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荣
(大连市口腔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近年来,由于受到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变化、口腔卫生等因素的影响,牙周炎发病率逐渐增长[1]。这类常见口腔疾病具有典型进行性特征。如牙周炎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治疗,直接危害是影响牙齿的稳定性,包括咀嚼功能、美观和发音。牙周翻瓣术是牙周炎经基础治疗后,仍有深牙周袋(PD>6 mm)并有骨组织形态变异(如骨下袋)等而采取的临床干预的重要方法,其可通过显露病变牙槽骨、根面操作,为病变区域的清创工作提供便捷。牙周翻瓣术主要指使用不同的手术切口分离牙龈及其下方组织,从而使其形成牙龈组织瓣,将病变区域的牙槽骨以及牙根充分显露出来,更好地为清创和后续治疗提供便捷[2]。在将病变组织和牙石菌斑刮除后可以将牙龈瓣进行复位并缝合,从而更好地消除牙周袋。牙周翻瓣术主要是要牙周炎以及牙菌斑聚集而引起的牙周炎,菌斑宿主对于病菌的免疫会直接影响牙周炎的严重程度,所以目前针对牙周炎的治疗需要彻底消除其存在的致病因,也就是牙菌斑[3]。而常规清理牙菌斑主要是以洗牙和刮除为主,但牙周炎的病理性改变主要是由牙龈以及其上皮牙根方向出现的牙周袋而导致的[4]。牙周袋会使牙龈下方牙槽骨逐渐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加速牙周带和骨吸收出现的骨缺损,同时也会加速菌斑的积累,影响后续治疗难度。对于一些患有骨缺损的或是牙根分叉病变的患者,单纯通过基本的牙周处理治疗很难彻底清除,所以这时应该采取牙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而牙周翻瓣术属于目前治疗牙周袋最为广泛的一种手术方式[5]。但由于这一干预方法形成的创伤较大,需借助适宜的护理管理方案进行配合。为确定牙周翻瓣术患者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本研究针对74例患者进行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4例牙周炎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牙周炎诊断标准。②初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牙槽袋深度高于6 mm。排除标准:①伴其他口腔疾病者。②无法配合牙周翻瓣手术及护理工作者。其中,男45例,女29例;年龄(40.9±14.3)岁;病程(7.20±2.80)d;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者17例,大专33例,本科及以上者24例;发病位置:左侧发病者 30例,右侧发病者28例,左、右均伴牙周炎者16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干预 ①宣教干预。以通俗语言向牙周炎患者介绍牙周翻瓣术,讲解实施该手术的意义。耐心解答牙周炎患者关于手术疼痛程度、手术时长、预期效果等方面的疑问,以促使牙周炎患者建立正确认知,并达到良好的生理、心理准备状态。②心理支持。对于表现出焦虑、紧张情绪的牙周炎患者,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干预、想象放松等,恢复情绪稳定。③术前准备配合。常规消毒口腔诊室,调节合适室温。按照牙周翻瓣术要求准备相应手术器械、药物,检查牙周翻瓣术中所需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包装是否完整,以防出现院内感染。陪同患者进行牙片检查、血液血象检查,告知患者上述检查的作用。嘱患者术前刷牙,摘除义齿,常规清洁面部,用氯已定漱口水漱口1 min,进行口内消毒。
1.2.2 术中干预 ①体位干预。辅助牙周炎患者取仰卧位。主动询问牙周炎患者舒适度,通过于患者颈部、腰部放置软枕等方法,提高患者体位舒适度,以防牙周炎患者不适应长时间手术而出现随意变更体位行为。②器械配合。常规辅助牙周炎患者戴好帽子、以爱尔碘对口周皮肤进行口外消毒,铺消毒洞巾,进行口内消毒。调节口腔诊室光线亮度。常规准备牙周翻瓣术所需相应药品、手术器械,合理摆放,以缩短术中器械配合时间。③维持术野清晰。麻醉生效后,配合医师操作,经牵拉面部皮肤、止血、吸唾液等操作,维持牙周炎患者牙周袋术区视野的清晰度。医师经牙周袋内皮切口分离根面、牙槽骨时,术创出血较多,及时实施吸唾、止血干预,以确保牙周炎患者根面、牙槽骨组织的充分显露。④降温干预。医师以球钻修整患者牙槽脊骨面时,牙周炎患者骨面迅速达到高温状态。为保障手术顺利实施,需及时于患者骨面滴注适量冷生理盐水,实现降温目的。此外,术中持续给予患者吸唾、吸水支持。⑤清创干预。整骨后进行清创时,以注射器给予牙周炎患者生理盐水清创,确保术创结石、血块及骨屑等组织的充分清除。⑥创面缝合配合。清创完成后,为医师提供缝针、缝线等物品。医师缝合创面时,及时辅助医师清除创面渗血,保持术创的相对清晰。缝合完成后,协助医师剪线。⑦牙周塞治剂加压配合。医师将适量牙周塞治剂敷于牙周炎患者创面时,立即以清洁湿棉签进行加压干预,促进牙周塞治剂向牙间隙的充分渗入。
1.2.3 术后干预 ①术后宣教。牙周翻瓣术结束后,耐心为患者讲解术后创面保护、饮食管理等注意事项,并为患者发放注意事项提示卡,以确保患者术后能够合理做好自我管理。②复诊管理。向牙周炎患者强调复诊的必要性,参照既往牙周翻瓣术患者的恢复经验,与牙周炎患者约定复诊时间。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的手术状况;观察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状况;分析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疼痛状况变化,二者分别以焦虑自评量表(临界值:50分)、视觉模拟评分(得分与疼痛程度正相关)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3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1 手术状况 74例患者的牙周翻瓣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0%。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效果(n)
2.2 治疗效果 经牙周翻瓣术干预后,74例患者出血指数为(1.91±0.15),而探针深度则为(3.38±0.74)mm。术后,牙周炎患者的疼痛、牙龈红肿、牙周袋溢脓等症状均消失。
2.3 焦虑及疼痛状况 护理前,牙周炎患者焦虑(52.39±5.17)分、疼痛(4.91±1.28)分;护理后,牙周炎患者焦虑(46.19±4.32)分、疼痛(2.57± 0.69)分。牙周炎患者护理前焦虑、疼痛评分均高于护理后(P<0.05)。
表2 焦虑及疼痛状况(分,±s)
表2 焦虑及疼痛状况(分,±s)
目前,随着牙周炎,尤其是重度牙周炎接诊量的增加,这类患者的临床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6]。牙周翻瓣术是一种经典术式,其干预牙周炎的原理为:经患者牙周袋内壁上皮切口,翻开黏骨膜瓣,显露牙周炎患者病变区域的牙槽骨、根面组织,为引发炎性反应组织(坏死组织、牙菌斑、牙结石等)的清除创造良好环境[7]。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类型牙周及牙髓病变较为常见,患者临床表现为牙髓感染症状、存在牙齿松动情况、牙龈易出血、肿痛、存在脓液溢出,此类疾病绝大多数为患者牙周受到细菌感染所导致病变,会通过侧支根管和牙小管不断扩散,最终出现牙周及牙髓联合病变[8]。随着近几年来大众对于牙周病变的不重视,饮食作息不良,导致牙周及牙髓联合病变发病率逐年增加,若在牙周及牙髓联合病变早期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治疗,那么会伴随着病情发展最终拔除牙齿,影响患者其自身咀嚼功能[9]。当下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临床存在多种治疗牙周及牙髓联合病变的方法,而其中最为有效的则是牙周翻瓣术治疗,牙周翻瓣术可以提升效果,而且在术后接受正确的护理能够加速患者预后。临床治疗中对于此类牙周及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主要是采取病变根治的方式,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根管治疗牙周治疗等,但是不同的治疗方案其治疗有效性存在着一定差异。目前牙周翻瓣术属于临床中治疗牙髓感染的主要方式,能够更好的将牙周炎患者其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保持到标准范围内,牙周翻瓣术可以通过切除分裂牙龈组织来消除牙周带或使其变小,从而清除牙槽骨深部存在的组织感染物,避免后续复发。根据既往经验,在采用牙周翻瓣术干预牙周炎期间,部分患者容易因担心手术刺激、术后疼痛等,而表现出情绪波动及不配合行为[10-11]。上述状况对接受牙周翻瓣术干预牙周炎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牙周翻瓣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为保障牙周翻瓣术的顺利实施,同时促进护理干预作用的发挥,可参照牙周翻瓣术的特征、牙周炎患者的护理需求,合理设计配合及护理干预方案。在术前阶段,主要通过牙周翻瓣术宣教、心理干预等措施,确保牙周炎患者达到良好准备状态;术中阶段,根据牙周翻瓣术进展,及时为医师提供器械配合及创面清洁配合,尽量缩短牙周翻瓣术时长,并保障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术后阶段,再次面向牙周炎手术患者开展宣教干预,促进患者对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知识的掌握,进而保障牙周炎患者的术后康复状况。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翻瓣术管理中,配合及护理干预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①稳定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一方面,牙周炎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容易诱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形成;另一方面,患者对牙周翻瓣术安全性、疼痛状况等的担忧,也容易加剧其情绪波 动[12-13]。引入配合及护理干预后,牙周炎患者可在术前心理支持、宣教干预等措施的影响下,逐渐恢复情绪稳定。②为牙周翻瓣术的实施提供支持。配合及护理干预将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翻瓣术作为制定围手术期管理方案的依据。随着该方案的实施,其对牙周翻瓣术的支持、配合作用逐渐得到良好发挥。上述作用是保障牙周炎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基础。③缓解疼痛状况。牙周炎患者的疼痛原因较为复杂[10-11]。实施配合及护理干预后,该方案可经心理干预途径提升牙周炎患者的耐受;而该方案对牙周翻瓣手术时长的控制作用,则可减少手术创伤,间接缓解牙周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本研究提示:护理后,牙周炎患者的疼痛(2.57±0.69)分,低于护理前(P<0.05)。④提升患者满意度。于牙周翻瓣术中引入配合及护理干预后,该方法可确保牙周炎患者稳定情绪、提高手术效率、保障手术效果、缓解疼痛等需求的充分满足[14]。在此基础上,牙周炎患者的满意度水平也可随之改善。
综上所述,宜于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翻瓣术中,引入配合及护理干预,以借助上述干预方案的支持作用,促进牙周翻瓣术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全面改善患者的典型牙周炎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