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随着“双减”落地,学生有了充裕时间可以进行大量阅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指导其有效阅读?
营造氛围 ,使学生想读
阅读是需要良好氛围的,与各种电子阅读器相比,捧着书本阅读也许是枯燥的。所以,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从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始,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创设环境,以“说”促读。一年级开学布置教室时,我结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我上学了”,在墙壁上张贴能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读书小报”,吸引一群学生驻足细读。放置一些适合初入学孩子阅读的杂志,如《注音童话故事》《新编365夜儿歌》《安徒生童话》等,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让经典入眼、入口、入耳、入心。再利用每天课前五分钟,请一名学生上台讲一个小故事或朗读一首小诗,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营造氛围,师生共读。部编版语文通过“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的设置,主动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走向课外,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良好习惯。我坚持每天中午抽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接龙赛读,不着痕迹地把学生带进阅读的大门,促使他们养成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授予方法,使学生会读
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抓住有效的拓展点,把课内获得的知识、能力、方法向课外的广阔天地自然辐射。 让学生利用课内阅读这把“金钥匙”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扎根课内,延伸课外。新课标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是不同的。第一学段重在兴趣培养,第二、三学段重在方法指导。我根据单元主题,结合语文要素,依托课内阅读,有机拓展课外阅读,以巩固方法指导。在教学中,把课内外的阅读进行有效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阅读效果。如通过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学生懂得了叶子和葫芦之间的联系,从而知道了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让学生主动接纳课外阅读,同时也形成课内外阅读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依据文本,推荐书籍。学生的课内阅读不应该局限于一篇文章,整本书阅读更有利于形成学生的阅读个性。在教学中,我依据单元主题,结合小学生的阅读规律及身心发展特点,带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将教材推向整本书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这一课时,我利用插图将故事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有序阅读,便于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脉络。重点针对狗熊发布的四次通知展开阅读与交流活动,使学生自主发现在转达通知时应注意的要点。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向学生推荐《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整本书阅读,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并且懂得了要爱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
巧评妙点,让学生爱读
读书应是一个“吸收—内化—释放”的过程,阅读效果要有一定的展示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成果在班级中进行展示,才能够更好促进学生积极阅读,使学生爱上阅读。
多样平台,阅读分享。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如果独自阅读一本书,没有与他人交流,情感体验得不到共鸣,久而久之,他的阅读兴趣就会减弱。为此,我把课外阅读带进课堂,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并搭建起对话、交流、分享的平台,让阅读的体验和感受流动起来。在课外阅读实施过程中,我组织学生用表演的形式展示所读的故事,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教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快乐读书吧《西游记》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演其中自己喜欢的角色和情节。学生自主合作、准备道具、分配角色,有的选择表演《三打白骨精》,有的选择表演《三借芭蕉扇》,有的选择表演《大战红孩儿》……在有趣的表演活动中,学生对《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主动去阅读《西游记》整本书。最后,我让孩子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人物,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由读到写,读写结合,注重了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勤写笔记,积累运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到了妙词佳句,必须抄下来,才能牢牢地记住,所以我要求学生勤写读书笔记。在写读书笔记中必须做到这样几点:一是勤积累。每人准备一本“采蜜集”,每周摘抄两首古诗,或儿歌,或精彩语句、名人名言,并要求熟读成诵,力求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坚持不懈,从而为“写话”建起一座资料库。二是巧激励。展示“采蜜集”,组织评选“蜜蜂奖”。表扬那些勤于积累、摘抄有创意的学生。这样,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加上有了读、说训练的基础,写作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激发兴趣,使学生悦读
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阅读素材,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乐”读書。
阅读评价,注重实效。小学生的自我强化和约束能力较弱,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评价机制,兴趣也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我特地设计了有趣的“亲子阅读卡”,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后,由家长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星。每个星期一交由老师检查。每周通过积分卡上的星星数,评选“阅读之星”。亲子阅读卡上写满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如“你的感情真丰富”“你背得真流利”“希望你像丑小鸭那样做一个坚强的孩子……”在此基础上,我利用“每周一信”,及时表扬那些阅读认真的孩子和家长,这样有了质和量的双重保证,学生的阅读才能实在、有效。
巧用故事,悦读提升。小学生对故事都有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课外阅读实施过程中,我组织学生用表演的形式展示所读的故事,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我结合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栏目,教授阅读方法。在刚一开始,阅读《呼兰河传》时,学生都说看不太懂。于是,我设计了一份阅读记录单,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阅读的时间、内容和感受。师生一起阅读第一个故事,分别写下阅读的感受,我快速批阅后,选择精彩、体会独特、合乎故事内容的感受,在班级内进行交流、点评,引导学生学会怎么读、怎么写感想。一个星期下来,阅读效果非常好。半个月后,学生都读懂了《呼兰河传》,感受到呼兰对萧红的特殊含义,感受到作者童年趣事中隐含的淡淡的忧伤与怀念。
总之,“双减”之下,要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需要教师从学情研判出发,扎根课内,放眼课外,找准与课外的衔接点,合理运用教材,为学生推荐适合、适量的课外读物,营造静心阅读的氛围,开展有趣多样的读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延伸阅读。只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阅读之舟才会越行越远,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