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2-04-02 03:25周若章劳惠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2期
关键词:病毒性预防性肝炎

周若章 劳惠芬

(广东省开平市中心医院 开平 529399)

病毒性肝炎是好发于免疫力低下者、儿童、未接种疫苗等人群的感染内科常见疾病,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的发病原因,根据感染的病原不同,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1]。该病患者的临床典型症状包括黄疸、呕吐、腹部不适、恶心、消瘦等,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肝外表现,如淋巴组织增生紊乱、肾小球肾炎等,此时患者易出现免疫抑制、中性粒细胞减少等情况,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进而使得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2]。医院感染主要是以接触传播为传播方式,严重的感染不仅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同时影响患者生存及预后[3]。本研究探究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75例的临床资料。诊断标准:两组参照《慢性病毒性肝炎》[4]中重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诊断标准,发生医院感染组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5]中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满足上述诊断标准者;实验室检查明确有病毒感染者;具有腹部不适、黄疸、恶心、呕吐、消瘦等典型症状者;医院感染发生于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入院48 h后者。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伴有多器官严重感染者;处于昏迷状态或意识不清者;合并多个脏器功能衰竭者等。所有患者入院48 h后进行院内感染检查,入院48 h后出现发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体征且血常规检查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以及病灶处病原培养结果呈阳性,确诊为发生院内感染,并作为发生医院感染组(88例);入院48 h后未出现发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体征且血常规检查未显示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血清PCT水平升高,以及病灶处病原培养结果呈阴性,确诊为未发生院内感染,并作为未发生医院感染组(87例)。发生医院感染组男64例,女24例;甲型21例,乙型38例,丙型14例,丁型10例,戊型5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组男60例,女27例;甲型21例,乙型34例,丙型15例,丁型13例,戊型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一般治疗要绝对卧床,减少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对于伴有低蛋白血症者可输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维持水电解质平稳,并给予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等。

1.3 病原菌检测 观察患者感染部位,采集每位患者不同类型或部位的检测标本(痰液、大便、腹水、咽拭子、尿液、血液、脑脊液等)共3份,采集后立即送检,进行真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

1.4 观察指标(1)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菌种分布及检出构成比。(2)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单因素(疾病类型、住院时间、年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性别、侵入性操作情况)分析。(3)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Logistic非条件回归多因素分析进行筛选。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菌种分布及检出构成比 88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26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39.68%;铜绿假单胞菌占比27.78%;大肠埃希菌占比26.98%;肺炎克雷伯菌占比5.56%。见表1。

表1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菌种分布及检出构成比

2.2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医院感染组中年龄>60岁、患有并发症、有侵入性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1个月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组(P<0.05)。见表2。

表2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自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因变量,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将自变量与因变量均纳入Logistic多因素非条件回归模型后,予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患有并发症、有侵入性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1个月均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OR=1.575、4.108、3.056、1.074、2.441,P<0.05)。见 表3。

表3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由病毒侵染,破坏消化系统功能,易出现腹泻、腹膜炎等症状,同时随着病情发展,病原侵染引发肠壁充血、水肿,肠上皮细胞发生自溶,致使肠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损害肠道屏障功能[6]。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易感性来自多因素作用,一般认为与胃肠屏障相关的免疫缺陷、皮肤黏膜损伤及自身所特有的危险因素有关,而医院感染不仅导致患者住院期延长,增加患者治疗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可诱发感染性休克、呼吸和循环衰竭、脓毒血症等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7]。本研究中,88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26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0株,占比39.68%;铜绿假单胞菌35株,占比27.78%;大肠埃希菌34株,占比26.98%;肺炎克雷伯菌7株,占比5.56%,说明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这和林志鹏等[8]的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医院感染组中年龄>60岁、患有并发症、有侵入性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1个月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组。分析原因可能在于:(1)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各种免疫、体液、代谢等身体机能会逐渐退化,使得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更容易遭受病原菌感染,发生医院感染;(2)合并多种并发症如肝硬化会使得肝功能失代偿,肝脏免疫功能减退,进而发生医院感染;(3)侵入性操作如胃镜检查、气管插管等方式会破坏机体正常细胞组织的结构,引发出血,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提高病原菌侵染的风险,增加医院感染概率;(4)临床有研究显示,在肝炎前期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提示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9];(5)住院时间越久,患者接触病原菌的概率也随之升高,进而增加医院感染率。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非条件分析后,结果显示,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年龄>60岁、有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1个月、患有并发症均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这和韩秀华等[10]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综上所述,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年龄>60岁、患有并发症、有侵入性操作、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1个月均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防治,进而降低重型病毒性感染患者治疗难度,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但本研究具有样本量较少、中心单一的不足,可能使得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因此临床可采取多中心、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病毒性预防性肝炎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世界肝炎日》
预防性树脂充填术治疗窝沟浅龋的疗效观察
PRECIXION X-RAY 225生物学辐照仪常见故障维修方法与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