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桂松 田雅岚
一、民间传说的故事变迁与文本解构
《白蛇2:青蛇劫起》的题材源于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白蛇故事,但并没有重述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悲剧,而是讲述由白蛇被镇在雷峰塔下发生的一个与白蛇故事截然不同的复仇故事。与前作《白蛇:缘起》一样,传统白蛇故事中最重要的许仙与法海形象在《白蛇2:青蛇劫起》中基本是缺席的:《白蛇:缘起》中为爱牺牲生命的捕蛇者阿宣不畏困难追求真情,与白蛇传说中软弱妥协的许仙截然不同;而青蛇和白蛇的形象也进行了较大改动,与全国各地流传的民间传说均有较大出入。白蛇故事从民间传说的人妖相恋故事提炼而来,青蛇、白蛇、许仙等形象伴随着这一故事的发展、成型与变形发生了诸多改变与重构。据记载,许仙与白蛇相恋的故事原型生活在南宋年间,二人的故事在数百年间以口传文学的方式在中国多地民间广为流传。在此之前,人与妖相恋的故事已经成为中国民间传说的主要故事类型之一。成书于中唐的唐人传奇集《博异志》中的“李黄”篇,讲述了书生李黄与美貌白蛇化作的妇人婚恋的故事,已经出现了书生、白蛇变化的白衣寡妇、青蛇变化而成的青衣女子等元素[1];成书于北宋初年的《太平广记》中也留存许多动物或山野精怪化为人,与人类相恋的故事;在人妖相恋故事形态的流传与许仙与白娘子的基本故事在民间传说中进行了长久的融合演变之后,宋人词话《西湖三塔记》中最早出现了成型故事:家住临安府的青年奚宣赞在西湖边遇到了身穿白衣的女子,后他因不堪其扰请叔叔奚真人做法,令白衣女子显出白蛇原形,并将其镇于西湖石塔下。[2]这个故事以男主人公的遭遇宣扬人妖不可共处,其中的白蛇放荡多情,人类则保守无情,婚恋双方对这段关系的不同看法成为故事中的主要矛盾。在这一阶段,由于婚恋结合的人妖双方逐渐拥有了鲜明的性格特征,并成为故事中的重要角色;《白蛇2:青蛇劫起》反其道而行之,重新推翻了人妖相恋的成型故事,将白娘子与许仙的感情放置到暧昧不明的境地中。白蛇故事的成熟依靠的是白娘子爱而不得的复杂情感。在这一意义上,广为流传的成熟白娘子故事最早应该见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中,即《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仅包含了青蛇、白蛇、书生、西湖、塔等叙事要素,而且包含了白娘子深爱许宣、冒着封建势力的重压竭力帮助许宣创造幸福生活的基本要素。[3]其中法海代表强大的保守势力,许宣代表渴望幸福却软弱屈从的文人,白蛇则是勇敢斗争、顽强坚定的女性象征,青蛇与白蛇的关系类似传统戏曲中的“正旦”与“花旦”,青蛇本身不具备太多个性与想法。
从“李黄”篇到《白蛇2:青蛇劫起》,青蛇成为白蛇故事中个性改变最强的角色,她从无到有,从白蛇的陪衬到独当一面,成为白蛇故事衍生动画的“大女主”。这一角色发生的变化几乎颠覆了人妖相恋故事的基本故事架构。在《白蛇2:青蛇劫起》中,白蛇故事的高潮——法海用宝塔收服白蛇成为整个故事的开头或“缘起”,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后,法海放过青蛇,但青蛇难以释怀,再度与法海相斗,终于被法海击杀,因执念而堕入名为修罗城的异托邦。这一段落中,白蛇与青蛇之间纠结的情感被着重渲染,原本复杂纠结的人蛇恋情被蛇妖同类之间的惺惺相惜取代;白娘子/小白奋力营救的对象也从许仙变成了自己的妹妹小青。尽管依然以“白蛇”为名,但《白蛇2:青蛇劫起》几乎已经是与白蛇传说毫无关系的另一个全新的故事了。经典神话与民间题材故事在被改编殆尽之后,其中的思想内涵也面临着陈旧过时的问题。由此,民间故事必将在大众反复阅读重写的过程中成为一种新的文本:“它只是在话语运动中存在,文本不是作品的解散物,作品是文本的想象性尾巴,或者说,文本仅仅在生产性活动中才会被体验。”[4]由此,白蛇故事可以突破经典内容可能存在的各种时代和思想认知的局限,在各个时代与各种思潮中自由地穿梭运动。文本的构成穿越了各种体裁的界限,令民间传说在新时代获得了更为宽广的创造和表达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引发观众的共情和共鸣。
二、“古事新编”中的道德观念变化
白蛇传说在生成流变的过程中,其中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经历了复杂的变迁过程。这一过程既是从实践与话语角度出发对白蛇传说加以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对不同艺术规律再认识、对民族主流思潮与个人主体性的再审视过程。在口传、话本、通俗小说等传统文学形式中,美貌年轻的白蛇一朝与穷书生相遇,愿意不离不弃,并与之白頭偕老这样简单朴素的故事。除去讲述者的男性身份的朴素愿望以外,白蛇传说在民间的流传也渗透了儒家文化中对礼义人伦的宣扬,以及佛家与道家的叙事元素。
从百年前的一系列思想解放运动开始引导提倡新文化与新思想的先河之始,中国电影就开启了以传统民间故事为资源的“故事新编”历程。中国电影的写作形式与思想内涵伴随着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进程逐渐向人本主义方向偏移,人的书写以多样化的形式被纳入主流话语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建构中。这些电影遵循民间传说或文学底本中的故事基本架构发展,其中许多民间传说与传统话本故事的道德主题围绕着锻造“新人”这一目标来规划,在保留原著或原本中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的同时,着力从故事中发掘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所具有的理想、美德和斗争精神。《铁扇公主》(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1941)、《大闹天宫》(万籁鸣,唐澄,1961)、《金猴降妖》(特伟、严定宪、林文肖,1985)等影片都是如此。在《白蛇传》(刘玉河,1983)等与白蛇神话相关的电影中,在新的政治话语的改写下,白蛇传说中的封建迷信因素被剔除,变为以坚贞纯朴的爱情为主,穿插着反抗封建势力的动人故事。白蛇由诱惑书生的蛇妖变为勇敢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善良女性的形象,法海则代表了强暴的封建统治者与压迫者,白蛇传说的道德标榜也变为鼓励受压迫的劳动人民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奋力反抗残暴的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从而赋予了男女主人公结合的天然合理性和现实正当性。
在当下,以人为本的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多元的文化立场、话语建构与艺术形式也在人道主义的精神下进行了诸多富有成效的艺术实践,人也自此被纳入中国电影的历史建构中。近年来的国产动画则在传统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白蛇2:青蛇劫起》的前作《白蛇:缘起》就以白蛇与许仙前世“阿宣”之间一波三折的情感发展作为叙事线索。在数以千计的人与异类婚恋的故事中,异类化作的女性往往是主动的一方,而“婚恋的结局大多数是悲剧性的,除非双方成为同类(异类转变成人,或人成为异类)”。[5]《白蛇:缘起》中的阿宣为了消除小白关于异族相恋的顾虑,主动从人变为妖怪,长出了狗尾,这样“双向奔赴”的故事重写更加符合年轻观众的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白蛇2:青蛇劫起》则在这一传统神话的解构与重构中成功打开了新的叙事空间,讲述了一个以白蛇神话作为“前史”的故事:小青因为无法释怀小白被镇在塔中,被法海困在修罗城中。修罗城充满现代景观,也聚集了千百年来无数执念深重的灵魂。小青在其中失去法力,历经危险,多次被一位蒙面的白发男孩所救。与白蛇传说中的精怪美女中带财富主动走进贫苦男性的生活空间相反,这成为对具有现实缺乏的文本接受者的一种心理代偿相比,《白蛇2:青蛇劫起》中一位神秘男孩走进小青生活,仿佛是对传统文本在性别上的颠倒;在片尾,小青逐渐认识到男孩与小白之间的种种相似之处,最后发现他就是小白的灵魂碎片或思想分身,一个悲剧性的婚恋故事完全被改写为一个男女婚姻结构之外的、姐妹或同类之间不离不弃的故事。《白蛇2:青蛇劫起》在放弃了大部分传统伦理价值之后,以一个压缩了历史纵深的平面化现实修罗城超越了社会和时代的整体道德要求,在这里,古今人物并存、现实与幻想并立;影片立足于这一层面保存专属于个人的生存体验与生命知觉,在一个去历史、去传统的环境中寻求超越具体时代的、最普泛的人性和人类精神。
三、新技术媒介主导的文本冒险与变迁
如果说《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金猴降妖》《白蛇传》等“故事新编”类的作品是将故事从文学、民间故事、传统戏曲等转换到电影动画,主要完成的是一种媒介或艺术门类的转换,那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小门神》《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等解构并重构了经典文本的作品,则是在新技术媒介的主导下完成了一次文本的冒险与变迁。如果将用技术手段创造一个与现实世界全然无异的影像世界称为“完美电影的神话”,那么可以说,逐渐成熟并发展的3D电子计算机图形技术正在令再造新世界的愿望逐渐成为现实:种种现实技术的发展,使电影越来越接近于“完美电影”。近年来一系列动画电影的诞生,均脱胎于“完美电影的神话”,脱胎于渴望使时间“木乃伊化”而谋求不朽的古老梦想。当下的技术媒介较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运用不同技术媒介所进行的改变或重写也与以往影视、动画对传统神话的改编完全不同。“一切艺术,即使是最讲现实主义的艺术也摆脱不开共同的命运。它不可能把完整的现实捕入网中,它必然漏掉现实的若干方面。无疑,技术的进步如运用得当,会使网孔变得细密,但仍然需要在各种现实中作一定的选择。”[6]《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与唐僧的“前世”江流儿相遇;《小门神》中的神荼与郁磊生活在一个要像普通上班族一样考核各项指标的世界中;《白蛇:缘起》讲述白蛇如何与许仙的前世相恋;《白蛇2:青蛇劫起》则讲述白蛇与许仙的爱情失败之后小青在异世界向法海复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过程。这些影片将传统神话传说中的著名角色放置于全新的故事情景中,或是其本源故事的“前世”或“来生”,或是将发生在古代的故事现代化,或是营造出平行于现实时空的“异世界”,在故事内核上提炼出古今共通的情感追求作为核心叙事要素,几乎完全“改写”或“重构”了原本的故事。这样的改写则只是运用原著的“外壳”与在大众文化中的影响力,其情节、结构则完全重新设计,无数被白蛇故事吸引到电影院中的观众都会对青蛇在异世界中的冒险大跌眼镜。
影响当前电影的理论中有画框、窗户和镜子三个基础隐喻,分别對应着经典电影理论中的形式主义电影理论、现实主义电影理论与现代电影理论中的精神分析电影理论。俄国理论家列夫·马诺维奇(Lev Manovich)在这三种隐喻的基础上开启了进一步思考电影与计算机媒体关系的无限空间,尤其是电影银幕和计算机视窗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媒体的语言”所具有的离散性、交互性等特征,于是新技术媒介中的白蛇动画“在外观上是电影式的,在材料上是数字的,在逻辑上是与计算机有关的”。[7]“与计算机有关的”一批作品进入大众文化领域,它们本身具有强大的文化传统,即使采用了传统题材,其中所表现的思想、主题也与之前的作品大不相同。白蛇故事时而借助同名戏曲中的舞台化特征成为画框之景,时而成为折射社会现实的窗与镜。《白蛇2:青蛇劫起》中小青追寻小白踪迹的修罗城可以说就是其作品本身的反身性隐喻。这里有着废土风格的景观与现代建筑,莫名失去法力的小青只能依靠枪支弹药和一辆摩托与敌人肉搏,一边与尔虞我诈的人类争夺资源,一边躲着修罗城里定期而来的风、火、水、气四劫,和城中的清道夫“牛头”“马面”战斗。修罗城中弱肉强食的规则呈现出超越时间与地域的人类记忆和经验,其中发生的打斗、厮杀、历险与其说是小青为了救出小白所要经历的劫难,不如说是新技术媒介本身的特性展示:广角镜头与深焦距、枪林弹雨中大量快速前推进镜头、第一人称的射击视角、爆炸中照亮黑夜的火光、摩天大楼楼顶的坠落、洪水中的挣扎、沙暴或风暴席卷而来的场景,正是3D动画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景观。尽管故事中的修罗城是法海为收容和消灭执念之人创造出的虚幻世界,但小青在几百次失败之后最终跳出劫起世界击杀法海,修罗城却并未消失的故事,却提醒我们它是一个不受角色、或者说故事限制的异托邦。在这里,已经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的小白以碎片(或者说“数码时代的分身”)的形式出现在小青面前,保护着小青一路冒险;正如在文本层面上,已经被“盖棺定论”为爱情悲剧的白蛇许仙故事,又借助新技术媒体的“借尸还魂”般开拓了新的技术空间,不仅颠覆了人蛇相恋的悲剧,而且彻底将其改写为青蛇与白蛇之间惺惺相惜,彼此守护的全新“神话”。如果说传统的画框指向过去,窗景指向现在,镜中之景指向内心,新技术媒介则以“合成数码照片”或“界面”的方式指向未来,也指向人类自古以来追求“完美电影的神话”的不朽梦想。
结语
《白蛇2:青蛇劫起》以观众“似曾相识”的角色讲述了全新的故事,在保留了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和神话传说转化为“开源代码”,依据新的思想话语来重构传统。它不仅挑战了自古以来形成的人妖婚恋故事模式与道德标准,而且以空间的蒙太奇挑战了时间蒙太奇,以新媒介中的数据库叙事挑战了传统宏大叙述。
参考文献:
[1][唐]谷神子.集异记·博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0:47.
[2][明]洪螰.清平山堂话本[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13.
[3]戴不凡.名家谈白蛇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3.
[4]王岳川,尚水.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57.
[5]黄景春.人与异类婚恋故事的情节结构分析——兼谈人仙恋与人妖恋情节之异同[ 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53-58.
[6][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李浚帆,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75.
[7][俄]列夫·马诺维奇.新媒体的语言[M].车琳,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