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璇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制动,长期维持一个体位,皮肤长时间受压迫,进而影响机体的静脉血流流速,更容易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肺部感染或者泌尿系感染等[1-2]。一旦出现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负担,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为此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并发症进行积极有效预防干预是确保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快速恢复的关键,同时也是护理重点。但基础骨科护理措施效果有限。有研究报道,术后注意护患沟通、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可减少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3-4]。个性化护理模式指根据既往经验,结合患者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一系列的科学有效护理干预,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获得更好的护理结局。本研究比较了个性化护理模式与基础护理措施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纳入标准 ①患者有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且符合下肢骨折手术相关指征;②经影像学技术如CT或者MRI等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③下肢单一部位骨折者;④骨折后24 h内入院接受治疗。
1.2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认知沟通障碍或者言语功能障碍者;②确定为严重精神病或者有精神病史者;③合并严重脏器,如心、脑、肝、肾等病变者;④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者。
1.3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6年4月—2020年4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下肢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33例,女37例;年龄57~78(70.4±3.8)岁;骨折类型:胫骨平台骨折12例,髌骨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6例,胫腓骨骨折10例,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1例。研究组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58~79(71.4±3.8)岁;骨折类型:胫骨平台骨折14例,髌骨骨折13例,股骨干骨折18例,胫腓骨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下肢骨折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及相关伦理要求。
1.4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 实施骨科基础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的健康教育支持,主动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向患者介绍有关下肢骨折的预防护理要点等;主动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支持,包括术前、术中与术后心理开导,鼓励患者战胜疾病进而缓解不良心理状态等;适当给予体位护理支持,指导辅助患者摆放正确的体位;最后给予出院干预,告知院后恢复期的注意事项,并叮嘱患者要按时回院复诊检查等。
1.4.2研究组 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成立针对下肢骨折的个性化护理小组,护理组长由骨科护士长担任,主要负责整个护理流程及相关环节的质量问题,同时落实护理实施中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等。针对北京积水潭医院近4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总结,依据结果组织成员进行下肢骨折并发症的预防讲解及训练。下肢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等,针对以上情况制定符合患者要求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及步骤如下:①针对肺部感染的个性化护理支持。a.对患者可能出现肺部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个体因素、有无误吸情况或者医疗操作等因素,评估后再予以针对干预;b.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汇报并辅助医师处理;c.积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口腔护理、排痰护理支持等,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痰或者咳嗽等,若有必要可以采取体位引流或者相关排痰措施(如震动排痰等);d.对患者进行肺部感染预防知识宣教,鼓励患者加强肺部锻炼,叮嘱患者戒烟,减少劳累,避免熬夜或者贪凉等不良行为习惯等。②针对压疮的个性化护理支持。a.分析下肢骨折患者的皮肤状况,予以针对性护理;b.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气垫床;c.护理中需要按时帮助患者翻身,勤于检查患者的皮肤状况,并做好记录,方便交接护士正确落实护理内容;d.于术后24 h、72 h以及术后1周,依据皮肤记录状况对患者进行压疮的评估,总结护理经验并持续对患者压疮情况进行监管护理;e.对患者积极进行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制订营养计划并定期对患者的营养效果予以评估,以便提高患者免疫力进而提高患者皮肤的抵抗能力。③针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个性化护理。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低危、中危以及高危3种情况,针对性给予预防措施,可酌情进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口服抗凝药物或者阿司匹林等。④针对泌尿系感染的相关护理干预。确保饮水量在2 000 mL/d以上;导尿管留置期间确保无菌操作;术后尽早拔除尿管,鼓励患者及早排尿,并做好保暖措施等。
1.5观察指标 2组均干预2个月后进行各项数据分析比较。①记录2组患者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②采用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5],评估项目主要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情绪功能,每个维度的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③应用北京积水潭医院制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进行测评,评分低于72分为不满意,72~86分表示满意,分数大于86分为非常满意,总护理满意度为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2.12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肺部与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下肢骨折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2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SF-36量表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体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2个月后,2组患者以上各维度评分及总体评分均提高,且研究组患者各维度评分及总体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下肢骨折患者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在3个月以上,老年患者愈合时间更长,同时多数患者回避骨折肢体的活动,对疼痛恐惧,选择长时间卧床,严重影响患者的肌肉恢复,也对关节的正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患者出现诸多并发症,如肺部与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7]。为此临床需要予以更加全面科学的护理方案,通过良好护理支持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个性化护理模式则是根据临床经验针对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有效方案进而实施的一种护理模式,以患者为护理核心。该模式重视患者的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护理流程更完善,通过不断对护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评估总结,最后为患者提供最佳方案。
表2 2组下肢骨折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下肢骨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比较 例(%)
肺部感染是下肢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老年人发生概率更高,可能与其长期卧床、机体免疫力差等因素有关[8]。易德坤等[9]报道,手法叩击、机械排痰及二者联合应用均可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本研究中研究组给予个化性护理干预,结果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个性化护理模式在降低肺部感染方面有一定优势。因个性化护理充分考虑了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有针对性实施预防护理方案,例如长时间卧床、吞咽功能问题、咳痰能力以及考虑到误吸情况等,针对这些问题制定详细护理内容,同时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沟通,注意患者口腔护理,纠正患者以往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呼吸锻炼,提高患者肺功能等,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患者及家属对肺部感染的预防能力。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给予合理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压疮的发生率[10-11]。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干预,通过不断观察,发现问题并总结问题最终制定符合个体化的护理方案,从而确保了护理步骤能够更好地落实,进而达到护理目的。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多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近年随着对护理干预重要性的认识加深,护理措施的介入研究增多,发现术后早期给予综合护理、针对性护理均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12-14]。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通过有效的健康指导、功能支持、质量管控等,促使各项措施得到真正落实,同时通过风险评估,可以不断改进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护理内容,提高了护理的执行力,从而达到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目的。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文献[15]报道相符。证实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降低患者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这与针对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护理导尿管、缩短留置时间等有关。通过个化性有效护理支持,患者各项并发症减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研究组患者的各项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措施通过个性化的支持以及规范化的服务,可明显降低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也为临床有关护理方案的制订以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利益冲突: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