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艳秋
內容摘要:深度学习是学生对核心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以及在真实的问题和情境中应用这种理解的能力。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落实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巧设真实性学习任务,发展深度理解能力;巧妙示范,发展深度创新能力;巧设真实性学习评价,发展深度内省能力。
关键词:美术课堂;深度学习;微探究
为应对信息时代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与新要求,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出后,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好好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怎样学,学到了什么?从学科大概念和学业质量标准方面都强调指向以学科理解和学科思维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学生对核心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以及在真实的问题和情境中应用这种理解的能力。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落实深度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巧设真实性学习任务,发展深度理解能力;巧妙示范,发展深度创新能力;巧设真实性学习评价,发展深度内省能力。
一、巧设真实性学习任务,发展深度理解能力
真实性学习任务是学生用近似于画家的思维方式,凭借绘画工具和技法来进行学科学习的探究,并创作出近似于画家创作的作品。在这一创作过程中,学生所参与的研究的情境,就近似一个画家真正的对创作背景的研究。通过课堂中的实践,我认为真实性学习任务可以与学生的“个人情境”相联系,比如我们的课本上《夸张的脸》这一课,要求学生在人像临摹或写生的基础之上对人物面部进行夸张,出示的范作也是明星的漫画形象,作业要求学生用速写的形式画出身边熟悉的人物的夸张面部。学生只是利用学到的夸张五官中的局部这个技法来画,所画人物不论是谁,都是一张脸。如果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境”,课题就可以变成“ ”夸张表情,横线上可以填上“可爱的、难忘的、神秘的、可恶的、生气的......”作业要求:这个人物可以是同学、朋友、父母、长辈,甚至是陌生人,写出他们和你发生着怎样的故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是关爱还是伤害,然后画出他(她)夸张的脸,这样的设计就把课题设计成了会联系学生情感、有温度的“真实性学习任务”,学生一定会带着情感,竭尽全力地描绘。《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一课中,执教老师设计的作业要求是:一家汽车设计公司要招聘设计师,请同学们作为设计师设计一辆未来的汽车,所设计的汽车功能独特,造型新颖。这个作业要求重点强调“功能独特、造型新颖”。没有引导学生思考设计的汽车为什么人群使用?在什么地方使用?和现在道路上跑的汽车除了外形上不一样,还有哪些特殊功能?我认为可设置成这样的作业要求:现在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但是徐州交通有一个现象,就是堵车,耽误了出行人大量的时间,甚至带来了交通事故的隐患。今年的河南暴雨,郑州就有40万辆车因水灾成为报废车,那么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设计出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特殊功能的汽车吗?依据学生生活的现实环境,创作出的作品一定是有血有肉,造型生动,功能独特的作品。
二、巧妙示范,发展深度创新能力
美术课上教师的示范是不可缺少的,有用的示范可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创新。例如《梦幻的城堡》一课中,教师示范将纸对折再对折,剪出“长城线”,打开即可做出城垛,于是学生照样子剪,于是全班一模一样的城垛呈现了。美术课中教师的的示范是为了教授技法,而学生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上应该创新,产出自己的作品。可以这样示范,教师在示范完毕后提问学生,除了剪出长城线的图形,还可以剪出和老师不一样的图形吗,请你们来试一试。四年级的学生是已有丰富的剪贴、剪纸经验,剪出的城垛一定会各式各样。在示范城堡的主体做法时,只见教师把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体的瓶子黏贴在一起,然后简单装饰出箭塔,如(图一)当学生拿到教师给出的材料进行创作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如(图二),最后的作业呈现也没有教师预设的好。我想,如果教师在示范时就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大盒子或大的圆柱体可以做出什么,那些彩色的吸管、毛绒条能做出什么?让孩子合理使用材料,作品的呈现应该是名副其实的梦幻的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