不良情绪。

3.2.5 居家隔离天数对心理行为水平的影响 居家隔离天数是影响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居家隔离天数的增加,心理行为也越明显。很多人认为限制外出、对自己的生活无法控制会使人产生“孤立”“疏离”等心理不适感,隔离时间越长,“痛苦”感受越明显,从而容易出现一些失眠、食欲不佳以及疲乏等不适感。

3.2.6 应对方式对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水平的影响 应对方式是个体在面临应激状况时,为减少压力或伤害而做出的认知或行为努力。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对心理的影响也不同[12]。本研究结果表明应对方式会影响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水平,同时在控制一般人口学变量后,应对方式能够解释总变异量的20.9%。越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居家隔离人员其心理行为越不明显;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居家隔离人员其心理行为越明显。相关研究发现[13],应对方式作为突发事件应急源和心理健康状况间的中介调节机制,如果缺乏有效应对方式,心理损害是普通人群的2倍,危险度可达43%。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能够降低由于应急带来的心理危害;而消极、压抑、幻想甚至退避的态度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行为。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疫情防控期间居家隔离人员心理行为处于轻度水平,其中强迫-焦虑维度得分最高,文化程度越低、居住在城镇、无业、家庭年收入越低、居家隔离时间越长的人员其心理行为越明显。提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此类人群的心理疏导。首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由于居家时间充裕而出现熬夜、作息时间颠倒以及暴饮暴食、甚至不运动等不良行为,应努力做到作息规律、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合理安排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其次,鼓励居家隔离人员主动与亲友联系,可通过网络平台,如语音和视频通话的方式获得更多积极支持,分担隔离压力;最后,可通过回想和记录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并与他人分享,强化心理免疫力,构建良好的心理资本,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猜你喜欢
居家维度因素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居家的日子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