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珏
生命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由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身心发展不成熟,以及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初中生的生命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学者们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但他们都一致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贯穿人生命全过程的教育,是一种既来源于生活又贴近生活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珍爱及敬畏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因此,笔者在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研究。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容易出现叛逆心理,近些年偶有中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等伤害生命的事件发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可以让他们認识到生与死的客观规律,还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懂得生命至上,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因此,强化初中生的生命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对促进初中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问题产生原因
1.初中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
一方面,由于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的不足,很多初中生不能全面地认识生命,甚至还会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生命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的年龄阶段,虽然他们的直觉思维等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但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不成熟。也就是说,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
2.教师对生命教育没有发挥关键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导向和引领作用,教师的生命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的高低对初中生的生命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缺乏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从访谈中可以了解到,有些道德与法治教师对教材内容没有深入研究,把生命教育的内容简单化,变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导致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较差。另外,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及教学方法的运用还存在不足之处。
3.学校对生命教育不够重视。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些学校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不足。从访谈中了解到,有些学校对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活动开展得比较少,为了提升学校的升学率,重视学生的分数,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不够重视。长此以往,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学生生命教育、生命成长及道德品质的重视程度,这样的学校教育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策略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第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深刻感悟生命。由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身心发展不成熟,所以,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使其感悟生命的价值。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这有助于学生思考“我从哪里来”,进而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感悟生命的宝贵。第二,引导学生关爱生命。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时,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探讨这一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让学生懂得生命之间的联系,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更加珍爱生命。
2.教师要提高生命教育教学能力。
第一,要更新生命教育理念。教师不仅要学习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树立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生命教育教学工作,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重在引导。第二,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究,挖掘生命教育的资源。一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既要尊重教材内容、全面梳理把握教材内容,也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要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知识体系及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在各部分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使教材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二是挖掘教材中关于生命教育的隐性资源。教材中有许多“方法技能”“相关链接”和“阅读感悟”这样的知识链接,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就蕴含其中。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合理利用网络”中,关于网瘾的产生的相关链接中就包含有生命健康教育的内容。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中的“阅读感悟”中的两则故事就蕴含着关于亲情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隐性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三是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补充自然生命教育的内容,培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拓展死亡教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明白生老病死是生命发展的规律,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当前的生活,更加珍爱、尊重、敬畏生命。第三,丰富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创造性地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运用,让课堂“活”起来。一是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一些符合时代特点及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积极健康的生命教育熏陶,提升学生感知生命、敬畏生命的能力。例如,在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有关2020年疫情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引发感悟,在疾病面前,人的生命是很脆弱的,因此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二是运用实践教学法。新课程改革强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更加注重学习内容的实践性。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道德与法治学科更是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
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可以借助班会等开展有关生命教育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中涉及了“生与死”的内容,如果教师仅仅运用讲授法给学生讲授“由生到死”这一过程,因为太过于抽象,学生会很难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视频,可以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这一过程的视频,也可以是动植物的生长及死亡过程的视频,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生命自然发展的规律。
3.学校应丰富生命教育的开展形式。
第一,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例如,学校可以在宣传栏张贴关于生命教育的报道、插画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还可以通过黑板报的形式进行生命教育,让各个班级设计与生命有关的黑板报。第二,开设有关生命教育的专题讲座。学校举办有关生命教育的主题讲座,不仅能让教师和学生学习校园文化之外的丰富资源,还可以从学校这个大的层面上给教师和学生一些暗示,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从心底里重视生命教育。例如,可以举办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有关逃生技巧的主题讲座,关于校园欺凌的主题讲座,或直接以生命为主题的讲座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短暂的,从而使学生学会珍爱、尊重、敬畏生命。第三,积极开展有关生命教育的活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生命教育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生命成长的过程及生命的意义。例如,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守护生命”,课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查阅资料一起交流讨论应对火灾、地震等常见灾害的方法。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火灾逃生安全演练、地震逃生安全演练使学生将课堂知识的学习和课外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