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类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的年轻态叙事策略建构

2022-04-05 21:57王帅臣李凤兰
电影评介 2022年18期
关键词:纪录片汉字受众

王帅臣 李凤兰

文化类纪录片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微纪录片以其“短、平、快”的特征在微传播时代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一种重要的纪录片类型。“微纪录片天然具备传播与营销属性,是纪录片发展的新路径、新突破。”[1]用微纪录片传播汉字文化是时代叙事下年轻态的重要探索。微纪录片本质上是讲好故事,而要达成故事文本的有效传播,则与叙事密切相关。《“字”从遇见你》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汉字文化系列纪录片,共25集,每集不足5分钟,播出后,在年轻受众中反响热烈。本文以《“字”从遇见你》为研究对象,从视角、情感、影像、话语方面研究其叙事策略。

一、叙事视角:以小见大,微而不简

文化类纪录片如何将厚重的历史文化呈现给当代年轻受众是值得纪录片创作者思索的问题。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以“三微一端”为媒介的微传播快速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碎片化特征。微纪录片具有体量轻巧、周期短、传播快等特征,是纪录片中的轻骑兵,其也更符合年轻受众尤其是“Z世代”①的观赏习惯。微纪录片的这些特征很大程度上导致其无法进行复杂叙事,只能选择以小切口、大文章的方式展开叙事。面对历史悠久的汉字文化,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采用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每集选择一个基本汉字,前十集分别是“中、鼎、卜、天、福、文、笔、册、典、图”十个字,在不足5分钟的故事里讲好一个汉字,形成“少就是多”的效果,可谓“一沙一世界”——一个汉字便可折射一段历史文化。例如,第1集中,创作者在汉字体系里独独选择了“中”字,从甲骨文里的“立中”开始、中岳、中心、中原、中国、中庸到河南方言里的“中”,该集凝聚了从文化原点到漫长发展、从现实生活到哲学伦理的叙事过程,透过“中”这一个汉字及相关词语,揭示出“中”背后的文化意蕴,彰显出汉字文化的自信恒长。

微观时空中选择的呈现内容往往具有代表性,通过彼此间巧妙地拼贴,构建起简约的叙事风格。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每一集讲解的由汉字构成的词语(如上文提及的“中岳、中心、中原、中国、中、中庸”)皆具有常用性,常用即典型,一组词语通过衔接拼贴,形成以点带面、紧凑而不简单的叙事节奏。西方建筑设计领域的简约主义“强调设计元素数量精简、质量提升,达到以简胜繁的效果。”[2]微纪录片这种微而不简的叙事模式与简约主义的内涵具有一致性,且化繁为简更易为受众理解和接受。

微纪录片在“微”体量之中撷取精华、展开简约叙事;这种微而不简的视角,较易传播,更贴近“Z世代”群体的偏好,符合短视频时代碎片化的传播生态。某种程度上而言,《“字”从遇见你》便是以年轻态的视角开启了对厚重汉字文化的探索之旅。

二、叙事情感:古今融合,平等共情

纪录片讲求客观真实,而这与叙事的情感性并不矛盾。在融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创作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融入叙事情感,能够增强其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年轻受众的参与度。片中情感类旁白的使用、故事化的叙事、平等立场的塑造等策略都可以增强叙事的情感性。

在叙事中使用富有感情的旁白,可以增强微纪录片表达的渗透力和冲击力,拉近与年轻受众的距离,达成共情。在敘事时适度使用蕴含着某种情绪的词句能起到点睛作用:例如,《“字”从遇见你》第2集“鼎”中的疑问句“可快乐如它,也要回答那个终极问题,我究竟是谁?”——将“鼎”字拟人化,并将“它”对自身本义的追寻渴望强烈地表达了出来;第4集“天”中的感叹句“面对这种天问,我们只能感叹一句,我的天呐!”表现了看完“天”字介绍后,观者的困惑之情释然了;而第5集“福”中一句“为什么福和酒有这么浓厚的私人关系呢?”则开启了后文对“福”和酒关系的阐释。

在微纪录片中加入故事化的叙事无疑能够提升其观赏性与感染力。“所谓纪录片的故事化,就是在拍摄和制作时突出故事性,借鉴故事片的手法,注重选取包含矛盾冲突和丰富情节的事件,在故事中刻画人物、展示事件、传播思想、揭示情感,使得纪录片在叙述的过程中更具吸引力。”[3]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讲述的汉字涉及古今字体演变、释义、文化现象等内容,其并未按照从古至今的时间顺序进行叙事,而是对叙事内容进行了故事化处理,这更易与受众形成情感共鸣。例如,第6集“文”在叙述“文身、文字”这两个词的意义是如何汇集到“文”上时,穿插了现代太伯后人到苏州祭奠的情节,接着讲述古代太伯仲雍南奔的故事,紧接着又是阐释当代的“中文”一词,由此形成“古—今—古—今”的叙事结构。此外,以故事做素材佐证,能够增进受众对字义的理解。例如,第3集“卜”中加入了商王占卜妻子妇妌生产、商王占卜灾祸的故事,第6集“文”中加入了仓颉造字、太伯仲雍文身断发的故事。可见,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这种平等关系之中,受众的代入感与参与度都获得了提升,逐渐摆脱了旁观者的角色而成为共情者。该片创作者并未站在权威角度对受众进行讲解,而是与受众站在一起,共同去接近汉字、解读汉字,欣赏汉字文化。在微小体量之中,《“字”从遇见你》营造出了浓郁的情感氛围,避免了自上而下的说教式传递,构建了共情空间,使叙事更有温度,使年轻受众更愿意感知古人的生命体验与智慧哲学。

三、叙事影像:虚实结合,多维呈现

数字网络技术增强了技术赋能纪录片的能力,尤其是文化类纪录片,可以借助技术呈现诸多场景。影像是叙事具象化的重要手段,能够满足受众的视觉审美需求。可见,影像叙事既符合短视频视觉化的审美特征,也有助于传播内容的立体化呈现。

技术使得多模态的影像叙事成为可能,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中既有实物实景、动画场景,也有CG技术合成的场景,是一个多维度多模态的影像系统。该片中的实物实景形式多样:实物有刻着甲骨文的龟甲,有古鼎,如太保鼎、楚王鼎、司(后)母戊鼎、大盂鼎;还有古代书画作品,如《上阳台贴》《资治通鉴》《瑞鹤图》《平安何如奉橘三帖》《蒙诏帖》《祭侄文稿》等。实景再现则包括工序再现,如制笔工序的选毛、选豪、齐豪、摊晾、装杆等环节,线装书制作工序的理料、折页、齐栏、包角、打眼、穿针、穿线等步骤;还有情景再现,如儒家成人典礼、古人结婚典礼、入学拜师礼、祭祖大典等;同时还有现代生活片段的再现,如取景带“文”字牌匾的街头。

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活用动画和CG技术,将汉字和汉字文化表现得更为直观生动、形象活泼。片中动画呈现了汉字演变的过程,如第2集“鼎”中,行走跳跃的“鼎”,如同“hello kitty”,竖着“耳朵”、形象可爱;第5集“福”中,动画展现了“福”字的方正体、楷书、行书、小篆、大篆、金文、甲骨文的变化,一目了然;还有关于壁画的动画设计,如伏羲女娲持规矩画图、荆轲刺秦王等,既保留了古代壁画的古朴之风,又增添了现代气息。片中的CG合成特效多用于表现比较抽象或不易理解的文化现象,例如,第10集“图”中展现了古代地图绘制的场景,细致地补充了有关主题“图”的内容。

“在场从传播技术的角度来讲是一种效应,从受众角度来讲是一种感觉。”[4]依托现代技术的多维影像可以极大地拓展影像的情感功能和文化意义,进而生成观影沉浸感。多维叙事影像使年轻受众具有在场意识,能够与传播者、其他受众产生近似的情感体验,增强受众与传播内容的黏合度。

四、叙事话语:互动机趣,年轻表述

“‘如何叙述是叙事话语的主体部分,也即叙述行为。”[5]鉴于体量有限,微纪录片往往强调双向互动,而非单向宣传,文化类微纪录片更加强调叙事话语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在语言上多表现为问句,设置问题会引发受众的思考,进而产生思维、情感和语言的互动。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每集都以“哎呦!那字怎么写来着?”的疑问句开篇,用“今天你写字了吗?”的疑问句结尾,首尾相顾,其间还经常出现类似“说到这儿,还有人觉得鼎很萌吗?”之類的问句,由此通过引导受众思考同一问题而串联建构起互动氛围。

纪录片的解说如果过于平铺直叙,较容易造成困乏,致使受众流失。短视频的年轻化叙事多讲求语言的机趣,而汉字解说会涉及一些较晦涩的专业术语,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则多用趣味说法来加以化解。例如,第2集“鼎”中,讲到拓印时解说道,“青铜器全形拓是照相术传入中国以前,唯一可以观赏器物全形的墨拓技艺,也被称为古代的写真黑科技。”;第5集“福”中,解释福和酒的关系时,解说打趣起来,“你幸福吗?这句话如果按照甲骨文符号的理解应该是:哎,你家还有酒不?”——这种以今说古的方式,极易形成妙趣。

此外,创作者运用具有时代化、网络化特征的话语构建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可以促使年轻受众保持欣赏兴趣,提升传播效果。例如,第1集“中”里说道:“‘中原成了四方霸者逐鹿之地,连带这个字本身也成了兵家必争,华夏版《权力的游戏》也就此展开。”用流行美剧剧名来解说中原纷争,类比加深理解的同时又充满妙趣;还有河南方言的“中”用了“代表着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流行语来解释,将古人思想进行了现代解读。网络化的语言在该纪录片中使用较多,拉近了与年轻受众之间的距离。例如,第2集“鼎”中,提及“鼎”的卡通形象时,“这个符号呀,它的形象带着古朴的天然萌,一跃成为网络世界的宠儿。萌萌哒表情,被誉为中国的hello kitty。”;第7集“笔”中,谈到笔的发展,“笔杆材质千变万化,黄金、玉石、翡翠,所以,千万不要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啊!”这类语句完全是年轻人之间的日常交流语,毫无传播障碍。当然,轻松的氛围还离不开口语化、家常化的话语。例如,第5集“福”中,交代大盂鼎记述周康王的训诫内容后,补充说道,“他竟然赐了香酒给这位贵族,哎呀,实在想不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操作呀,嗯,哼,哈哈哈。”这种口语化、个性化的叙述话语,不由得让人顿生亲近之感,契合了年轻人灵动多变的语言习惯,具有娱乐化的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该纪录片的解说词配音是由新生代配音演员杨天祥完成的。他声音多变、情绪饱满,将解说演绎得活泼机趣而不失格调。年轻观众纷纷在视频区发表评论和弹幕,认同他的配音风格,而这种追星式观看带来的文化普及,也扩大了纪录片在年轻观众中的影响力。

结语

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旨在演绎汉字发展历程,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在叙事方面突显了以年轻受众为目标的表达策略。该纪录片将厚重的汉字文化以一种年轻态的呈现方式展开,锚定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内在渴求,引导受众了解并认同可信可爱可敬的汉字文化,并为文化类纪录片扩大在年轻受众中的影响力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瑞瑞.融合新生态下微纪录片发展的三大转向[ J ].传媒,2022(07):76-78.

[2]尤达.简约美学与共振传播——韩剧《鱿鱼游戏》的传播力提升策略研究[ J ].传媒观察,2022(01):44-51.

[3]孙景丽.浅析电视纪录片叙事手法故事化倾向与表达[ J ].电影评介,2012(01):35-36,38.

[4]杨雅,喻国明.试论技术现象学视域下媒介技术的“在场效应”[ J ].当代传播,2018(01):54-59,74.

[5]徐莹,王米洁.情感聚合:公益性观察类慢综艺的叙事话语研究[ J ].中国电视,2022(04):53-58.

猜你喜欢
纪录片汉字受众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