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分析卵泡期和黄体期不同FecB基因型小尾寒羊垂体转录组,发现了垂体组织中调控FecB突变母羊排卵的关键lncRNAs及其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内分泌学前沿(FrontiersinEndocrinology)》上。
FecB是影响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但FecB基因在垂体组织中调控排卵数的机制尚不明晰。因此,本项目以FecB突变型(BB)和野生型(WW)两种基因型小尾寒羊母羊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了两种基因型母羊卵泡期和黄体期垂体组织样本,并对样本进行了转录组分析。同时,研究人员还构建了两种基因型母羊排卵的基因互作通路,并进一步对重要通路中关键基因进行了表达研究。研究表明,FecB突变后卵泡期MSTRG.125392、MSTRG.125394、MSTRG.83276和MSTRG.55861等lncRNAs以及黄体期LOC105613905、MSTRG.81536和MSTRG.150434等lncRNAs可通过顺式或反式调控其靶基因发生表达变化,进而诱导FecB突变母羊产生更多成熟卵泡。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垂体在FecB突变条件下调节母羊排卵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解析绵羊高繁殖力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肉品加工与品质调控创新团队揭示托盘和真空包装羊肉菌群消长和挥发性腐败标志物变化规律。该研究发表于食品领域Top期刊《FoodMicrobiology》(IF:5.515)上。
腐败菌的生长繁殖是造成生鲜肉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明确贮藏过程中菌群消长规律、筛选腐败标志物对表征生鲜肉新鲜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羊肉中挥发性腐败标志物(volatilespoilagemarkers,VSMs)及其与腐败菌的关系尚不明确。
本研究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托盘包装和真空包装羊肉贮藏过程中菌群组成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的变化。结果表明,4℃贮藏时,托盘包装羊肉货架期不足10天,真空羊肉货架期不足28天。假单胞菌(Pseudomonas)是托盘包装羊肉中的优势腐败菌,乳杆菌(Latilactobacillus)和乳球菌(Lactococcus)是真空包装羊肉中的优势腐败菌;Pseudomonas和Latilactobacillus分别在托盘和真空包装羊肉贮藏末期的VOCs图谱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1-辛烯-3-醇、1-己醇、壬醛、甲氧基苯肟、2,3-辛二酮、乙偶姻和1-戊醇可作为托盘包装羊肉的VSMs,乙偶姻、1-己醇、2,3-辛二酮、己酸、1-辛烯-3-醇、壬醛、己醛和2,3-辛二醇可作为真空包装羊肉的VSMs。本研究可为表征和预测羊肉新鲜度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