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术语学视角下的术语翻译方法再梳理

2022-04-02 11:12卢华国张雅
中国科技术语 2022年2期

卢华国 张雅

摘 要:术语翻译方法是术语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学界对术语翻译有哪些方法,如何界定直译和意译以及术语译名是靠找还是靠译等基本问题都存在争议。文章以普通术语学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为基础,考察术语翻译的本质,据此演绎出术语翻译的基本方法,然后对各类方法展开论述,以期理顺术语翻译的逻辑,解决术语翻译方法分类、表述及应用中存在的争议。

关键词:术语翻译;概念命名;术语找译法;术语创译法

中图分类号:H083;N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2.002

Abstract: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method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research, but there are controversies about such basic issues as what methods are available in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how literal translation is defined in relation to liberal translation, and whether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is done through seeking the existing target language term as equivalent or renaming the concept in the target language.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d the nature of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semasiological approach and basic concepts of the General Terminology Theory, deduced and discussed the basic methods for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accordingly. The purpose is to create coherence for, and resolve the controversies in, the classification, for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methods.

Keywords: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concept naming; equivalentseeking translation; conceptrenaming translation

收稿日期:2021-12-23  修回日期:2022-01-19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英汉专科学习型词典语境化设计研究”(21FYYB004);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式教学设计及其教学策略研究”(2021JSJG694);2020年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基于描写术语学的英汉专科学习词典语境化设计研究”(CSZX-YB-202013)阶段性成果

引言

翻译方法是完整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翻译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翻译理论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2]。术语翻译方法也不例外,但是学界对此却存在较多争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术语翻译方法体系构成看法不一。孙迎春[3]总结了音译、像译、直译、意译、音意兼用、借用等六种翻译方法。黄忠廉、胡远兵[4]把借用、音译和像译(或形译)统称为直译,把其他翻译方法要么纳入意译,要么纳入直意兼译。还有学者把直译排除在术语翻译方法体系之外。例如,范祥涛[5]认为术语的翻译方法有音译、形译和意译三类。魏向清、赵连振[6]把术语翻译方法归纳为音译、意译和音意结合。也有学者把前述翻译方法统称为现有译法,提倡在术语翻译中使用找译译法[7]。其次,对同一翻译现象采用了什么翻译方法存在认识分歧。前述各家虽然对术语翻译方法体系构建不同,但是通过术语译例展示的具体处理手段往往大同小异,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翻译方法的内涵认识不同,致使对同一种处理手段的归类有时截然不同。例如,对于术语翻译经常使用的仿拟(如把horsepower译作“马力”),孙迎春[3]认为该译法“不变更原语词序、对应成分不增不减”,将其称为直译,方梦之[8]等则认为该译法“针对原文的意义,找出具有对等意义的词语”,视之为意译。这种认识上的分歧不利于术语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认为,借鉴术语学理论,回归术语翻译的本质,对解决围绕术语翻译方法形成的争议有重要启发。本文首先从术语学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出发,考察术语翻译的本质,演绎和梳理术语翻译的基本方法,然后援引典型术语译例,分别对各类翻译方法展开论述,最后归纳本文主要观点,以期阐明术语翻译的本质,理顺术语翻译的逻辑,解决术语翻译方法分类、表述和应用中存在的争议。

1 术语学与术语翻译

现代术语学奠基人维斯特[9]认为术语是“一个专业领域的概念指称系统,它包括了所有一般和常见的专业表达”。我国学者揭春雨、冯志伟[10]把术语定义为“专门用途语言中专业知识的语言表达”。这两个定义虽然側重点有所不同,但都突出了“专业”和“表达”这两个要素。一方面,“表达”肯定了术语是词语。术语在发音、拼写、形态、构成等形式方面与一般词语并无实质不同[11],因而与后者难以截然分开。另一方面,“专业”则体现出术语又与一般词语不同,表达的是专业概念或知识。虽然一些词语可以既用于日常生活又用于专业文本,但是其内涵往往差别较大。例如,breeze这个词在日常语言中指“轻微的风”,使用者并不关心到底什么样的风才能算是breeze。然而,在气象文本中用作术语时,则是指在蒲福风级量表中风力2级到6级,风速4到27节的风。breeze在日常语言中与专业语言中的语义内核虽然是一致的,但是后者表达的概念比前者精确得多,远远超出日常使用需求,这显然是人为界定的结果。gzslib202204031112

为了摆脱自然语言的模糊性,方便划定专业词语的界限,术语学家采用称名学研究路径(onomasiological approach):以概念为研究起点,思考这个概念的名称是什么,或者当概念没有名称时该如何为之命名。具体讲,术语学家首先概括出物质或非物质客体的属性(property),从属性中抽象出特征(characteristic),基于特征确定概念的内涵,最后为概念确定语言指称。例如,通过观察客体lead pencil(铅笔),可以整理出如下属性和特征[12]5:

表1中,属性是对客体的观察结果,特征是对属性的进一步抽象。例如,“笔杆呈黄色”(属性4)仅适用于部分客体,被泛化为“笔杆可能是彩色的”(特征4)后,可用于分析所有客体(即可以针对所有lead pencil讨论笔杆是否是彩色的)。特征分为两类:4、5和6为该类客体中的个别成员所有,属非本质特征;1、2、3、7、8和9为所有成员共有,属本质特征。去掉或改变非本质特征(例如,一端削不削尖),概念适用的客体不发生变化(即还是lead pencil);去掉本质概念(例如,不是木制笔杆也没有固定的石墨笔芯),则概念适用的客体发生变化(即变成其他类型pencil)。本质特征共同构成了概念LEAD PENCIL的内涵。基于个别客体的属性抽象出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最后基于本质特征形成抽象概念,该过程被称为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

概念可以表征为定义,内涵式定义是表征概念的首选形式。在概念的本质特征中,有一种特征有助于把该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区别开来,叫作区别(distinguishing)特征或定界(delimiting)特征[13]。例如,在表1列出的本質特征中,“木制笔杆内置固定石墨笔芯”(特征3)和“必须削尖才能使用”(特征7)把lead pencil与mechanical pencil(自动铅笔)分开。以前述定界特征和属概念(pencil)为基础,就可以给出概念的内涵式定义:pencil whose graphite core is fixed in a wooden casing that is removed for usage by sharpening(铅笔:一种木制笔杆内置固定石墨笔芯,使用时需先削尖一端的铅笔)。概念还可以表征为外延式定义,即列举出上位概念所包含的下位概念。例如,pencil: lead pencil, mechanical pencil, popapoint pencil, and plastic pencil(铅笔:木制铅笔、自动铅笔、多头铅笔和塑料铅笔)。

概念还可以表征为语言名称。客体经过概念化形成了概念。确定概念的内涵之后,为了方便讨论和使用概念,需要为概念选定一个语言名称,这个命名过程被称为指称化(designation)。当不借助定义可以从语言指称中(部分)推知术语背后的概念时,术语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透明度(transparency)[14]57。为此,ISO[12]25建议在命名概念时应尽量选择使用关键特征,尤其是定界特征。例如,从graphite pencil可知这种笔的书写媒介是石墨,因而该术语具有一定的透明性。用以命名的特征可被称为“命名特征”[7]。理论上,在同一语言中,名称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单参照性的(monoreferential,即一一对应的关系)。然而在实践中,一个概念在同一种语言中往往有多个不同的名称,于是就产生了术语的同义现象。例如,lead pencil和graphite pencil都是LEAD PENCIL的语言指称,它们是同义词,彼此之间是等价关系(equivalence)。从术语标准化的角度看,术语学家往往需要从等价术语中挑出一个术语作为规范或标准术语,以取代其他术语,从而减少或控制术语的同义现象。

概念的语言指称不限于同一种语言。例如,LEAD PENCIL在德语中被指称化为“Bleistift”,在汉语中被指称化为“铅笔”,它们与英语lead pencil之间同样形成了等价关系。从翻译角度讲,人们更习惯使用“对等”来形容在表征同一概念的不同语言指称之间(如lead pencil与“铅笔”)的这种关系。因此,术语翻译的本质就是在概念的不同语言的等价指称之间进行匹配。逻辑上讲,匹配存在两种情况:(1)当在目标语中存在概念的等价指称时,译者的中心任务就是找到该指称,与源语术语指称进行配对,从而完成语言层面上的转换。(2)当目标语中不存在等价指称时,译者的中心任务就是利用源语或译语资源创造一个译语指称,不仅完成语言层面上的转换,而且对源语指称表征的概念进行跨语再命名,将其引入到译语中。前一种情况可以概括为找译法;后一种可以概括为创译法,可进一步分为简单译法和复合译法。在术语翻译过程中,客体属性、概念特征、概念定义和源语术语指称都是译者完成翻译任务的重要依据和资源。

2 术语找译法

术语找译法体现了术语翻译的特殊性,有着术语学上的规范意义。黄建华、陈楚祥[15]认为“术语翻译不纯然是‘翻译,而主要应是尽可能从译语国度的相同学科找出等价的术语”。这里的“不纯然”“主要”等词语点出了术语翻译的特殊性: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多半通过寻找已有的译语等价术语就能完成术语层面上的语言转换。从这个意义上讲,术语找译法与其说是术语翻译,不如说是术语管理,更多体现的是译者的术语使用者身份(the translator as term user)。采用术语找译法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翻译效率,让译者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翻译活动的其他方面,而且具有重要的术语学规范意义。如前所述,术语标准化旨在实现术语的单参照性,消除或者控制术语的同义现象。翻译中尽可能使用已有术语,有助于“避免出现因译者造词而产生的术语泛滥”[16],“以免误导读者、引起歧义或解释上的争议”[6]。

术语翻译实践中使用找译法由来已久[17]。严复在翻译中常常从目标语同类文献中找寻源语术语的对应词[18]。例如,在处理《原富》中“艰大名义”时,严复“常须沿流讨源,取西字最古太初之义而思之,又广搜一切引申之义,而后回观中文,考其相类,则往往有得,且一合而不易离”[19]。严复吃透英语术语的内涵后,阅读汉语文献,考察与英语术语内涵类似的汉语表达,往往能够在源语和译语之间建立起稳固的对应关系。而傅兰雅对术语找译法的总结更为全面。他在《论译书之法》中写道,“华文已有之名设拟一名目为华文已有者,而字典内无处可察,则有二法:一、可察中国已有之格致或工艺等书,并前在中国之天主教师及近来耶稣教师诸人所著格致、工艺等书。二、可访问中国客商或制造或工艺应知此名目等人”[20]。傅兰雅不仅在词典和书籍中寻找,而且向客商、匠人等专业人士请教,查找的目标既有本土已有术语,还包括前人创造的译名。从古人对翻译经验的相关总结中可知,术语找译的目标有两类:前人在术语翻译中创造的译名和译语中已经存在的等价术语。gzslib202204031112

就第一类术语而言,主要是查找各类双语资源,包括词典、术语库、术语集等已整理资源和平行文本、互联网等未整理资源。查找已整理资源比较简单,其中的已规范术语,译者可以直接使用。对于未整理资源,译者往往需要借助特定的工具(如语料库检索软件、搜索引擎等),掌握一定的技巧(如设置恰当的检索词或诱导词),花费一定的精力才能找到散落在文本中的术语译名[21]。当找到不止一个译名时,译者还需要根据术语学知识和学科知识进行选择和甄别。这类术语虽然是译者查找的对象,但本身是先前译者创造的译名。就概念指称产生的方式而言,这类等价术语属于创译法的范畴,涉及的具体翻译方法将在第3节详加讨论。

术语译者寻找的第二类目标是指译语原本就有的等价术语。按照概念对应关系的建立方式,可把这类术语找译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配对:即术语指称的概念为源语和译语所共有,术语翻译实质上就是基于该概念在源语术语和译语术语之间进行匹配。不同的民族之间虽然语言和文化可能互不相同,但是毕竟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面对相同的客体,源语和译语分别进行概念化,从各自角度选择在本民族文化中典型或突出的属性或特征对概念进行命名,最终形成彼此独立的等价术语。例如,“kingfisher/翠鸟”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常见的鸟。由语言指称可知,英语kingfisher命名时着眼于“捕鱼本领极强”,凸显的是这种鸟的捕鱼能力;汉语“翠鸟”则着眼于翠鸟“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凸显的是这种鸟的外观颜色[22]。kingfisher和“翠鸟”指称的都是“一种羽毛蓝色和橙黄色相间,生活在水边的食鱼鸟”。它们构成了一对等价术语,是译者基于相同概念对源语和译语指称进行匹配的结果,而非以源语术语为基础对概念的跨语再命名。

(2)回溯:即源语术语指称的概念为译语独有或源自译语,源语术语原本就是对译语术语的翻译,术语翻译实质上是把源语术语回译成原初的译语术语。各民族都有一些独特的事物,或者某民族最先揭示某种现象或发明某种技术、产品。在相互交流中,常常从其他文化中引入本民族没有的概念,需要以本族语对该概念进行重新命名,概念的本族语指称和外来语指称就构成了等价术语。例如,“虎皮三彩”是康熙三彩罕见品种之一,指用黄、绿、紫三色釉间隔混杂点染于器表,经烘烧,自然晕散形成的不规则虎皮状斑块。该品种传入西方之后,被形象地称为egg and spinach,已经成为一个广为接受的英语陶瓷术语①。有的英汉词典将该英语术语再次译回成中文后,没有采用原初的汉语术语“虎皮三彩”,却将其误作“卵青釉”(eggblue,如朱竹芳[23])。egg and spinach与“虎皮三彩”構成等价术语,是译者对前者回溯的结果,而不是基于前者对概念的跨语再命名。

与涉及第一类译名的找译不同,第二类术语往往需要从译语资源中进行查找。李亚舒和徐树德对术语找译法做了迄今最全面地论述[7]。他们总结了术语找译法的三个步骤,现转述如下:(1)查阅专业文献,弄清源语术语概念内涵及相关知识。(2)根据学科背景知识判定源语术语表征的概念在译语中是否已经存在,从而确定找译法是否适用。(3)搜集、查阅译语原版专业文献,从中找出对应的译语术语。他们还基于实践经验摸索出了按图索骥法、定义比对法、逐个排除法、逻辑推理法、词义推敲法、指标单位法等多种寻找源语术语对应词的方法[7]。这些宝贵经验值得术语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认真体会。

3 术语创译法

术语创译法是指为了填补源语术语概念在译语中的词汇空缺,或者为了改进已有的译语术语,译者为源语术语概念创造一个译语新指称的翻译方法。在术语翻译实践中,真正需要译者贡献新译名的情况虽然不多见,但是提出恰当的新译名却是翻译中最具挑战的一项工作,不仅是术语译者创造力和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而且具有重要的术语学意义。Cabré [16]363指出当遇到术语问题又无法借助现有资源加以解决时,译者或解释原术语,或借用原术语,或创造新术语,此时译者临时客串,部分承担了术语学家的工作(the translator as adhoc terminologist)。Sager[14]80把基于已有的语言指称为概念创造新指称的各种手段视为一种第二性的术语形成方式(secondary term formation)。根据复杂程度,可以把术语创译法分为简单译法和复合译法两大类。

3.1 简单译法

源语术语的语言指称表征的是概念,形式上表现为语音和文字。语音、文字、指称和概念都是术语译者填补译语表达空缺,创造译语新指称的基础,可相应地把只依据术语形式特征、语言指称或概念内涵的翻译方法分为如下三类。

3.1.1 形译

形译指采用或基于源语术语指称的形式特征而创造译语新指称的翻译方法,具体又可以分为如下三种:(1)借用,指直接使用源语术语指称作为源语术语概念的译语新指称。使用这种翻译方法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源语术语是缩略语,如果按照术语全称进行翻译,译名太长太拗口,不如在译语中直接借用源缩略语简便,因而也被称为“零翻译”。例如,CT的全称是computerized tomography,对应的翻译是“计算机断层X线扫描术”,这个译名不仅拗口,而且太长,不如直接把原缩略语CT借到译语中来得简便。其二,源语术语表征的是全新概念,译者对此暂时还不了然,为了避免贸然行事,把原文术语不加翻译照搬过来。这种处理方法又称“不译法”,其“积极意义在于,可以避免增加混乱,充任误译的源头”[24]。(2)转写,把源语术语指称根据同族译语的书写规则进行调整后用作源语术语概念的译语新指称。例如,把英语urbanization(城市化)按照意大利语书写规则调整为“urbanizzazione”,用作英语术语的意大利语对应译名。再如,把日语术语“経済”译作“经济”也属于转写。(3)转音,指把源语术语用译语中相同或相似的语音表示出来,用作译语新术语的语言指称。例如,radar分为两个音节,分别用汉字对应,译成“雷达”;valve去掉第二个音节,译成汉字“阀”;brandy含两个音节,补音后以三个汉字“白兰地”译之。gzslib202204031113

3.1.2 直译

直译指基于源语术语指称的命名理据创造译语新指称的翻译方法,具体分为如下两种:(1)移植,指当源语术语由其语言指称的非专业含义或者其他专业含义经过扩大、缩小等改变后衍生而来[11]93-94时,译者采用该非专业含义或其他专业含义的译语翻译作为源语术语概念的译语新指称。根据语义衍生机制,可以分为隐喻和转喻两类。采用隐喻的如计算机术语menu和syntax,前者由menu的非专业含义“菜单”衍生而来,依非专业含义译作“菜单”,后者由syntax的语言学含义“句法”衍生而来,同样依语言学含义译作“句法”。采用转喻最常见者当属由人名转义而来的术语。例如,英国物理学家Joule音译为“焦耳”,该人名首字母小写形式joule用以指称“功和能量的国际公制单位”,同样依人名译作“焦耳”。由普通含义专业化(specialization)产生的术语是转喻的又一体现。如前文提到的术语breeze,一般指“轻微的风”,专业化后指“在蒲福风级量表中风力2级到6级,风速4到27节的风”,汉译时没有对专业含义重新命名,而是依日常用法译作“微风”。(2)仿拟,指当源语术语为短语或合成词时,译者按照常用含义对构成术语的词根、词缀或单词按源语顺序逐项翻译后用作术语概念的译语新指称。例如deindustrialization译作“反工业化”, morphogenetic field译作“形态发生场”,译语指称与源语指称在字面上完全对应。对于某些单词型术语,有时还需要从词源上分析构成源语指称的语义成分。例如,euthanasia由希腊语词根eu(well)和thanatos(death)构成,汉语译作“安乐死”,是对euthanasia的词源义组合后创造出的汉语新指称。

3.1.3 意译

意译指脱离源语术语指称的字面含义,使用译语指称或表征术语概念的翻译方法,具体分为如下三种:(1)创新,指选择与源语术语指称不同的命名理据创造译语新指称。例如,航天术语指称space shuttle通过与“短途往返交通工具”相比,突出了“运行场所”和“可多次往返”的特点,其对应的汉语译名“航天飞机”则通过与飞机相比,突出了“飞行高度” “外形和运载功能”等特点。再如,英语单词hurly burly原义是“喧哗、吵闹”,引申后用作气象学术语,专指“发生于苏格兰地区、由积雨云产生的雷电现象”,中文抛开源语术语的命名理据,依“地域+类属”模式译作“苏格兰雷暴”。使用该方法产生的译名有时与找译法中的“指称配对”都能实现殊途同归的对等效果。此时只有借助词源信息,辨明译语术语指称是本土还是外来词语,才能把二者区分开来。例如,术语指称algebra源自阿拉伯语aljabr,al是定冠词,jabr意为“复原”,其汉语译名“代数”则意为“以字代数”,二者之间不存在字面上的对应关系。查找资料之后可知,早在秦代,我国数学家已经掌握了一些方程的解法,但“代数”这一指称直到1853年才在介绍西方数学的汉语著作《数学启蒙》中出现,系作者英国人伟烈亚力首创②。(2)改造,指选择译语中已有的字或词,或拓展其语义,或赋予其新义,用作源语术语概念的译语指称。例如,geometry由希腊语词根gē(大地)和metria(测量)构成。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该词时,没有基于字面含義进行翻译,而是反复斟酌,根据“数未定而设问”,借用汉语已有词语“几何”,赋予其新义,将其改造成为一个表示物体形状、大小、位置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术语,用作geometry的汉语对等术语[25]。与创新类似,改造也需要借助词源信息方能与“指称配对”加以区分,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从词源上考察译名是否为新词,后者则考察译名是否为旧词新义。(3)阐释,指使用译语对源语术语概念进行阐释,以该译语阐释表征源语术语概念,可分为如下两种情况:其一,使用译语阐释源语术语的概念内涵。例如,把blood heat译作“(人体)血液正常温度”,相当于使用译语给源语术语表征的概念下了一个简短的内涵式定义。其二,使用译语阐释源语术语的概念外延。例如,把航空术语citypair译作“起飞站和外延站”,相当于使用译语阐明了源语术语概念包含的下位概念。

术语创译法的结果通常是新词或新义,其根本目的是藉由译者创造的译语新指称帮助译语读者理解源语术语概念,从而完成向译语输入新概念的传播任务。借用虽然填补了概念在译语中的词汇空缺,但是尚未进入语言转换阶段;转写和转音前进一步,从书写和语音上完成了语言转换,但仅限于根据译语拼写和发音系统对源语术语进行转换,无法给译语读者提供理解术语概念的线索。直译法基于原语术语指称的字面含义创造译语术语指称。当源语术语指称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即选择的命名特征能够反映术语概念的本质特征,或者在译语中也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凸显度时,直译法产生的术语译名在形式和内容上与源语术语契合度高,“易于望词晓意或知源”[26],因而成为术语翻译的首选[27]。然而,直译法也有其局限性:一方面,术语有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习语性[28],即术语的概念内涵并非总是构成术语的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11]。例如,从above和weather不易推知气象术语above the weather的概念内涵“摆脱天气影响”。另一方面,术语概念的传播和接受还受到时空因素的制约,即命名特征或衍生机制的可理解性因跨语言、跨文化或跨时段而发生变化。例如,Hercules bronze(耐蚀青铜)借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无所畏惧的特点突出了这种铜制合金的耐腐蚀性,但是在汉语中很难将大力神与耐腐蚀性联系起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无视深层内涵、轻视译语实际而产生的译名往往貌合神离,成为术语误译的主要源头和影响理解的常见障碍。意译法抛开源语术语指称的形式特征,不拘泥于源语术语指称的表层含义。只有译者对源语术语指称的深层含义了然于心,创造出的译语新指称或者译语新含义才能既传达源语术语的概念,又不露翻译痕迹。值得注意的是,术语意译中的阐释法虽然方便了译语读者理解术语概念内涵,但有时产生的语言指称因词汇化程度低而形式冗长,在译文中的可插入性差,因而适用范围受限,往往用作术语概念译介的权宜之计或辅助手段。gzslib202204031113

3.2 复合译法

以上简单译法各有其适用性和优缺点。单一方法有时不能很好地实现术语翻译中传达概念的目的。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通常需要根据翻译对象和译语读者,综合使用多种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根据对各种方法的使用情况,可以把复合译法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

3.2.1 形译兼直译

其可进一步分为两类:(1)借用兼直译,指源语术语指称部分直接借用,部分按字面直译。例如,IP address译作“IP地址”,缩略语部分“IP”直接借用,address按常用义译作“地址”。(2)转音兼直译,指源语术语指称部分进行转音,部分按字面直译。例如,tannic acid译作“单宁酸”,tannic转音译为“单宁”,acid直译为“酸”。

3.2.2 形译兼意译

可以进一部分为如下两类:(1)借用兼意译。第一种情况是直接借用源语术语指称并附上译文解释。如GPS译作“GPS(全球定位系统)”,译语指称直接借用缩略语GPS,括号内附上其中文全称的翻译。第二种情况是直接借用源语术语,同时明示源语术语概念的类属信息。例如,计算机术语DOS译作“DOS操作系统”,译语指称直接借用缩略语DOS,在其后标出类属信息“操作系统”。(2)转音兼意译。第一种情况是对源语术语指称进行转音,但是用于表音的汉字可引起与概念内涵近似或相关的联想。例如,英语术语hacker指“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网络的人”,音译为“黑客”,字面理解“从事秘密、非法活动的人”与概念内涵直接相关。元素的翻译也属于这种情况。例如,magnesium译作“镁”,形旁表明概念类属,声旁与源语指称第一个音节读音相近。第二种情况是源语术语指称进行转音并附上译文解释。例如,ameba译成“阿米巴(一种单细胞动物)”,ameba采用转音,其后括号中附上简释。第三种情况是对源语术语指称进行转音,同时明示源语术语概念的类属信息。例如,albolite译成“艾尔波里特水泥”,对albolite转音,同时指出术语指称的是一种水泥。

3.2.3 直译兼意译

该方法主要用于合成词和短语类术语,可大致分为如下四类:(1)转换,指源语术语指称部分按字面进行直译,部分脱离字面进行意译。例如,把hot investment casting译作“精密铸造”,其中表类属概念的中心语casting按照字面直译为“铸造”,表工具的修饰语hot investment被替换为表工艺复杂程度的修饰语“精密”。再如,把airport terminal译作“机场候机室”,其中表位置的修饰语airport按字面直译为“机场”,把中心语terminal替换为“候机室”,类属特征更加具体。在该类译法中,有一类术语以大写字母开始,用以表示客体的形状特征,如Ibeam和Vbelt中的大写字母I和V。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可以用译语摹形词替换源语摹形词(如把Ibeam译成“工字梁”),也可用简洁的词语绘其形状(如把Vbelt译作“三角皮带”),这种译法传统上称为象(像)译法或形译法。(2)增词,指源语术语指称整体采用直译,但是译语术语指称增加了源语字面上没有的内容。例如,计算机术语worm译作“蠕虫病毒”,其中worm直译为“蠕虫”后,添加中心词“病毒”,明示类属特征。再如,amphicar直译为“两用汽车”后,增添了修饰语“水陆”而译作“水陆两用汽车”,细化源语词根amphi字面上没有明确的内涵。有时为了便于理解,需要在汉译中添加个别字词。例如,bridge crane base译作“桥式起重机底座”,直译基础上添加表类型的汉字“式”,以明示bridge与crane base之间的修饰关系。再如,fire brick译作“耐火砖”,直译基础上添加“耐”,以明示fire和brick之间的概念关系。(3)减词,指源语术语指称部分被直译,部分被省略。例如,India rubber ring略去表国别的India,剩余部分直译为“橡皮圈”。(4)换序,指构成源语术语指称的语义要素按字面翻译后,调整顺序重新组合后用作译语术语指称。例如,common user network由三部分组成,可分别译作“公用”“用户”和“网”,按照汉语习惯换序后组合为“用户公用网”,用作译语术语指称。

以上各方法内部也可能相互结合。例如,Xengine译作“X型引擎”,译语指称借用了表形状的字母“X”,把engine音译为“引擎”,体现了借用与转音这两种形译方法之间的结合。在翻译实践中,有时不止使用两种翻译方法。例如,Hotchkiss drive译作“霍奇凯斯式传动装置”,Hotchkiss音译为“霍奇凯斯”,drive直译为“传动”,添加的类属词“装置”则为意译。有些译名在最终确定之前,可能先后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例如,president在译名定为“总统”之前,曾有过音译名“伯理玺天德”和意译名“总统领”。从总体上看,术语翻译表现出明显的意译倾向。如前所述,创立译名只是手段,传播概念才是目的。单纯的形译没有触及概念层面,需要与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加以弥补;严格的直译有时无法跨语传达深层内涵,需要与意译相结合以提高译名的可理解性。在翻译过程中,或增加类属概念特征,或重复源语指称字面上已经包含的类属特征(例如,DOS译作“DOS操作系统”,该术语指称中的OS(operating system)本身就表示“操作系统”),又抑或是对概念进行再范畴化,改变译名的类属特征,这些都是术语翻译意译倾向的体现。

4 结语

从术语命名角度看,术语翻译的本质就是概念指称之间的跨语匹配,根据译语是否存在對等术语,术语翻译可采用找译法或创译法。就找译法而言,如果源语和译语都对某一客体进行概念化和指称化,术语翻译即是在源语术语和译语术语之间进行配对;如果源语术语原本就是译自译语术语,术语翻译就是把源语术语回译成原初的译语术语。如果仅源语对某客体进行概念化和指称化,术语翻译采用创译法,具体分为三类:形译法,即基于源语术语指称的形式特征(文字、语音)创造译语新指称;直译法,即基于源语术语指称的命名依据(引申、复合或派生)创造译语新指称;意译法,即基于源语术语指称表征的概念创造译语新指称。最后,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使用这三类方法。gzslib202204031113

基于找译法和创译法梳理术语翻译方法,可以解决术语翻译方法表述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争议。例如,作为一种重要的术语翻译方法,直译虽然与术语的形式有关,但仅仅涉及术语指称的词素组合顺序,与完全基于语音和文字的形译明显不同;虽然与术语的意义有关,但主要涉及术语指称的表层含义,与基于深层概念的意译也明显不同。如此一来,可以字面意义是否对应为基础,把术语直译与意译同传统意义上的直译和意译统一起来,而不必在术语学研究中另起炉灶。

注释

① https://gotheborg.com/glossary/eggandspinach.shtml.

② 代數的起源.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115708.html.

参考文献

[1]谭载喜. 试论翻译学[J]. 外国语,1988, 11(3): 24-29.

[2]方梦之. 中国译学大辞典[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94.

[3]孙迎春. 科学词典译编[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4]黄忠廉,胡远兵. 术语全译策略系统:术语汉译研究[J]. 中国科技翻译,2008, 21(4):28-32.

[5]范祥涛. 研究生科技语篇英汉翻译教程[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6]魏向清,赵连振. 术语翻译研究导引[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30, 323.

[7]李亚舒,徐树德. 术语“找译译法”初探[J]. 中国科技术语,2016, 18(3): 35-38.

[8]方梦之. 应用翻译研究: 原理、策略与技巧[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9]维斯特.普通术语学和术语词典编纂学导论(第3版) [M]. 邱碧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19.

[10]揭春雨,冯志伟. 基于知识本体的术语定义(下)[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3):14-23.

[11]CABR M T. Terminology: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93-84.

[12]ISO 704. Terminology workPrinciples and methods. Genev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2000.

[13]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03.

[14]SAGER J C. A Practical Course in Terminology Processing[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15]黄建华,陈楚祥. 双语词典学导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59.

[16]CABR M T. Terminology and translation[J]. Handbook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010, 1: 356-365.

[17]李亚舒, 徐树德. 剖析术语误译, 兼论 “找译译法”[J]. 中国科技术语, 2018, 20(6): 67-72.

[18]黄立波, 朱志瑜. 严复译《原富》中经济术语译名的平行语料库考察[J]. 外语教学, 2016, 37(4): 84-90.

[19]刘松. 论严复的译名观[J]. 中国科技术语,2016, 18(2): 2-37.

[20]范守义. 定名的历史沿革与名词术语翻译[J]. 外交学院学报,2002, 19(1): 83-94.

[21]王华树,张成智. 大数据时代译者的搜索能力探究[J]. 中国科技翻译,2018, 31(4):26-29.

[22]范守义. 定名的理据与名词术语翻译[J]. 上海科技翻译,2003(2): 6-16.

[23]朱竹芳. 陶瓷英汉词汇手册[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74.

[24]郑述谱. 术语翻译及其对策[J]. 外语学刊, 2012(5): 102-105.

[25]冯天瑜. 新语探源: 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M]. 北京:中华书局,2004: 167-168.

[26]沈群英. 术语翻译的直接法和间接法[J]. 中国科技术语,2015, 17(4): 27-28.

[27]王有志. 英汉科技翻译中的术语定名规则探讨[J]. 科技术语研究,2005, 7(4): 10-15.

[28]LHOMME M C. Lexical Semantics for Terminology: An Introduction[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20: 72.

作者简介:卢华国(1979—),男,博士,副教授。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导师MarieClaude LHomme)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术语翻译和专科词典学。2017年当选为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分会理事,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期刊匿名评审,发表SSCI论文5篇、CSSCI论文7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1项和其他翻译类、词典类项目6项,合作撰写专著1部,参与编撰辞书2部,合译书籍3部。通信方式:louisluhuagu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