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多军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任务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既高效,又愉悦、轻松的教学方法,对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任务型教学法强调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实践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解释、询问等活动形式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法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类。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任务型教学法拿来就用,因为并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任务型教学法。为了提高任务型教学法的使用效果,教师在应用之前要深入分析教材,判断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任务型教学法,并考虑具体的应用方式。尤其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还要兼顾实用性,结合学情设计合适的教学任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效果。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开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读者: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有的教师讲授这节课时,给学生设计的任务是参观恐龙化石。这个任务存在一定的先决条件,如果当地有恐龙博物馆等场所,落实该任务完全没问题;但若是不具备这种条件,此任务便显得不切实际。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对教学任务进行适当的调整,可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与恐龙演化有关的文献、视频及图片等,从中学习、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现阶段,大多数学生家中都有电脑,落实上述任务完全具备条件,这个任务就是科学有效的,它并没有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
此外,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调整教学任务的难度,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完成任务的条件,这样才能提高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前,教师还要慎重分析教学内容,将学情、校情纳入考量范围,确保教学任务的可行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发现阅读能力不强、知识储备不足的小学生理解个别文章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设计一些更具实用价值的教学任务。如为了实现深度阅读,可以设计“制作作家卡片”的实用任务。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古诗是妥妥的学习难点,也是绕不开的学习重点。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汉江临泛》这首古诗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古诗内涵,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任务:让学生搜集、整理作者王维的资料,并制作相应的作家卡片,以此实现解读文本的目的。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开始行动,收集的资料非常完整,包括王维的生平及王维诗歌的风格等内容。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时,笔者再讲授这首古诗的写作手法及意境时,学生自然会形成深刻的认知。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笔者要求学生从作者的背景资料切入设计制作作家卡,这个任务没有多少难度,操作性极强,学生通过实践对古诗就会有全新的认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时常常存在一定的误区,总是让学生单独完成教学任务,认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观点站不住脚,因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课堂组织形式没有多少关系,其与学生学习状态密切相关,无论是“单枪匹马”还是“团体作战”都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为任务型教学法的落实助力。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桂花雨》一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充斥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基础上引入小组合作模式。学生完成文本的初步探究后,笔者按照“同组异质,异质同组”的标准,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并给学生提供了一份活动单,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按照活动单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1)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这些快乐从何处体现?请同学们勾画出来。(2)精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说一说此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变化。(3)作者的母亲说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事实果真如此吗?这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心态?(4)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通过小组合作互动,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为放松,他们表现得更加专注,对文本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应用了任务型教学法,还引入了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以活动单的方式进行小组探究,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升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时,学生普遍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甚至表现得相对被动或者抗拒,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缺乏吸引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一定要设计一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因为学生在学习方面本就没有多少自觉性,如果教学任务单一、无趣,他们又怎么会有参与热情呢?
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草船借箭》一文出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尽管编者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文章进行了删减,但对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字词或阅读任务,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无法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鉴于此,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课本剧任务,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个有趣的教学任务很快点燃了学生的激情,不管是角色分配、剧本创编,还是小组彩排,学生都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笔者还设置了课本剧竞赛环节,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演得最到位。这个任务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教学充满了期待,还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有效提升了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笔者设计教学任务时,并没有遵循一贯的教学思路,而是进行了任务创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课本剧形式作为教学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不错。
陶行知先生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再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有的教师设计教学任务时,常常会忽略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难以保障。事实上,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素养及学习态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给学生布置统一的教学任务,最终的结果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又会因任务过难无法完成而备受打击。因此,为了提高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完全不同的教学任务,这些教学任务非常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难度上各有侧重,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A、B、C三类,A类学生的语文基础最好,B类学生的语文基础中等,C类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针对A类学生,笔者要求学生阅读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比较闰土的前后变化,并以实例说明,该学习任务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要求,比较适合A类学生完成;针对B类学生,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该教学任务难度有所降低,非常切合B类学生的学情;针对C类学生,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字典查准字音,试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批注文中的关键句,该教学任务相对简单,能够帮助C类学生巩固学习基础。上述教学方式既结合了实际学情,又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能够确保学生学有所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毋庸置疑,但如何运用、以怎样的方式运用,需要每个教师认真思考。本文从“分析教材内容、设计实用任务、利用小组合作、设计趣味任务、根据学生差异”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议,旨在提升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让学生一边完成任务,一边感受语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