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建构、心理洞悉与历史还原

2022-04-05 03:42李映泽陈学超
电影评介 2022年18期
关键词:狙击手战士细节

李映泽 陈学超

《狙击手》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积小胜为大胜”的冷枪冷炮运动为叙事背景,讲述了狙击五班为了救回侦察员亮亮,在战略装备对比悬殊的境地下,与美国精英狙击小队展开殊死对决的故事。与《长津湖》《金刚川》等同类型影片相比,《狙击手》抛开了全景视野与“硬核”叙事,仅通过一场精巧、流畅的狙击阵地战,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无名英雄立传。从剧情框架来看,创作者注重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平衡统一,以张桃芳、邹习祥等战斗英雄的真实故事为蓝本,艺术性地塑造了刘文武、陈大永等人物形象,既书写了志愿军战士作战技巧与精神信念的传承,又弘扬了一个英雄集体的坚韧智慧。在叙事结构上,影片遵循传统的“三一律”手法,将戏剧张力蕴集于有限的时间和狭小的空间内,紧抓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清晰地交代出陈大永从青涩战士到成熟英雄的成长弧线。

虽然没有选择令人震撼的大场景、大制作,但《狙击手》却将历史叙事的格局和高度放到了一个更微观、更具体的叙事语境,使笼统抽象的战场对抗极简为战士之间的对抗,同时在呈现细节艺术、心理战术等方面,让观众深刻地感知到志愿军战士的无私无畏。值得关注的是,在狙击对战中,创作者并没有刻意地矮化对手,而是较为客观地塑造了冷静、机敏的“他者”形象,通過势均力敌的殊死较量凸显集体意志中的人性光辉。

一、细节建构:极简空间下的深层诠释

《狙击手》的叙事背景是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后的阵地战阶段,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了诱捕被称为中国“死神”的神枪手刘文武,以侦察员亮亮为诱饵设置埋伏,让战绩斐然的狙击五班开篇便陷入了险境。从故事内容可以看出,影片没有全景式呈现战争场景,而是在事件单一、配置极简的前提下,注重细节的精细打磨,仅通过96分钟的时长来讲述一段惊心动魄的阵营对垒,在高强度、高密度的叙事节奏中让观众真切地窥见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壮烈,使作品达到观滴水而知沧海的叙事目的。

(一)以细节揭示时代背景

细节是体现影视作品真实性的要件之一,也是揭示故事背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小叙事单位。“电影细节的审美功能表现在解读时可以以点看面、以小见大,并能欣赏到影片从局部到整体的视觉变化。”[1]《狙击手》聚焦于一场规模极小的遭遇战,叙事场景只有雪地上对战的两处战壕,双方对战人数只有数十人,即便作品规避了整体性的战役书写,但是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狙击手》并不缺少对时代背景、战争局势及作战部署等宏观问题的交代。

首先,影片通过精心的细节展现了双方战略装备和后勤保障的悬殊,将战争的残酷性和真实性营造到极致。在对战中,敌方有着最先进的狙击装备,各据点在四通八达的战壕掩体内通过电话互通信息,每把狙击枪上都装有先进的光学瞄准镜;在对狙战后半段,重机枪、坦克、迫击炮更是全体上阵,武器的技术含量和杀伤力都远在我方之上。反观我方的武器装备,全班只有班长刘文武配备了望远镜,其他战士要依靠饭勺的反光确认对方的火力点,每人仅有一支老式步枪,通讯配合全靠吼,火力压制还要以节省子弹为前提,战略装备的悬殊差距使本就处于劣势的五班困难重重。

其次,战壕掩体的对比。由于敌方提前几个小时布置了陷阱,当五班到达作战区域时,对方已经具备修缮完整的战壕防御工程,而我方只能依靠简单的洼地和山体寻找有力射击点。狭路相逢又不占据地理优势,志愿军们只能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却苦于无法明确对方的火力点,所以面对绿娃子和小徐的牺牲惨状,大永才会委屈地哭诉道:“鬼子啥都有,各种望远镜、瞄准镜、飞机、大炮,各种测距离的仪器,咱啥都没有。”除此之外,还有生存装备上的差别。在超出人类生存极限的极寒天气里,参战人员为了保证射击精准度,双手没有任何防寒装备,帽子、眉毛、胡须上结满了厚厚的冰碴,与茫茫雪原融为一体的白色披风也只能盖住大半个身位。反观敌方,配备了射击专用手套,可以武装到钢盔的雪地服,以及对狙休憩时的热饮。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宏观问题的细节呈现,艺术性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苦卓绝,增强了作品的历史现场感和生命感,讴歌了志愿军战士以“人”抗“物”的战斗精神。

(二)以细节构建人物性格冲突

“戏剧的基本任务并不在于把事件的过程叙述清楚,而在于写人,在于塑造人物性格,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于展示人物独特的生活道路和生活命运。”[2]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果只是讲述“问题”和“问题的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问题”熔铸于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之中,使事件的意志冲突与人物的性格冲突同时发展,才能使作品具备深刻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对此,《狙击手》在“一时一地一事”的叙事结构中,果断地选择将人物作为影片思想寄寓的实体,通过细节刻画陈大永从青涩战士到成熟英雄的形象,彰显一个英雄群体的信念承继。影片中陈大永的身心历练是在生死危局中开始的,又是在一次次绝处逢生中逐渐成长的,最终在集体的精神凝聚中完成了人格的启悟和升华。为了使人物的成长弧线符合逻辑,影片开篇通过战友们的交谈细节交代大永眼神好、有文化、枪法准等技能特长,阐明陈大永的人格成长是以技能突出为前提的;同时作品始终聚焦于战斗的“当下”,以陈大永的视角亲历每一位战士的牺牲场景,如为了救战友被一枪毙命的王忠义,背着铁板被打烂双手的胖墩,炸断了双腿、面目模糊的小徐,记挂着家中来信的孙喜等,当全体战士牺牲于无情的战争中,一向遇事就哭、感情脆弱的少年最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刚毅英雄。影片以种种细节纵向塑造英雄个体的生命历程和人格升华,进而展现一个英雄群体的家国意识和不朽功勋。

(三)以细节推动情感递进

在叙事时间上,《狙击手》凭借凌厉的剪辑手法,使事件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与故事的文本时间基本相等,强化了影片的紧张感和悬疑性,冲突激烈、时间紧凑、结局未知等因素瞬间提高了观众的期待心理。在此之上,作品非常注重情绪细节的层次性,在刻画人物形象、传达影片意指等方面,利用情绪细节的渲染增强影片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影片以三次点名为线索,串联起狙击五班“中计—对峙—牺牲—血战”的战斗情节。其中,第一次点名是出于任务结束后的完成仪式,此时观众认识了这群青春热血的志愿军战士;第二次点名是创作者借刘文武的视角,向牺牲战士做最后的告别,那些倒在冰天雪地里的年轻面孔最终都留在了无名的山坡上,此刻初识时的满腔热血早已与身下的焦土融为一体;第三次点名是“革命自有后来人”的点名,是对影片主题的凝练升华,狙击战结束了,“五班打没了”,应声喊“到”的人只剩下陈大永,但是随着志愿军战士的集体喊“到”,新的五班又诞生了,刘文武、绿娃子、胖墩和小徐是每一位志愿军的名字,是狙击五班意志与信念的延续,也是留在朝鲜战场上的无字丰碑。作品借点名环节阐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由无数个英勇作战的狙击五班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是由一个个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成长的陈大永组成的。

二、心理洞悉:从“物”到“人”的对抗

《狙击手》原定片名为《最冷的枪》,其中“冷”字不仅应和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冷炮冷枪运动,而且以冷枪对热血强调狙击对决不仅是双方果断、极简的技能较量,更是一场血与火的意志比拼。影片开机后,原定片名更改为《狙击手》,名称的改变可以明显看出创作者叙事重心的转移,由冷枪转变为站在冷枪背后的人,即每一杆永不退却的枪,背后都会站着一位英勇作战的战士,都怀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战争的对抗实质也就由“物”的对抗转移到“人”的对抗。所以在影片中,面对敌方压倒性的装备优势,战壕相持阶段的回合制对决,考验的是狙击手的胆识、枪法和耐心,同时还有缜密战术和意志力的全面较量。影片围绕狙击作战极简、迅捷、心理对决等特点,利用伪装和侦查手段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战术“智斗”。关于电影中的悬疑元素,有文章指出“能够吸引观众的必须是一些依靠合理把控的叙事节奏所制造的一些情理之内、意料之外的故事情节。”[3]比如,面对不利狙击角度,刘文武让两位战士以川偶剧的形式佯装挖土,让对方狙击手误以为是在加深战壕,对方开火的瞬间同时暴露了左右夹角两个火力点的明确位置,躲在两侧的刘文武与大永出其不意“见火就敲”,战术上的一招引蛇出洞同时击毙了对面两名狙击手,极大地削弱了对方的狙击实力。

五班在此回合稍占上风,随即遭到了敌方的疯狂报复,绿娃子和小徐相继牺牲。紧接着面对敌人长时间的按兵不动,刘文武适时求变,让一名士兵等待时机、静止不动,另一名士兵故意挑衅、频繁射击,强迫对方狙击手露头回击,此时两名狙击手错开短暂的时间差各开一枪,躲过第一枪的敌方准备反击时,恰好被后面的第二颗子弹击毙,一招“赶鸭子上架”再次给对方造成重创。除此之外,还有“后发制人”“隐真示假”“转守为攻”等战术设计,充满悬疑感的“子弹时间”,预示着每次射击都会枪枪毙命、弹无虚发。《狙击手》将冷枪背后的人心较量作为影片的内在驱动力,仅仅凭借几杆枪、几个人来展现你来我往的生死角逐,在一次次的狙杀与反狙杀中将剧情层层推进,点明在绝处求生的险境中,以“人”的对抗战胜了“物”的对抗,源于志愿军战士长时间实际作战所积累的战场嗅觉,也源于五班团结的协作意识和随机应变的战术智慧。

除了用斗智斗勇的心理博弈增强作品的叙事紧张度,影片还有双方精神信念的对抗。美军狙击组组长约翰冒着上军事法庭的风险设局,是出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傲慢,因为一旦击毙中国枪神刘文武,约翰会以“美国头号狙击手”的身份登上《纽约时报》头条,一举成名。而我方志愿军战士一直将集体主义精神贯穿始终,班长刘文武仅凭借连长“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命令,便能推断出亮亮身上的重要情报“能顶一个师”,而且敏锐地感觉到对方并不知道亮亮的真正身份。面对战士们低落的士气和大永的抱怨,刘文武振奋人心地喊道:“哪个说我们啥子都没有,老子还在,你还在,五班还在。”当察觉到对方的真正意图时,刘文武果敢地走出战壕,在敌人的枪口下提出交换亮亮的条件,最终拉响手榴弹慷慨赴死。连长在清理战场时,只能找到他的一顶帽子,他的身体已被炸得尸骨无存。还有惦记回家修房顶的孙喜,儿子满月还等着起名字的胖墩,刚刚新婚的绿娃子,因为家中的房子和妻儿,所以选择站在焦土之上。影片只以寥寥数笔展现敌我两方的价值观差异,一边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虚荣作祟,一边是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忠诚信念,由小家到大国,因个体见集体,两种观念的冲突,具象地传达了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的抗争目的。

三、理性还原、以情度真

“在电影中,就像在其他精神产品中一样,艺术的作用在于激发情绪而不是叙述事件。”[4]对于事件的真实性而言,电影创作并不意味着单一地展示其原貌,而是更注重事件背后的深刻情感。《狙击手》秉承历史唯物主義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创作态度,以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和逻辑性为基础,对客观史料的多维空间进行合理填充。影片的创作蓝本源于志愿军战士张桃芳、邹习祥等狙击英雄的真实故事,这些在抗美援朝阵地战阶段作出重大贡献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家卫国的精神信念出生入死,其中张桃芳在战略防御阶段,曾创造了中国军队冷枪歼敌的最高纪录,其使用的步马枪至今还保存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狙击手》对地理环境、战略装备、时代背景等真实史料理性还原,而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单人战坦克等艺术想象部分又以情度真,使影片既有历史题材剧的严谨求实,又具备艺术作品的合理想象和价值深度。

众所周知,战争题材影片必然会以“反战”作为作品的思想内核。《狙击手》虽然设定了明确的敌我关系,但是却没有将这种关系“净化”为最简单的敌、我、友的营垒,而是在人物关系的建立上冲破了束缚,加入更复杂、更多重的因素。影片既不过多美化我方,也不刻意矮化敌方,而是通过对敌我双方每一位战士的聚焦和对战场无名一隅的还原来呈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比如,影片中敌方的七名队员个个都具备高超的狙击水平,队长约翰同样智慧过人,有着杰出的指挥能力,占得先机却懂得收敛锋芒,面对劣势随时变阵,在与大永的终极对狙中冷静地分析局势,在有限的空间内上演一招“瞒天过海”。但是在胖墩牺牲一节里,创作者选择将人性动容置于战场胜负之前,进而透露作品深度的战争观念表达。胖墩背着沉重的钢板走向受伤的战友,最开始敌方近乎戏谑地对着钢板轮流射击,在巨大的冲击力下,胖墩不断地跌倒,又不断地站起来继续向前,敌人的子弹打断绳子后,又打烂了扶着钢板的双手。在胖墩牺牲的最后一刻,作品高密度的叙事节奏在此时有了明显放缓,约翰慢动作的子弹上膛,扣动扳机时手指的停顿,以及击毙胖墩之后的凝重表情,一系列特写镜头既书写了战争带来的残酷灾难,又刻画出信念之下的人性动容。又如,刘文武张开双臂走向敌人枪口时,对方不可置信的震惊表情;而在敌方阵营,面对着队友接连死去,生还者不断质疑“这场战争早就该结束了,我们来这的意义是什么”。可见,影片理性还原战场中的每一个个体形象,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赋予故事更多重、复杂的人物关系,呈现出创作者以战争见证和平的叙事态度。

在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中,音乐往往会以隐性叙述者的身份参与电影叙事,搭建观众与人物之间的情感桥梁。“当电影中的音乐及其影像叙事在情感上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必然会渲染出一种情感依恋的借口,从而引发观众情感的无条件宣泄。”[5]从视听角度来看,音乐所产生的戏剧效果有时会超越人物台词和人物的肢体语言。《狙击手》的音乐细节恰到好处地推动了影片的情感递进。为了应和影片内敛克制的情感基调,作品没有采用过多的大弦乐催化氛围,而是在每一位战士牺牲后,以简单的小号声加弦乐铺陈出克制的哀伤感,准确地表达生者的悲愤和无奈。直到影片最后点名的悲情时刻,伴随着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回答,大弦乐与和声伴奏直接将作品的悲伤氛围拉满,观众在影片前半部分压抑的悲痛情绪在此刻得到彻底地宣泄。此时,音乐作为人物情感状态的外化表现,提升了影片的戏剧张力和情绪感染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同时在节奏上使影片完成了从个体到集体的情感上扬,起到了推动叙事、升华主题的艺术效果。影片过后,观众可能无法将这些战士的面孔和名字一一对应,但是却忘不掉片中的一块铁板、一个勺子、一副望远镜,因为这些物件代表着英雄群体薪火相传的精神衣钵,正如影片宣传海报中所说:“他们从未真的远去,因为我们从未忘记。”

结语

《狙击手》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平衡关系,以真诚的态度致敬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无名英雄。影片以青春许国的狙击五班为切口,情节极簡却不单调,视角微小却有深度,以剖面的精细描摹代替全景的宏观呈现,同时又不缺乏宏观叙事的精神向度和历史视野。作品通过战斗过程的精细化设计、层层递进的细节叙事展现战争的残酷和厚重,进而完成对志愿军战士精神风貌的书写,以此展现志愿军战士超越个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凝聚。

参考文献:

[1]潘桦,刘硕,徐智鹏.影视导演艺术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9:104.

[2]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9.

[3]曲光复,焦文修.视点、空间与节奏:我国悬疑类型电影的叙事学解码[ J ].电影评介,2021(11):74-77.

[4]杨远婴主编.电影理论读本[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22.

[5]陈红汗.电影的逻辑与结构[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9:35.

猜你喜欢
狙击手战士细节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目标:成为狙击手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美军狙击手如何训练?
如何成为狙击手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细节取胜
无名战士有名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