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言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影响

2022-04-02 03:25吴丽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2期
关键词:失语症康复训练针刺

吴丽丽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中医医院康复科 三明 365599)

失语症为临床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往往表现为语言交流障碍、对语言符号的表达或理解障碍,或写字、阅读能力下降等,使其难以与人交流,也不利于其他功能障碍的康复[1]。因此,尽快开展康复干预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意义重大。目前临床对于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常规治疗以言语功能训练为主,虽对患者语言功能改善有一定疗效,但单一的言语功能训练对整体康复效果提高作用仍有限。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2]报道,针刺治疗能够增加颅脑局部血流灌注,为神经再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进而有利于促进受损神经的恢复。本研究将针刺治疗用于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治疗,观察针刺治疗联合言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3]中相关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符合《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的编制与常模》[4]中运动性失语症、感觉性失语症、命名性失语症的相关诊断标准;首次发病;脑卒中病程在12个月内;意识清醒,母语为普通话,且以往无语言沟通障碍,视听功能正常;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意识不清或生命体征不稳定;伴有颅脑肿瘤、咽喉部疾病等非脑卒中所致的失语症;伴有精神类疾病史;伴有晕针史,或拒绝针刺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52~75岁,平均(63.07±6.78)岁;卒中病程0.5~5个月,平均(2.72±1.41)个月;卒中类型,脑梗死22例,脑出血19例;失语症类型,运动性失语15例,感觉性失语14例,命名性失语12例。观察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55~75岁,平均(64.29±5.87)岁;卒中病程0.5~6个月,平均(3.28±1.59)个月;卒中类型,脑梗死24例,脑出血17例;失语症类型,运动性失语18例,感觉性失语13例,命名性失语1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1-08)。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开展言语康复训练,主要采用Schuell刺激法。口腔发音训练:先指导患者进行鼓腮、噘嘴、圆唇、弹舌等构音器官肌肉训练,每次训练5 min。然后进行韵母、声母训练,逐渐过渡到近似音训练,每次训练5 min。口语表达训练: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单字重复练习→复述词汇→图片命名→跟读日常词汇等,每次训练10 min。在此过程中多鼓励患者,提高其训练信心。文字表达训练:主要进行抄写、描写、听写练习,每次训练10 min。听理解训练:听辨音练习、词-图匹配练习、执行指令训练等,每次练习10 min。阅读理解训练:指导患者朗读单词、句子、短文等,每次练习5 min。书写训练:指导患者书写简单的字词、熟悉的名字等,再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指导其逐步进行填词、短文书写练习,每次练习5 min。在上述基础上,运动性失语患者还重点进行阅读、表达方面的训练;感觉性失语患者重点进行复述、理解方面的训练;命名性失语患者重点进行口头称呼、文字理解方面的训练。每周训练5次,在训练过程中注意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影响患者的注意力。

1.2.2 观察组 采用言语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针刺治疗包括头针,咽后壁点刺,舌下金津穴、玉液穴点刺放血,穴位针刺留针4项内容。头针:患者取坐位,消毒针刺部位皮肤后,取一次性无菌毫针(云龙牌,0.25 mm×40 mm,苏械注准20142270226),与头皮呈10°~20°快速刺入颞前线、顶颞前斜线下2/5头皮下,刺入1.0~1.5寸后,与头皮平行捻转针柄行针,得气后持续捻转2~3 min,随后留针60 min,每10分钟捻转1次毫针。与此同时,在留针期间开展言语训练,方法与对照组一样。咽后壁点刺:患者取坐位并张口,医师利用压舌板将患者的舌体向下压以充分暴露其咽后壁,然后应用一次性无菌毫针(0.30 mm×75 mm)快速在患者的咽后壁点刺8~10个点。舌下金津穴、玉液穴点刺放血:实施前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医师利用压舌板将患者的舌体向上颚部轻压以使舌下静脉暴露,使用长0.45 mm×16 mm一次性无菌注射针,于金津穴、玉液穴快速点刺,使其出血,并指导患者用力吸吮吐出血液,直至无血液后再用生理盐水漱口,每周一、三、五各1次。穴位针刺留针:穴位选择风池、完骨、天柱、廉泉4个穴位,用长0.25 mm×40 mm一次性无菌毫针直刺1.0~1.5寸,得气后行补法行针1 min,留针30 min,每10分钟行针1次。每周针刺治疗5次。两组均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5]:治愈,语言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或其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4]分级改善至少3级以上;显效,CRRCAE分级较治疗前提高2级;有效,CRRCAE分级较治疗前提高1级;无效,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RRCAE、实用性语言交流能力(CADL)[6]以及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SAQOL-39)[7]评分。其中CRRCAE评分主要对患者的理解、阅读、复述、书写等语言功能进行评估,总分越高表示言语障碍越轻。CADL量表是对患者日常生活交流功能的评估,分值愈高交流能力愈好。SAQOL-39量表主要包括生理、心理、沟通3个方面的内容,总分愈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愈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予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予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CRRCAE、CADL、SAQOL-39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CRRCAE、CADL、SAQOL-39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x±s)

3 讨论

言语功能训练是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主要是对患者的听觉、视觉、语言发育系统进行刺激训练,使其残存的语言功能获得最大程度地发挥,进而促进语言功能恢复。其中,Schuell刺激法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基础的失语症康复方法,其通过对患者的听觉中枢进行刺激-反应-反馈,促使患者语言中枢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能够被有效激活,最大限度上重建和恢复患者的言语符号系统功能[8]。然而,脑卒中患者往往存有不同程度负性情绪、认知障碍等问题,康复治疗配合度不高,因此单纯进行言语康复治疗难以获得预期效果,需联合其他康复治疗手段。

失语症归属于中医学“喑痱、舌强”范畴,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发生失语症的病机主要是瘀血、痰浊等蒙蔽神窍,造成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舌体失于濡养,可出现舌强、言语不利等症状[9]。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病位主要在脑和舌,其治疗宜调理气血、活血散瘀、醒脑开窍。本研究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在言语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RRCAE、CADL、SAQOL-39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可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所用到的针刺治疗包括头针、咽后壁点刺、舌下金津玉液穴点刺放血、穴位针刺留针。目前已有研究[10]证实,针刺头部穴位有醒脑开窍、调节脏腑阴阳的作用。头针是以中医针灸经络理论作为基础,并依据人体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原理,针刺头皮针标准治疗线—颞前线、顶颞前斜线下2/5,该部位可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使其皮质层快速建立侧支循环,进而有助于增加颅脑局部血流灌注量,进而激活语言中枢功能受损的神经细胞,并激活周围神经细胞代偿,促进脑卒中后损伤的神经细胞修复,进而利于语言功能康复。在中医学中,颞前线、顶颞前斜线为人体经气汇集的主要部位,因此针刺此部位具有疏通经络、提神醒脑的作用。另有研究[11]报道,点刺咽后壁能够激发口腔、咽喉部相关经络,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开语窍的作用。还有研究[12]报道,点刺咽喉部能够改善咽喉部周围肌肉的张力,加速该部位血液循环,利于恢复肌群生理功能,进而有助于改善语言功能。《针灸大成》记载:“舌肿难语,针刺廉泉穴、金津穴、玉液穴”。金津穴、玉液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舌系带两侧络脉处,对此处穴位进行点刺,能够刺激与舌体有关的经脉,起到活血散瘀、调畅气机、运行气血、调和阴阳、醒脑开窍的功效。现代医学[13]也认为,舌体上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等神经。因此,对舌静脉进行点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末梢神经,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引起神经反射,再经丘脑-皮层特异投射系统调控,可促使非特异性与特异性传导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进而有助于支配语言活动的神经通路修复重建,改善语言功能。此外,风池穴、完骨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中靠近颅脑部的腧穴,胆经的主要功能是升发阳气,胆气升可使五脏六腑之气旺盛;天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靠近颅脑部的腧穴,太阳为阳中之最,阳气者柔则养筋,精则养神。因此,针刺风池、完骨、天柱穴有醒脑开窍、调和脏腑的作用。大量临床实验[14]证实:针刺风池、完骨、天柱穴具有非常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的功效,从而改善大脑及周围病灶的缺血、缺氧状态。《黄帝内经》提及“手少阴……上夹咽……足少阴……循喉咙挟舌本”。廉泉又为舌本,是足少阴所“结”,是任脉和阴维脉交会之处,针刺该穴位可刺激深部舌下神经、舌咽神经,利于舌体以及构音器官功能恢复。各项针刺技术相互联合应用可协同促进语言功能恢复,再联合言语康复训练使失语症患者的言语障碍改善具有叠加效应。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效果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生活质量,使其能够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失语症康复训练针刺
失语症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清明的雨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高压氧护理干预在脑外伤失语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