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钢琴艺术传入中国以来,中国作曲家结合西方理论基础、传承中国文化创作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中国钢琴作品。在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学中应合理应用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克服当前教材体系不够完善、专项教学研究不足的困难,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掌握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继而了解中国音乐文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高专钢琴教学;中国钢琴作品;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2-062-03
【本文著录格式】倪萃.论中国钢琴作品在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2,01(02):62-64.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
音乐界普遍认为,中国最早的钢琴曲是语言学家赵元任于1915年创作的《和平进行曲》,这标志着中国出现了有自己文化特色的钢琴曲,中国的作曲家开始探索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随后,中国的作曲家结合西方的理论基础,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元素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文化,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的乐理相结合,在和声编排、曲式结构、创作手法等方面融入中华文化,使中国音乐文化元素在钢琴艺术上得到充分发挥,从音乐领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升华。
经过10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探索,中国钢琴作品实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演奏技法和气质风格,广为流传的各类型作品超过千首。从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成熟程度、流传的广泛程度来看,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可大致分为学习、转化、发展三个阶段。在学习阶段,以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萧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黄自的《玫瑰三愿》为例,曲风以西化为主,虽融入了民族音调旋律,但欧洲传统技法的痕迹较明显。
进入20世纪30年代,贺绿汀创作了著名的《牧童短笛》,采取了欧洲对比复调技术和中国民间支声复调因素相结合的手法,中国钢琴作品创作进入了转化阶段。这个阶段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摆脱了单纯模仿新古典主义和印象派的技法,作品中浓郁的民族音调得到充分体现,在质量和数量上也得到了较大提升。这个阶段的代表作品还有瞿维的《花鼓》、江定曲的《摇篮曲》和丁善德的《春之旅》等。
中国钢琴作品发展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上讲话”为指导,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艺术方针的具体实践中,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重大作品有70多首,如丁善德的《第一新疆舞曲》《第二新疆舞曲》、陈培勋的《旱天雷》、王建忠的《云南民歌五首》、周广仁的《小红军》等。上述作品大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都以民族调式为特点,抒发赞美或者描述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抓住了地方风格和音调,使曲调更为亲切、更容易让老百姓接受,使艺术性、欣赏性审美取得了统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一批钢琴家集中起来进行了创作,作品有家喻户晓的《红灯记》、刘诗昆的《公社社员喜洋洋》、储望华的《二泉音乐》、黎英海的《夕阳箫鼓》、周广仁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等。进入20世纪80年代,传统民族风格与现代钢琴技法相结合创作形态尤其突出,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王建中的《彩云追月》、朱践耳的《云南民歌》、黄虎威的《欢乐的牧童》等。
中国的钢琴作品在发展历程中,既结合了西方的理论基础,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通过中西文化融合有效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升华。
二、在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学中应用中国钢琴作品的困难
由于我们在钢琴教学中长期大量使用西方音乐作品,学生对西方作品的审美与体验已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根深蒂固,中华民族文化和审美观念被边缘化,导致部分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和演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传导不足。
(一)中国钢琴作品教材体系有待完善
钢琴教学一般包括基础练习、练习曲、复调作品、中外乐曲等几个方面,需要高质量的钢琴教材作为支撑。但是,相对于西方钢琴作品而言,现阶段中国钢琴作品数量较少,编入教材的中国作品则更少,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缺乏系统性。以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广泛使用的钢琴教材《钢琴基础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和《钢琴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为例,这两套教程都有一定比例的中国优秀钢琴曲目,但对中国钢琴练习曲和复调作品选择较少,中小型作品的编排也以改编曲为主,内容显得过于单一、不够丰富,无法使学生由低级到高级系统地学习中国钢琴作品。为此,高职高专院校钢琴在教学中应加大初中级程度中国钢琴作品的数量,通过推进中国钢琴作品教学发展促进中国钢琴作品的选编,完善中国钢琴作品的教材体系。
与此同时,在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学的初级教程中,可以大胆地使用如韩林申、李晓平的《钢琴教程基础教程》、谢耿的《幼儿启蒙钢琴教程》、樊祖荫的《儿童钢琴小曲》儿童钢琴教程,因为上述教程中收录了较多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小曲,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初级钢琴教学教材的補充。
(二)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认识不足
根据笔者在任职的学校进行的音乐专业学生中国钢琴学习情况调查,85%的学生群体认为学习中国钢琴作品是“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而且有87.5%的学生喜欢中国钢琴作品,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学习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态度都是积极的。但是对中国钢琴作品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仅占37.5%。笔者认为,调查结果与高职高专院校中国钢琴作品学习周期有关,根据统计,52.5%的学生一个学期能练习1-2首中国钢琴作品,25%的学生一学期学习1—4首中国钢琴作品。依此类推,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两年半最多能练习10首左右的中国钢琴作品,难以达到对中国钢琴作品全面、系统的学习要求。
通过让学生弹奏一定数量的中国钢琴作品,使其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通过弹奏中国钢琴作品,让自己更加深刻理解中国钢琴音乐精髓,提高文化修养、文化熏陶,这对于学生的钢琴修养是至关重要的。
(三)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研究和实践有待加强
高职高专院校在钢琴教学中尚未建立完善的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研究和实践体系,使用的教学大纲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全面开展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需要。为此,需要从事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钢琴教师,通过学习中华历史文化和人文风俗,了解祖国的山河风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对中国钢琴作品的理解力,编写更具吸引力的专业教程。
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收集和整理有代表性的中国钢琴作品,纳入教学大纲,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通过带头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加大中国钢琴作品在考试中的占比,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演奏、分析中国钢琴作品的能力。
近年来,国家文化教育管理部门也逐渐意识到中国钢琴作品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钢琴教学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在各个级别社会钢琴资格考试中,增加了演奏中国作品的数量,各类钢琴比赛中也增设了中国作品的比赛环节,从需求侧提升中国钢琴作品教学地位。
三、在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学中应用中国钢琴作品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中国钢琴作品,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对于钢琴教育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优秀的中国音乐作品在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习到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创作手法、审美意识,掌握弹奏技术和演绎风格,为培养多元化、复合型音乐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充实教材内容,突出教学方向
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材的编订应根据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学的实用性、师范性特点,突出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培养目标,以便与专业音乐院校的专业教学有所区别。高职高专院校钢琴专业教材除了包含基本练习、复调作品、中小型乐曲、大型乐曲、四手联弹、歌曲伴奏以外,还应该收录有代表性的中国钢琴作品。
(二)弘扬中华文化,体现文化自信
钢琴演奏者要对作品准确、完美地演奏,需要学习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取材、音乐构思、音乐意境等细节。为此,通过中国钢琴作品教学,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国画、民族舞蹈、古典文学等中华文化的理解,掌握中华传统艺术形态、音乐基调,通过钢琴演奏传承音乐文化、民族精神。
(三)提升演奏技法,培养优秀人才
通过补充练习不同的中国钢琴作品,训练学生双音、歌唱性旋律的演奏和跳奏技巧。培养学生练习五声音阶,熟悉相邻两个手指的距离,加强手指的独立能力,提升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技巧。
四、中国钢琴作品在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通过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实践,可逐步提升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认识、对中国音乐的理解和自身的音乐内涵,从而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传导。为此,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已经开始在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建立多维度的教学体系
第一,钢琴教师按演奏难易程度收集中国钢琴的曲目,包括各时期中国钢琴作品、各中国作曲家钢琴作品,整理有关中国钢琴作品的曲谱、音像资料、作曲家资料、创作背景等资料,分别以难度、作曲家为维度进行分类汇总。
第二,建立各专业教师集体备课、集体讨论机制,共同研究探讨作品风格、作品演奏技巧等方面的內容。
第三,邀请教授中国音乐史和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师,对学生把握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做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四,在教学大纲中,将中国钢琴作品作为单独一个板块进行教学,要求每学期每个学生弹奏4首以上的中国钢琴作品,并将其作为考试内容。
第五,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展演,提供学生学习观摩、实践演出的机会。
(二)提升钢琴教学的科学性
第一,调查中国钢琴作品在高职高专院校以及专业音乐院校钢琴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认真学习教育专家、同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钢琴学生自学习钢琴以来或入校以来对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情况以及对中国钢琴作品的认知程度等,准确掌握中国钢琴作品教学活动的情况。
第二,广泛搜集有关中国钢琴作品的曲谱、音像资料、科研论文以及相关著作,按照难易度、中外、历史时期将其进一步分类,编辑成册,也可以撰写相应教材,以便在教学中使用。
第三,注重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特别是对于本民族音乐风格的学习和把握,将其充分地融入钢琴作品,真正做到有韵味、有情感、有音乐的演奏。
第四,开展有关于中国钢琴作品的讲座、赏析活动,定期举办以中国钢琴作品为主题的音乐会、音乐观摩活动,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和掌握中国钢琴作品,并有机会在音乐会中得到相应的锻炼,培养其自信心和荣誉感,从而推动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学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
(三)运用数字化教学
第一,笔者对在校学生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认知程度差异较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难以使学生的学习进度保持一致。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教学技术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分析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点,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把教学重点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愉悦化,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钢琴教学的特点使其更易于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应探索微课教学、智能化陪练等数字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将抽象性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而直观,如将同一演奏家演奏西方作品和演奏中国作品作比较、将不同演奏家演奏同一中国作品作比较,让学生在从数字化教学中感受中国钢琴作品的魅力,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钢琴作品的规模和质量已足以支撑高职高专院校钢琴教学的需要。为此,从事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研究的从业人员,应加强专业教学研究,对中国钢琴作品进行梳理和分类,尽快形成系统的教学教材和方法。同时,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教师应该提高对本国、本民族音乐作品的重视程度,深刻理解中国钢琴作曲在教学应用的重要意义,摒弃重“洋”轻“中”的教学倾向,不断钻研和学习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特征,以便全面地为学生讲解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特征。学生则通过学习中国钢琴作品,促进自身音乐思维的发展,培养学习音乐的创造力、想象力。最终,使中国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得到传承,推动高职高专院校美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卞萌.中国钢琴文化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2]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连载文章)[J].钢琴艺术,2003(12).
[3]周琴.浅谈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演进[J].钢琴艺术,2004(4).
[3]储望华.思考与期望——关于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问题[J].人民音乐,2007(5).
作者简介:倪萃(1983- ),女,回族,福建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