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靖,杨 茹,白惠娟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 郑州 450008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多发于41~55岁的女性[2]。宫颈癌是全球性疾病,发病人群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2019年我国宫颈癌新发106 430例,死亡47 739例[3-4]。早期宫颈癌(Ⅰa2~Ⅱa期)常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标准手术方式为广泛子宫切除加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易损伤膀胱、输尿管及支配膀胱功能的神经,引起尿潴留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排尿功能,降低其日常生活质量[5-6]。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将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间歇性夹管治疗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226例,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在常规清洁护理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间歇性夹管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清洁护理。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按照修订的2018年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病理分期均为Ⅰa2~Ⅱa期。②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全身CT检查均无手术禁忌。③术前膀胱功能正常。④手术方式均为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类疾病。②严重脑、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合并泌尿系统疾病。观察组年龄19~69(40.57±7.58)岁;鳞状上皮癌68例,腺癌52例。对照组年龄21~70(40.77±7.68)岁;鳞状上皮癌57例,腺癌49例。两组年龄和病理类型均衡可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全身麻醉后按常规方法留置12~14F双腔导尿管14 d。对照组常规清洁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清洁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和间歇性夹管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天进行生物反馈训练。①鼓励患者定时排尿。②排尿训练。每次排尿时需在尿流量最大时中断,收腹深吸气,维持4~5 s,再进行排尿,以此锻炼盆底与外阴部功能。③腹式呼吸训练。通过鼻子吸气,吸气时挺腹,维持7~8 s,吐气时收缩腹部,30 min/次,早、中、晚各1次。④盆底肌功能训练。嘱患者放松身体,先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上提盆底肌,吸气时收缩,维持10 s,呼气时放松,15 min/次,早、中、晚各1次。术后7 d开始进行间歇性夹管训练,当出现尿意腹部稍有膨胀感时,放开导尿管,排尿结束后再夹闭导尿管,如此重复,2~4 h排尿1次,如饮水较多则缩短夹闭导尿管时间。另嘱患者睡觉时松开导尿管固定夹,以避免膀胱过度膨胀引发输尿管尿液返流以及尿瘘。术后第14天拔除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
1.3.1术后主观疼痛感受变化 分别于术后6、12、24 h,基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量表[7]评价两组患者术后主观疼痛感受情况。
1.3.2储尿时与排尿时状况 拔尿管前1天,嘱患者22:00后禁饮水,早上睡醒拔除尿管,正常排尿后嘱患者30 min内饮水1 000 mL,2 h后运用莱博瑞尿动力学分析装置行尿动力检查,记录患者储尿与排尿时的膀胱压与尿道分布压。
1.3.3术后状态 分别于术前3 d,术后3、14、20 d,采用自我感觉负担量表(self 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8]评价患者自我感觉负担情况,评分越高提示自我感受越差;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9]评价患者术后舒适状况,评分越高提示术后状态越好。
1.3.4术后并发症和尿路感染情况 术后拔除尿管后,记录两组患者导尿管重置、尿失禁、尿潴留及排尿困难、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尿路感染标准为中段尿细菌培养尿内菌落数≥105个/mL[10]。
1.3.5尿流动力学恢复情况 于患者尿道内插入尿道测压管,肛门内插入直肠测压管,将尿道测压管与直肠测压管分别连接莱博瑞尿动力学分析装置。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流动力学恢复情况,残余尿量<50 mL,尿流率>10 mL/s视为尿动力学恢复[11]。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2.0分析。两组导尿管重置、尿失禁等拔除导尿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尿动力学恢复及尿路感染情况比较行χ2检验;膀胱压、尿道分布压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GCQ评分、SPB评分、VAS比较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术后主观疼痛感受VAS比较见表1。观察组术后6、12、24 h VAS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VAS随时间变化而降低。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主观疼痛感受VAS比较
2.2 两组患者储尿和排尿时状况比较储尿时,观察组膀胱压、尿道分布压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观察组膀胱压高于对照组,而尿道分布压低于对照组,见表2。
2.3 两组患者GCQ、SPB评分比较见表3。观察组术后3、14、20 d GCQ评分高于对照组,而SPB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GCQ评分随时间变化而升高,而SPB评分随时间变化而降低。
表2 两组患者在储尿时和排尿时膀胱压后和尿道分布压的比较 cmH2O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状态GCQ评分、SPB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226例患者拔除尿管后,导尿管重置25例,尿失禁10例,尿潴留9例,排尿困难5例。
表4 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5 两组患者术后尿流动力学恢复和尿路感染情况比较见表5。226例患者术后尿流动力学恢复106例,尿路感染35例。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尿流动力学恢复和尿路感染情况比较 例(%)
宫颈癌是发生于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手术后患者无法正常自主排尿,是宫颈癌根治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极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更容易引起焦虑情绪,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2]。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范围过大,不可避免地损伤支配膀胱和尿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导致的,另外也与切除子宫后膀胱过度伸张及失去牵拉子宫的韧带对盆底组织的支撑作用有关[13-14]。一般来讲,宫颈癌手术范围越大越彻底越容易影响膀胱功能,当然也与术前膀胱功能状态密切相关[15-16]。
本研究应用间歇性夹管可以帮助患者感知尿意、锻炼自主排尿;应用多种生物反馈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收缩尿道括约肌及肛门括约肌,锻炼盆底肌群,预防大小便失禁及漏尿的发生,还可以通过肌群收缩减少尿潴留。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2、24 h VAS较术后6 h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都低于对照组,表明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间歇性夹管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减轻疼痛效果较为明显。储尿时,观察组膀胱压、尿道分布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排尿时,观察组膀胱压高于对照组,而尿道分布压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膀胱和尿道的共同协作下,可以轻松地把尿液排出。观察组术后3、14、20 d GC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状态较好;观察组术后3、14、20 d SPB评分均低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自我感觉较好。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尿流动力学恢复好于对照组,表明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间歇性夹管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可促进尿动力学恢复,降低尿路感染,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间歇性夹管可以改善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减轻疼痛,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