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存在的即有一定价值,景德镇市老鸭滩社区瓷板成型手工艺作坊从出现到现在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着传统的手工艺与生活一体的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承与发展的问题也相应出现。如何解决老鸭滩社区面临的问题,文章欲借助老鸭滩现有的“人文资源”,结合旅游文创对老鸭滩进行整体规划,改善不足之处,带动老鸭滩经济发展,提升当地手工艺人的认同感、价值感,促进老鸭滩传统制瓷手工艺更好地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老鸭滩社区;传统制瓷手工艺;文创;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2-056-04
【本文著录格式】林黄山.老鸭滩传统制瓷社区发展的一些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2,01(02):56-58,129.
一、政策背景
2020年6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同意江西省景德镇市设立“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旨在保护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的系统性、完整性。为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和培育文化生态,坚定文化自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促进景德镇市国家级陶瓷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国家级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管理办法》,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虽然此政策目前还在初期试行开展阶段,但未来对景德镇的制瓷文化传承与发展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
本文主要研究老鸭滩制瓷社区的创意旅游,通过创意旅游促进老鸭滩制瓷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升老鸭滩瓷板制作手工艺的传承活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政策中有提到开展文化观光游、文化体验游、文化休闲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具体如何开展实施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出整体长远发展规划。笔者认为,既然有好的相关政策出台,老鸭滩的创意旅游策划就具备可行性。
二、老鸭滩社区概况与发展现状
(一)老鸭滩概况
老鸭滩社区距离景德镇市区人民广场不到两公里,交通便捷,属于典型的城乡接合社区。政府并没有关注到老鸦滩社区在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的发展,其社区型态基本上都是自然形成的。这里的房屋都是每家每户依据自己的需求建造的,楼房高低不等,道路纵横交错,占地 1200亩,其中手工业和住宅用地1120 亩,人口近3000,90%以上的人口从事陶瓷手工业,其中外来人口(江西九江都昌人)占比过半,拥有110多家瓷板手工作坊,是景德镇最大的手工瓷板作坊的集散地,它供应着景德镇乃至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店面、工作室的白瓷板。老鸦滩完善的“传统手工瓷板业”体系闻名于景德镇,甚至全世界,是景德镇陶瓷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鸭滩制瓷的历史很短,迄今为止有五代传承。改革开放前,老鸦滩就一排茅草屋,大约有20户人家。1978年12月,我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为尽快加快经济发展,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方面在农村率先取得了突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陶瓷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十大瓷厂解散之际,以1988年为节点,许多工人下岗后各自开设制瓷作坊,并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前来景德镇从事陶瓷手工艺,其中一部分九江都昌人驻扎在老鸭滩村,开启了手工瓷板制作生产之路,都昌人刘老二在老鸭滩开设了第一家手工瓷板作坊,并带动了其家族成员来此从事瓷板制作谋生,这标志着老鸭滩村开始慢慢壮大。从零星20户人家发展至今100多户,从以种菜为生发展到以制瓷为生的社区,陶瓷手工业的介入,使老鸦滩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老鸭滩手工瓷板业发展现状
老鸭滩的艺术瓷板生产线主要是传统的家庭式的手工作坊模式(生活与制瓷融合,夫妻共同制作经营,或者亲戚学徒),压坯、踩坯、创坯、吹釉、满窑等,所有工序基本都是各家作坊独自完成。老鸭滩瓷板成型工艺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历程演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其间虽然民居、民俗等載体发生巨大变化,但是瓷板制作手工艺始终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相互影响,如今不仅保持着传统制瓷手工艺模式,而且形成了趋于完善的制瓷生态系统,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村民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这里的瓷板作坊、陶瓷店面、画室、工作室逐渐增多,不少国内外艺术家、艺术生来此地创作,甚至在老鸭滩吃住,作坊主为其提供颜料、画笔等,这还带动了釉料配送,快递物流、装裱包装等相关辅助业的发展,从而推动老鸭滩陶瓷艺术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瓷板艺术生态系统(从泥料釉料引进,瓷板生产,到瓷板画创作,到烧密、成品,到销售到包装、物流),它的便捷成为艺术家以及艺术爱好者的创作基地,也成为景德镇制瓷行业不可缺少的“人文资源”。
三、老鸭滩社区鲜明特色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鲜明特色、差异处
2006年景德镇传统制瓷手工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瓷板成型手工艺也在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之内,笔者认为是在文化保护范围之内的。老鸭滩社区正是践行这一非遗技艺的社区,其虽不是什么历史悠久的遗留古迹,既不能与御窑厂的千年历史相提并论,也不能与陶溪川、雕塑瓷厂的商业繁荣比肩,但整个老鸭滩社区不带任何修饰的传统制瓷手工艺和手工艺人“与瓷共生”的生活模式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是属于景德镇特色的人文景观。在老鸭滩社区制瓷是生活的来源,制瓷是事业的全部,因为制瓷才将一些人集聚定居在此生活生产,并将生产、生活空间与文化空间互相交叠、融合。
(1)地理位置
老鸭滩地理位置具有比较优势,其靠近火车站,市中心商业圈人民广场,广场附近有金昌利陶瓷商场、国贸陶瓷城,还靠近宇宙瓷厂、为民瓷厂等,为瓷板销售带来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2)老鸭滩制瓷社区形成特点
老鸭滩制瓷区的形成是社会自发性的,没有政府的组织与管理,而且这里的手工艺人基本来自外地,他们来自九江市都昌县同一个村,都是家族连带关系来到了景德镇老鸭滩,这个村里的人都姓刘,以至于老鸭滩现在的手工艺人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姓刘。
(3)制瓷管理模式
老鸭滩制管保留了完整的传统手工制瓷模式和传统家庭式作坊管理模式,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不受拘束,非常自由,至今未发生改变。
(4)制瓷类别
老鸭滩社区所有的作坊只做瓷板这一行。的瓷板又大又平,这里除了平烧瓷板这种普通烧制外,这里还保留有几家烧制古代瓷板(竖烧)的作坊,有零星几家瓷板作坊增加了拉坯和镶器制作。这里的作坊主已经在此奉献了大半辈子,每天只做同一件事:做瓷板。老鸭滩的每一位作坊主都可谓是景德镇传统手工瓷板制作的代言人。
(5)销售模式
老鸭滩的瓷板制作坊无须找客户,基本都是客户自己找上门,从此长期合作,作坊主只要每天把瓷板做好就可以了。
(6)隐形旅游社区
老鸭滩虽然不在景德镇旅游排行榜推荐里面,但想来景德镇参观制作手工瓷板并体验釉下绘画的话,内行人都会推荐来老鸭滩,它已经成为艺术家以及陶瓷绘画爱好者的瓷板画创作之源,内行人及爱好者隐形的旅游必经之地。
(二) 老鸭滩发展中积累的问题
老鸭滩在发展过程当中,积累已久的顽疾已经慢慢凸显,经过多次访谈得知,老鸭滩的传统手工艺人并没有感觉到自己手工艺的弥足珍贵,他们称:为了生活,只能把这一行干下去,生意不好做,自己的子女不想从事这一行,并且也没有年轻人愿意每天做这份工作。这种负面思想影响下一代,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到传统制瓷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1) 缺乏对老鸭滩手工艺人有机管理
老鸭滩手工艺人虽然平凡,但他们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只不过他们没有去参与申报,但他们都熟知操作这门制瓷技术,他们就是传承的载体。老鸭滩社区对社区手工艺人(当地和外来手工艺人)基本上沒有记录,没有一个对制瓷手工艺人的档案编辑、归纳、存储的机构平台,导致后人很难去对老鸭滩的瓷板手工艺追根溯源,也导致了当地手工艺人不认可自己这门手艺。
(2)传承后继乏人
老鸭滩社区制瓷大部分瓷板手工艺人都是50岁以上,他们的子女有的已成家,有的在读大学,在问到多位作坊主会不会让下一代从事这一行时,大都数回复不愿意。当地手工艺人对自身手工艺的价值不认可,也许是手工艺人忙于生计才不能停下来好好地感受这门手工艺的文化艺术价值,甚至有些负面情绪业间接影响到了下一代,因此,老鸭滩这几年出现手工艺断层的现象。
(3)街区内绿化空间和开放空间的缺失
老鸭滩入口狭小不显眼,从进门街道直到延伸的街区内没有其他绿化空间,绿地率较低。同时,多数路段的道路狭窄坑洼,不足以形成良好的开放以及休闲空间,社区功能划分较为单一,当地居民及外来人员甚至游客没有合适的空间供娱乐和休息。环境的落后也是限制老鸭滩社区传承发展的一个原因所在。
(4)经营模式固化
老鸭滩的瓷板制作作坊基本上是薄利多销,都是靠上门的客户和长期客户去维持经营。现代化便捷的交易方式和物流服务确实在一定的时期内推动了老鸭滩的经济发展,但是老鸭滩的老套的经营模式敌不过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更新换代。近几年,大众喜爱小巧创意的生活用瓷,老鸭滩的生意不如以前那样好了,瓷板画不好卖,这间接影响到对瓷板的需求量,再加上一成不变的经营模式以及简陋的环境留不住游客长时间停留。
四、设计方案
老鸭滩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传统的生产生活空间与文化空间互相交叠,独具特色,并且制瓷文化已成为当地的“人文资源”,能有效的代表景德镇传统制瓷地域及风俗民情。因此,如何使老鸭滩传统制瓷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增强各类游客对老鸭滩的意象感知,提高在此游览体验时间和重游率?
基于此,本文对老鸭滩传统制瓷手工艺社区创意旅游策划提出以下构想框架。
(一) 设计老鸭滩Logo 门牌,制作老鸭滩旅游宣传片
老鸭滩虽然地理位置便利,但是其入口极小,去过一次的人都很难记住。因此可以设计专属老鸭滩的Logo,立在门牌处,并制作老鸭滩30年发展历程和制瓷手工艺的记录视频作为宣传片,投放在LED大屏幕上,立在老鸭滩入口处,让游客及过路人从视频中就能略微了解老鸭滩,形成广告效应。
(二)打造“老鸭滩传统瓷板成型工艺档案馆”
马学强在《档案馆文化功能研究》中提到:档案馆具有文化记忆、文化储存、文化传播、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发展等功能,并且档案馆是一种文化信息和文化物质资源,它能为文化产业提供很多服务。设计档案馆,拓展发掘其功能价值。
(1)设计老鸭滩民俗生活区
一比一打造富有老鸭滩制瓷与生活交叠的人文展示厅(包括制瓷环境、工具材料、窑炉、手工艺人蜡像、送煤气人、拉车车夫等),并且分四个季节去变换展厅布局,让游客在第一站就感受到老鸭滩的民俗风情。
(2)瓷板档案展区
展示老鸭滩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瓷板,从第一代到第五代。可分为:竖烧、平烧;煤窑、气窑;不同釉色;瓷板不同大小、各式形状等这几种类别分别进行展示。让游客感受老鸭滩瓷板工艺的发展脉络及演变。
(3)手工艺人档案展区
首先,以深度采访、拍摄、搜集文献等方式收集各作坊手工艺人的个人资料以及制作过程图片及视频,以都昌家族性传承、本地拜师性传承等分类整理成档,以纸质版、图片版、视频版进行系统展示,并且按顺序分批展示,提升当地手工艺人知名度,让当地传统手工艺人增强自我认同感与自我价值。其次,把近年来知名艺术家、高校艺术生团体、在老鸭滩各个作坊创作的过程及作品图片在档案区域内进行展示,让游客感受老鸭滩制瓷的活力。
(4)老鸭滩制瓷活动中心结合老鸭滩制瓷文化,由档案馆策划各项大型活动
①開展寒暑期中小学生亲子研学活动,感受制瓷文化的魅力;
②每年一次游客夏季踩瓷泥大型体验活动;
③每年一次老鸭滩传统手工艺人瓷板制做技艺比赛活动;
④每年一次瓷板画创作大赛活动;
⑤老鸭滩纪念瓷设计大赛活动,将获奖优秀设计批量生产并在老鸭滩旅游区销售。
(三)打造游客体验区
将100多家制瓷作坊均列为制瓷体验基地,根据游客人数情况进行分配,由导游带队去各个作坊。体验传统制瓷手工技艺的游客则由作坊主负责指导做瓷板,让游客切身体会制瓷的魅力与乐趣。另外,体验釉下绘画的游客则由作坊主提供成品坯板、青花釉下颜料和毛笔。作坊主根据游客需求可给予喷釉烧制,将成品邮寄给游客。
(四)改善绿化环境、设计休闲区域
2017年10月,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开展了“双创双修”动员大会,“双创双修” 主要任务是同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几年来,景德镇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除了城区环境整治,景德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点多、面广、线长,难度更大的情况,很容易被忽视。老鸭滩作为具有文化特色的制瓷区,绿化休闲环境对于居民和游客来说很重要,如今,老鸭滩的路面仍然狭窄坑洼,没有植被,建议在不打破老鸭滩现有自发形成的建筑布局基础上,保留老鸭滩制瓷人文景观及原住居民,将老鸭滩现有的建筑统一设计,保留地方特色与原真性,道路两旁适当地种植树木花草,并在老鸭滩街道几个分支点末端选择一处比较空旷的场地,结合老鸭滩制瓷文化,打造集景德镇当地特色饮食、住宿、陶瓷纪念品商店于一体的休闲文化广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也吸引游客驻足。
五、结语
“老鸭滩”在陶瓷界是公认的瓷板集散地,在这里购买瓷板非常便捷,大部分艺术家的创作需求都能在老鸭滩实现,发展至今,老鸭滩能顽强地存在,即证明了它的社会价值,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延续老鸭滩瓷板成型行业的传承,本文的初衷是激活老鸭滩社区的活力,让老鸭滩传统瓷板成型手工艺更好地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因而分析老鸭滩传统制瓷手工技艺资源以及老鸭滩社区文化背景,从文化创意视角对老鸭滩社区的创意旅游进行初探性研究,并做出几点创意旅游发展建议,促进老鸭滩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老鸭滩社区缺乏管理与规划,又因其发展历程较短,缺乏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其作为一种新时代人文资源,是极其珍贵的,可以借助人文资源优势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以传统制瓷手工技艺为主线,深入挖掘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活、艺术内涵,分析游客市场需求,随着时代的更新发展,不断精心做好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力图将老鸭滩传统制瓷手工艺社区打造成为景德镇的一张瓷文化名片,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老鸭滩,如此老鸭滩的传承发展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杨湖月.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6.
[2]金凯.白鹿原影视城文化创意旅游项目产品策划[J].山西青年,2018.
[3]方李莉.论“非遗”的传承与现代社会的多元发——以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复兴为例[J].民族艺术,2015(1).
[4]方李莉.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现: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的研究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6).
[5]刘静.以瓷为生:景德镇陶瓷手工艺的文化记忆建构与价值传承——以景德镇老鸭滩为例 [J].精品文艺,2019.
[6]盛李幸姿.景德镇市樊家井城中村的更新与设计研究 [D].南昌:南昌大学,2018.
[7]郭金良.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与文化再造——景德镇老鸦雄陶瓷艺术区田野考察报告 [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8]中国桂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9]纳日碧力戈.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10]方李莉.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现: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的研究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6).
[11]邬华 陈正军. 景德镇三宝瓷谷陶瓷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J].艺术科技,2017.
[12]马学强. 档案馆文化功能研究 [D].济南:山东大学,2006.
[13]王云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立档保护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作者简介:林黄山(1989-),女,汉族,讲师,泰国东方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全日制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文化艺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