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深度参与班本课程的“三维同频”策略

2022-04-02 08:19嘉懿邢艳丽浙江省海宁市机关幼儿园
幼儿100 2022年12期
关键词:班本班级家长

文/嘉懿 邢艳丽 浙江省海宁市机关幼儿园

班本课程是班级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所共同建设课程、探索学习的动态过程,而家长作为课程实施中最基本的人力资源,以其具有多元性的优势成为了幼儿园身边的“活”资源,是推动幼儿身心成长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让家长参与规划幼儿的学习,不仅在为幼儿的发展增值,也在为家长的发展增值。家长的职业资源能够弥补教师在其他专业上的不足,丰富教学体验形式,在引领家长参与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仍然存在着以下一些常见的问题。

1.家长对教育视角尚不明确。

如今,很多不同年龄的家长对如何具体地去尊重和引导幼儿的行为还不太明确,家长对儿童视角的解读浮于表面,不太理解班本课程,对班本课程缺乏主动性,因此,造成了家园共育的脱节。

2.家长对亲子互动有距离感。

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助教,是幼儿园最常见的家园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家长能进一步了解到幼儿的在园表现和行为习惯。但在参与此类活动时,部分家长与幼儿互动比较生硬,在无形中与幼儿产生了距离感,间接导致了幼儿对当下活动的兴趣流失。

3.家长对课程评价略显被动。

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参与评价能让幼儿感受到被珍视和在意,也是促进班本课程高效推进的重要因素。在回收的评价中我们发现,有的只是完成了“打钩”任务,有的缺少具象的正面内容,有的隐含了过多期望或幼儿的负面表现,家长只是把评价当作任务去完成。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可能跟很多因素相关,比如家长对班本课程的不了解,导致一味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情,忽视了幼儿自发的学习以及自身对幼儿成长支持的重要性。又如,部分家长持有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在与幼儿互动时缺乏有效技巧,降低了幼儿对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等。为了让家长能深度参与到班本课程中,调动其成为班本课程实施共同体的主动性,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如下策略。

一、热点同频,看得见儿童

结合自身的专业教育视角,教师可以通过多元的形式向家长展现更多班本化课程的儿童视角。让家长看到基于儿童视角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学习的引领,以掌握基本的儿童观察法为宗旨,向家长宣讲科学的幼儿立场,即以儿童的立场去看待事物,与幼儿相处要用理解尊重和民主平等的态度,把幼儿当作有能力的个体去看待。

(一)活动细节记录,引发关注

在班本化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发布的班级圈活动信息对家长理解班本课程尤为重要。教师应尽可能聚焦活动由来或活动过程中来源于幼儿的对话、现场表现以及后续兴趣延伸与家长做分享,引导家长看到和关注幼儿的兴趣、学习和经验。

例如,在蜗牛课程的前期,我们通过图文的形式在班级群分享了幼儿发现蜗牛过程中的幼幼互动和师幼对话,并在最后附上一段教师对儿童视角的解读,家长在留言中表示:“幼儿间原来也会有如此精彩的对话。”

结合课程中的活动照片或视频,用文字描述幼儿对话(行为)、活动来源(或意图),加以对幼儿兴趣、经验和教师思考、支持的解读分享,能让家长更聚焦在幼儿的行为上去尊重和理解幼儿的世界。

(二)班级事件梳理,看见儿童

班本课程的生发和生长往往由一系列偶发事件组成,教育契机后的有效支持对家长来说并非易事。教师应注重过程性事件的积累和梳理,用故事或短文等方式将班级课程主题共享给家长,让家长看见幼儿经验与生活的联结、探究幼儿的兴趣和经验的流动。教师应结合反思性思维对活动事件进行价值甄别、资源筛选、后续活动的规划预告等,让家长看到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激发家长参与课程做好情感准备。

(三)挖掘活跃家长,智慧辐射

研究表明,激发家长的自我效能感,家长就更有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自然的学习体验。智慧家长往往有着敏感的教育意识,在课程推进中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教师通过截取家长在班级圈发布的亲子行动,将这些积极参与的家长作为典范,在班级群中分享来自智慧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课程的好方法,鼓励其他家庭参与互动,形成经验交流辐射圈。

表一 以“蜗牛”班本课程为例

二、动态同频,看得懂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从而实现最有效的家园合作共育。”家长不仅是课程是支持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我们需要与家长、幼儿共建课程实施共同体。

(一)课程理念共享,深层碰撞

《儿童发起的游戏和学习》一书中提到,让家庭有意义地参与课程计划、评价和决策对儿童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以真正的伙伴关系促进信息的双向流动。家园共育体现在理念的同步上,除了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观外,定期与家长进行想法交流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班本主题“玩具总动员”后期,我们在主题开展前就在班级群向家长分享了幼儿对恐龙玩具的兴趣导向,以及后续玩具巡游会的计划,以平等合作的态度邀请家长们成为课程的议员,参与巡游会幼儿服装的讨论。

定期与家长通过班级圈、班级群、家长沙龙等途径支持家长大胆表达想法、对活动进行决策,能让家长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成为幼儿学习的一部分,更愿意主动参与课程。

(二)实施策略共探,赋权家长

家长进课堂、社区朋友圈作为参与课程的途径,能够有效拉近幼儿与家长间的距离。教师事先与家长做好沟通与指导,提供适当的互动技巧支持,能够避免过于深奥、枯燥、混乱的教学现场。

例如,在班本课程“预防传染病”的主题中,我们引入了医生家长资源,利用线上和线下让家长了解当下幼儿的年龄特点,共同预设了助教环节中的关键引导语,创设了游戏情境,以体验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了常见的仪器。

家长进课堂时教师更应关注的是社会情感的教育价值,以创设情感环境为基础,事先与家长共商活动流程,引导家长用适宜幼儿学习的方式去展开互动。

(三)游戏深度体验,同频共振

游戏是幼儿的功课,游戏是课程最基本的活动。想要让家长快速理解教育中的游戏精神,亲身体验参与比说教直观得多。幼儿只有在感受到课程活动的快乐时,才能进一步理解课程的意义。家长融入班本课程的形式不应只局限于集体教学,而应设立更多形式的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或观摩由课程游戏化衍生的游戏实践场,直观感受幼儿玩与学之间的互融。

表二 家长参与班本课程的形式范例

三、评价同频,看得到成长

《纲要》明确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族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可见,课程评价的主体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家长积极有效地参与课程评价是幼儿成长和课程发展的“助燃剂”。因此,提升家长现场观察的专注力,激发家长主动记录的意愿,在家长、幼儿、教师之间形成具有反馈性的循环,让家长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是有必要的。

(一)征集家长感言,为爱发声

实践表明,家长参与课程评价的能力受家长的教育程度、职业背景、社会地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基于家长之间的差异,为使不同背景的家长都能参与课程评价,教师应该从易到难为家长创设多种参与途径。

例如,在家长开放日中,邀请家长用现场活动照去记录活动感想,并及时将家长的评价进行整合,传达给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来自家长的重视与肯定。相较于纸质的评价表,这一评价方式深受家长和幼儿的喜爱。

面对班级里一些平时不太善言辞的家长,我们通过搭建文字平台,以爱为名向家长征集活动所感,收集家长对活动的想法或建议,从而建立双向评价机制。

家长参与班本课程评价的路径范例图

(二)回顾课程亮点,纪念成长

随着科技的发展,公众号、美篇、秀米、博客等软件为班本课程的历程提供了直观的展示平台。成果展示是课程评价的环节之一,通过图文的形式梳理班本课程的精华,与家长和幼儿共同回顾系列活动。

例如,转发班本课程电子册至班级群,感谢和回顾家长们在参与班本课程中作出的贡献,支持家长在评论区自由发表观点,营造宽松自由、互相学习、互相思考的互动氛围。

这不仅让家长感受到一路走来共同参与班本化课程的成就感,而且基于儿童视角的表达和成人思考的部分,能进一步深化家长对课程的理解。

(三)共筑美好愿景,双赢前行

《幼儿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实践:班本化课程》一书中提到,要珍视家长资源的价值,努力寻找到家长和课程双赢的合作方式。在班本主题开展前应邀请家委会成员共同讨论与课程有关的场地资源,在课程开展中和后期与具有专业优势的家长探讨课程的学习形式;定期召开线上和线下的家长沙龙,分享课程故事与课程价值等。

教育需要有双赢的思维,只有当家长对班本课程有所期待,真正感受到班本课程的力量和教师专业的魅力时,才会自愿、主动地加入到课程评价中来,只有信任教师的教育理念才会愿意共筑教育的美好愿景。

总之,教师引导家长卷入班本课程的每一个行动,都考验着教师的专业能力,这意味着不仅要会做课程,而且要会分享课程,邀请家长参与课程思辨、课程决策和课程评价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体现,只有家园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推动幼儿全方面发展。

猜你喜欢
班本班级家长
构建适宜性的幼儿园班本课程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班级“四小怪”
利用园本研修提升教师班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班级英雄
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