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东
很多教师满足于枯燥讲解、学生机械背诵的教学方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难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思情的融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热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循序而入,逐步解决学习困惑,从而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教师要让学于生,以问题情境促主动思考,让他们在问题的指引下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以问题情境活化课堂,营造乐学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提问、解决,逐步攻克难关,激发求知的欲望。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四课第一框“青春的情绪”时,教师呈现漫画《期末考试》,并提出问题:漫画中体现了哪几种情绪?分别出现了怎样的结果?情绪对人的行为与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你的生活经历中,你遇到过哪些因情绪影响到生活的事件?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思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创设故事情境,主动融入课堂
教师要依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故事创设情境,并配合多媒体图片等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变说理教育为有趣的故事讲解,能使课堂气氛变得富有生命活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创设故事情境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以情境导课,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把控好课堂,避免出现课堂混乱,要让学生知道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四课第三框“诚实守信”时,教师引用《曾子杀猪》《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促使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三、进行角色扮演,增进学生体验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所学内容,让学生选择角色参与扮演,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促进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他们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创设角色情境,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角色所处环境,能调节紧张的课堂气氛,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教师要将舞台让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提升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所学内容,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角色。学生在扮演前要熟悉角色、认真准备,这样在表演时才会更真实、更自然。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做必要的指导,让他们顺利完成扮演任务。在学生完成扮演任务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在激励的同时也要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学生表演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老大爷、小男孩、女士的角色。通过老大爷、小男孩与女士角色的互动,再现生活场景,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增进他们的情感体验,能促进他们灵活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
四、创设辩论情境,促进深度理解
审视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枯燥讲解或借问题牵扯着学生的“牛鼻子”,难以激發学生的主动性。即使是课堂讨论,也往往是浅尝辄止,难有深度的思考。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辩论情境,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辩论,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课堂辩论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也能让他们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
学生在辩论前要搜集大量证据,在辩论时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料,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这样,教师在课前要精选辩题,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所学内容选择难度适当、富有挑战性的辩题。辩题要有趣味性,能引发学生搜集、辩论的兴趣,能吸引他们用所学的理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要广泛搜集、整理资料,并向老师征求意见。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时,教师设置辩题“网络有利”与“网络有弊”,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观点选择正方或反方,并积极地进行准备,在课堂上开展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