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楠
“青春期”这个词,非常有角色感,父母听到就如谈虎色变,言语间满是感慨和无奈。青春期,没有哪个孩子过得不是刻骨铭心。青春期的少年,与家长的关系,与朋友的相处,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度过美好的青春期?有些家长开始去上各种应付“青春期”的课程,孩子们也开始商量怎么应对家长,“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地过招。青春期本来只是生命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但因为缺乏对生命的认知,青春期的确可能给孩子带来“青春期创伤”,对步入社会后的生活产生影响。
到底什么是“青春期”呢?让我们与青春期对话,重新认知生命的真相,接纳和拥抱更好的自己。走好自己的人生轨迹,创造精彩人生。
关于身体认知,《黄帝内经·素问》里讲:“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这是中医学界对男女生长周期的一种说法。简单来说就是,女性的成长周期数是7,每7年出现一次大变化;男性的成长周期数是8,每8年出现一次大变化。女性二七(14岁),男性二八(16岁),肾气充足,有了生育能力,这便是我们常说的“青春期”。从西方医学定义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人体内一种叫作促性腺激素开始起作用,青春期促性腺激素PSH水平,是维护生育器官的关键。这些是对于“青春期”身体表现的定义,正是因为身体发育的变化,同时带来的是情志的变化。
对于情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和父母亲情的诉求,更有对社会群体的融入的渴望。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重点转移过程,开始彰显出自我个性的内在冲突。实际上,人的性格变化和身体是有关系的。《黄帝内经》中也提及了五脏六腑和情绪的关系:“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也就是说,青春期在发育过程,五脏六腑都在相互配合运行,关乎情志的发育。所以,青春期时出现情绪变化是正常的,不应去对抗这种情绪变化。爱自己首先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身体的调和自然也是内在冲突的调和。如果说身体是电脑的硬件,那么生命就是系统,高品质的生命状态需要调和的身体来保障与运营。
青春期最明显的变化是很多青少年不再和父母说知心话,从依赖父母开始转移到依赖朋友。但很多人都曾遭遇过朋友的背叛。随着长大,知心话也不再习惯于与朋友分享,学会的是自己默默地承受,进而转换成压抑的情绪。在心理学里定义“情绪”,是指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青春期身体的变化也会带来情绪的变化。情绪是多样的,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成为人们行动的动机。
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带来情绪上的变化,最开始在父母的身上投射出不接受的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从依赖转化为对立、疏远,从朋友的关系中投射出向往的自己。这些认知都是潜意识在起作用,青少年开始加深潜意识里对自己的不接受、不自信、自责、羡慕、嫉妒、攀比等意识活动。
实质上,青春期是身体生殖系统发育的阶段,也是心智趋向成熟的开始。“心智”可分为“心”和“智”两个概念。“心”是“心性”,是无形的能量,“心”原本是清净自在,没有任何污染的;而“智”是灵性的最高境界,所以“心智”是指没有被污染的灵性。那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痛苦和劫难,心就不清净,也不够智慧了呢?因为我们的七情六欲产生的情绪盖住了“心”的存在。只有静下来,与“心”对话,心智才会成熟,才会看到生命的真相。对自己的生命真正做主,生活才会更喜悦和自在。这是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
青少年可能会产生疑问:“爱到底是什么?”小时候或许可以很自然发自内心地说“我爱你”,到了青春期却发现“爱”的滋味怎么都不对。在青少年眼中,父母的爱就是管教、限制和“绑架”,“爱情”似乎又是很神秘的概念。“爱”到底是什么?父母说爱孩子,但孩子看到的是责骂、管教和限制。
“爱”本来是动词,“爱”是给予、喜悦与享受。我们对花草、树木、动物都会产生爱,那是一种无条件的爱。可是对人的爱,青少年有时是吝啬、恐惧的,恐惧便是遮住爱的乌云。
其实,青少年也应该用爱来反哺父母,照顾他们那顆被乌云遮盖住的“心”。因为真正走向独立和成熟,首先要学习与爱对话。“爱”原本就是人生来就有的内在的品质,只要给爱一条道路,让它流动起来,让它自然发生,爱就会出现。当你真正做到接纳父母、理解父母,就会发现,一生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有其意义。无论何时,要唤醒爱,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流动起来,让爱充满和谐的社会、家庭,积极生活。只有用爱雕塑自己,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命艺术。
青春期意味着生命独立的起航,“爱的能力”便是航行的风帆。
(作者系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