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术语中基元隐喻构词元素的类别特征和构词价值

2022-04-02 13:09周卫华彭枫
中国科技术语 2022年2期
关键词:基元构词术语

周卫华 彭枫

摘 要:文章从术语学角度出发,在分析地理学术语中基元隐喻构词元素的结构形式、基本类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基元隐喻构词元素在地理学术语命名中的应用价值及运用策略,并对基元隐喻构词元素的形象性与地理学科术语命名的科学性、准确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学科术语命名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学术语;基元隐喻构词元素;类别特征;构词价值;术语命名

中图分类号:K90;H0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2.02.010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tructural forms, basic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otif metaphor formation elements in geographical terms, we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strategy of motif metaphor formation elements in the naming of geographical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rminology, and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sualization of motif metaphor formation elements and the scientific accuracy of geographical term naming,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naming of subject terms.

Keywords:geographical terms; motif metaphor formation elements; category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word value; naming of terms

收稿日期:2021-09-08  修回日期:2021-09-26

基金项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一般项目“术语学视域下的科技字母词规范化研究”(WT2020024)

引言

在地理学科术语命名过程中,常常有一类语义凝聚性极强的语元后附于被用来构建的术语,形成特定的语义类别和形式框架。从术语的构造形式上看,这类语元类似于语言学中的“类词缀”,一般为自由的实语素,数量上以单数为主,有少量双数。从术语学的命名策略上看,这类语元通过现实世界的原型范畴在隐喻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命名。信娜认为:术语元素是术语词的最小表义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构词能力,并在一定的术语系统中与概念或概念特征相对应[1]。这一定义包含三个方面:(1)术语元素与术语系统密切相关,“每一术语元素与一定概念系统中的概念或概念特征相联系”;(2)术语元素表示一定的概念或概念特征,本身具有一定的术语意义;(3)术语元素是构成术语的最小结构单位,相当于構词学中的“词素”,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可以构成新的术语。

因此,本文把运用隐喻进行构词的这类术语元素命名为“基元隐喻构词元素”(以下简称“基元隐喻元素”),由于具有极强的归类(区别)性、精练性、隐喻性等特点,在术语命名过程中成为构建术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 “基元隐喻元素”概念中,“基元”指的是在某一学科术语命名过程中最典型、最基础的最小隐喻构词元素。构词元素的构成有许多类型,笔者在此只讨论其隐喻型构词元素。如“扇”的本义为“门扇”,而在地理科技术语名称中“扇”是指“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地貌”。这里的“扇”已经是隐喻化的构词元素,且能够形成“迂回扇、冲积扇、洪积扇”等其他一系列地理学术语。对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地理学名词》(第2版)中4089条地理学术语[2]进行语料分析,发现基元隐喻构词元素这一术语命名的逻辑算子对于地理学术语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将“基元隐喻构词元素”定义为:在学科术语命名过程中具有系统性的典型最小隐喻构词元素。

1 基元隐喻元素的典型范畴

1.1 “圈”(-phere)

“圈”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有栅栏的地方,“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为:①环形,圆圈:画个~。但作为地理学科中的基元归类隐喻构词元素,“圈”指的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这里“圈”已经不是指实物了,而是隐喻为一种更为抽象的系统关系,且还有进一步隐喻泛化的趋势。从《地理学名词》(第2版)中,可以看出“水圈、大气圈、地圈”是指由水、大气或土地构成的圈层,虽然不具有实体性,但是可以凭借形象思维对其进行图画描述(如图1),而“智能圈”指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和社会化大生产使生物圈受到影响的部分。相比“水圈、大气圈、地圈”这一类的“圈”,“生物圈”里的“圈”更为抽象。由此也可以看出,基元隐喻元素“圈”在地理学科的术语命名过程中起构建义素的作用,将“圈”的语义泛化从而组建抽象的难以表达的义项进而命名。

1.2 “线”(line)

“线”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为:①用丝、棉、麻或金属等制成的细长物:丝~、棉~。但作为地理学科中的基元归类隐喻构词元素,“线”指的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地理学名词》(第2版)中,基元隐喻元素“线”所指的不再是具体的细长物,而是隐喻为抽象化的“线条”。从“经纬线、子午线、日界线、北回归线”等利用基元归类隐喻构词元素“线”命名,可以看出是受到地理学科所属性质的影响,由于地理学科中部分内容涉及数学的抽象计算,因此引入“线”这种抽象概念进行命名是必然趋势,这符合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在地图上运用基元隐喻元素“线”可以凭借形象思维将其进行图画描述(如图2),减少不必要的命名负担,以便于地理学科的后续发展。gzslib202204031309

1.3 “带”(zone/belt)

“带”的本义指腰带,“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为:①衣带;腰带:皮~。②(较细的)带子:鞋~、背包~。但作为地理学科中的基元隐喻元素,“带”表示“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分布并且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这一定义可以从图3中看出。《地理学名词》(第2版)中“带”的隐喻构词用法十分显著,与语言学科中的“带”所表达的概念仍有联系,但更为抽象化,基本已经看不出与本义之间的联系,如:热带、赤道带、山地带。

1.4 “面”(surface)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面”的释义为:①脸:~纱,~不改色。②当面:~试,~谈。《地理学名词》(第2版)中基元隐喻元素“面”的内涵是“地表在被塑造和改变的过程中由于侵蚀剥蚀或堆积等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形态”,如:夷平面、山麓面、山顶面、地貌水准面。在地理学科中,经常会运用到“面”的空间形象概念来进行抽象理解,对于地理学科而言,这种基元隐喻元素十分重要,参见图4。

1.5 “扇”(fan)

“扇”的本义为门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为:①装在门框、窗框等上面可以开关的部分:门~,窗~。②摇动生风的用具:团~,电~。《地理学名词》(第2版)中基元隐喻元素“扇”是指“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地貌”,如:迂回扇、冲积扇、洪积扇。从图5可以看出这种隐喻思维对于概念的转移。基元隐喻元素“扇”的形成是由于认知方面的概念相似性所导致的结果。

2 基元隐喻元素的特征

2.1 以具有区别性特征的名词性归类成分为主

从语形和语义角度看,基元隐喻元素的区别性特征是由地理学科术语所描述的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和语言象似性所决定的,因此多与性状表面特征有关。由于地理学科术语多涉及对某一具体客观对象的命名,而基元隐喻元素具有以简单表复杂、以具体表抽象的语义功能,可以满足地理学科术语的命名要求。例如:盆地(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为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中的“盆”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为:①盛放东西或洗涤的用具:~景,~花,~栽,脸~,澡~。②中央凹入像盆状的东西:~地,骨~。因此,可看出“盆”在地理学中并不是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本义,而是由具体化事物“盆”抽象表示“盆状”。

而语言的象似性指的是感知到的现实的形式与语言成分及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似性。換言之,它是指语言的形式(能指)和内容(所指)之间的联系有非任意、有理据、可论证的一面。名称和事物之间存在着既具有任意性又具有理据性的联系,正确的名称描摹了现实的本质属性,但由人的思维认知所引起的象似性在术语命名的过程中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地理学科与客观事物及现象紧密相连,术语的命名需要反映客观现实,以满足术语精确性的原则,但由于语言的象似性原则在构词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基元隐喻元素多是名词性成分的特点也显而易见。例如:土地链(沿斜坡有规律依次更替的土地相组合)、山嘴(山区曲折的V形河谷中,向河流突出并同山岭相连的一侧山坡),这些地理学术语中的基元隐喻元素“链”和“嘴”并不表示“链”“嘴”的具体词汇意义,而是通过其所指概念的具体形象在地理学科中隐喻为其术语意义进行构名。

总而言之,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因此地理学科的术语命名一定与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有关。而对于自然环境中要素的术语命名很大程度涉及性状的表面特征。因而术语的命名要体现该事物的特点才能便于大众记忆,提高大众的认可度和术语的普及率,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

2.2 认知凸显性

从认知凸显观的角度看,根据“等级凸显假说”(The 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①的观点,运用基元隐喻元素构词之所以从专业学科和生活常识方面符合大众心理期待,是因为基元隐喻元素具有认知凸显性,其基本类型中的典型成员使得术语命名中的语义原子得以凸显。地理学的某些术语并不是通过其种概念的语义单位去认知整体,而是很大程度上受到认知凸显的影响,先识别基元隐喻元素,从而构建对于整个术语列的认知,参见图6和图7。

从范畴等级上看,“扇”和 “水果”都属于种范畴,但受人的认知顺序影响,其排列位置不同。这区别在于,图6中上方的“苹果、芒果、火龙果”都是人的大脑“直接认识”的产物,通过对其性质特征进行分类总结,人们认为这些成员有某些重合的典型特征,因此将它们归到“水果”这一大的种范畴之中。“苹果—水果”的认知顺序决定了尽管“水果”是上级范畴,但人们并不需要通过“水果”来认识“苹果”。但在术语系统中,一般情况下人们对于基元隐喻元素有基本认知,对于“迂回扇、冲积扇、洪积扇”的认识是基于对“扇(基元隐喻元素)”这一基本范畴的继续细化,即认识基元隐喻元素这一基本范畴是认识该范畴次类成员以及其他子范畴的前提,因此认知顺序如图7(先是基元隐喻元素“扇”),这侧面说明了专业术语的认知构建与日常用语的认知分类顺序是有差别的。

因此,这一认知语境决定了在术语系统中相对凸显的意义是基元隐喻元素的语义原子。一个表达式(expression)所涉及的客观概念内容叫作基体,语言使用者会选择基体的某一部分加以凸现(profiling),被凸显的部分叫作凸体 [3]。在习惯性(conventionality)、熟悉度(familiarity)、使用频率(frequency)和典型性(prototypicality)的共同作用下,地理学术语中的基元隐喻元素作为凸体在基体中被凸显出来,进而实现构词。

2.3 能产性与系统性

从构词功能角度看,基元隐喻元素具有能产性和系统性是由其本身的性质特征所决定的。“基元”是指在某一学科术语命名过程中最为典型、最为基础的最小隐喻构词元素。而“归类”的区别性特征则要求隐喻元素必须“系统”地、“能产”地构词。因此基元隐喻元素的形成必须具有能产性,否则不能被称为“基元”;而“归类”则决定了该隐喻构词元素具有系统性。经过对《地理学名词》(第2版)中基元隐喻元素的系统归纳总结,可得出地理学科中术语命名运用该类基元语素的格式为:属概念[(主+谓)+归类词(类别/形象)]+种概念,如:扇(fan)(迂回扇、冲积扇、洪积扇……)中的种概念“扇”是上位概念,“迂回、冲积、洪积”是对于种概念“扇”的分类(即属概念),是“扇”的下位概念。该命名格式也可以看出地理学科中术语命名的系统性和能产性。实际上,从图8可以看出基元隐喻元素在地理学术语命名中的能产性和系统性[4]。gzslib202204031309

3 基元元素的构词价值

3.1 功能优势

基元构词元素其实不止基元隐喻构词元素这一种,它还有其他的类型。如“种”,表示“物种”,而由该基元构词元素构成的术语有“世界种、关键种、特有种”等。对于这类呈系统性的由基元构词元素构成的地理学术语,其语义成分不单单是由前半部分的“世界、关键、特有”的属概念独立构成,而是由属概念的语义原子与后半部分基元构词元素的语义原子之间所蕴含的种差成分关系结合共同表义。基元构词元素顺应了术语的种差关系理据,在种差加属概念的逻辑方式下又可称为“逻辑理据”。在地理学术语系统中,这种按照“种差成分+基元构词元素”原则构成的地理学术语很多。如“进化”(基元构词元素)构成的“宏观进化、趋同进化、协同进化”等。基元隐喻构词元素相较于其他的基元构词元素的优越性在于它的构词理据是基于心理认知的,而其他类型的基元构词元素则不一定,因此在组织术语的外在结构时,其与术语的科学认知功能有着高度一致性,地理学术语中的自然地理术语尤为显著。

地理学科的现象多和人们的主观感知有关,当人们了解到一个新事物时往往急需快速地去给予新事物以新名称,以求得沟通上的无障碍,这必然使得新名称具有准确性。如同数学中的用已知求未知一样,人们描述新事物的方式只能通过已知的事物或名称去描述,而不可能凭空捏造。因此以简单释复杂,以具体释抽象是语言最为经济有效的原则。地理学术语定名以具体的基元构词元素的语义形象来描述地理外貌、性质等方面正是使科技术语精确化的体现。例如:“子午线”“日界线”用“线”来命名,有利于人们去感知这类术语的概念含义。

3.2 构词优势

构词优势的探讨分为两个阶段:命名阶段和使用阶段。命名阶段的优势集中在新术语的构词上,而使用阶段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系统性和能产性方面。

首先,在面对大量存在或突然发现的同类概念和事物急需命名时,地理学术语系统可以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以及术语环境、客体特征等方面来择取其命名方式,如:某些外来地理术语可直接选择“翻译”中的“直译”手段进行构词,尤其是涉及术语中包含外国人名的情况,如:格林尼治平时(Greenwich Mean Time, G.M.T)。通过考察《地理学名词》(第2版)发现利用基元隐喻元素来进行命名的术语不少,说明运用基元隐喻元素是地理学术语构词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提高专业知识的传播速度和术语概念表达的接受程度。

其次,由于基元隐喻元素具有能产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术语命名中的组配率高,包容度高,人们对运用基元隐喻元素所构成的术语的认可度高,运用这种具有系统性的构名方法所形成的术语普及性更强。根据基元隐喻元素构成的一系列“术语群”在地理学术语系统中的存活率较高,生命力更强,与人类记忆事物的分类方法一致,更有利于地理学术语的传播。而且,这种定名方法可以借用到地理学所需的任意领域,可以形成逻辑性强的术语层级系统,便于地理学术语语料库的建设,使之更加经济、有效。

3.3 竞争优势

术语系统中的构词方法多种多样,目前关于术语的构词方式的明确分类并没有统一说法。大多是关于表音文字的构词类型,例如:将英语术语的构词方式分为“合成法、派生法、首字母缩略法、截短法、混成法”等类型。而汉语是表意文字,不同于印欧语系,因此对于汉语术语的构词方式进行类型总结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汉语术语系统,使术语的交流传播更加规范。而利用基元隐喻元素进行构词在笔者看来就是汉语术语构词的类型之一,因此掌握其内部的典型成员和特征运用规则及内在形成机制,对于构词策略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基元隐喻元素主要是通过唤起表象、想象或改变头脑中所固有的表象来提取语义原子进而在构词系统中起作用的。在构造术语的过程中,可将术语名称的构造词汇单位分为显象词和非显象词两类[5]。“显象词”即那些被用来构建抽象复杂概念的常用简单词汇,而“非显象词”即运用基元归类隐喻构词元素构建形象性而形成的复杂词汇。因在理解非显象词时人们往往需要在大脑中进行意象的切换和综合,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基元隐喻元素形象感”的迅速形成,因而人们在创构科技术语时偏爱使用显象词(即通过基元隐喻元素从而在头脑中构建相关的基本图式,如:上—下图式、容器图式等)。它能够帮助人们很快在头脑中生成相应的形象,以减少理解地理学科技术语所带来的困难。

4 余論

虽然本文仅针对地理学科中的基元隐喻元素进行探讨,但基元构词元素实际上在其他学科中也有所体现,因此如何把握基元隐喻元素形象性与术语命名原则的科学性、准确性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学科术语构建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各个学科术语的命名首先要将术语的原则和要求放在首位,但术语的组成形式是语言结构,因此在命名过程中基元隐喻元素的形象性和精练性特点也是极其重要的方面[6-7]。由于术语的命名既涉及专业人士科研实践和交流中严谨、精确、专业、规范的要求,又涉及向大众普及的现实需要,因此术语的命名需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术语环境下,构建术语时形象性、科学性、准确性三者之间的优先排序是不同的,有时候形象性更重要,因此出现了一系列隐喻型术语,在使用中逐渐按照内部构词规律固定下来,于是“基元隐喻元素”应运而生。

由于术语的本质作用是用于沟通交流,所以在其构名方面应尽量简单易懂,但术语不同于人们的日常用语,它的使用对象集中于从事某领域或某职业的专业人员,因此笔者认为术语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术语的科学性、准确性,在能够兼顾所涵盖事物的表达完整度的基础上来考虑隐喻的形象性,切莫分不清主次,因小失大。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地理学中基元归类隐喻构词元素进行界定分类,并总结其构词特征,以说明其在地理学术语中的功能优势及价值体现。但本文对于如何把握基元隐喻元素形象性与术语命名原则的科学性、准确性之间的关系仍处于浅层认识阶段,对于地理学中基元归类隐喻构词元素的运用以及隐喻类型的研究仍有不足。gzslib202204031310

注释

① 认知心理学家R. Giora是第一个深入研究认知凸显并提出“等级凸显假说”的学者,她认为意义的凸显等级不同于意义性质,它决定着意义进入大脑的顺序,最先进入大脑并被认知的应该是凸显意义。从凸显到非凸显應为一个连续体。决定意义是否凸显以及它的凸显程度取决于人们大脑中的认知语境。由于习惯性(conventionality)、熟悉度(familiarity)、使用频率(frequency)和典型性(prototypicality),在人们大脑中形成的编码意义越凸显,则其获得的速度越快。

参考文献

[1]信娜.术语元素:术语意译的最小单位[J].中国俄语教学,2010:86-93.

[2]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地理学名词[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1-271.

[3]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Ⅰ: Theoretical Prerequistites[M].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183-189.

[4]刘立煌,刘燕.从隐喻的两大功能看科技术语翻译中的形象思维[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4):48-49.

[5]李仁孝.论词的形象表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48-53.

[6]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5-66.

[7]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29-33.

作者简介:周卫华(1970—),男,博士,三峡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副教授,湖北省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宜昌市地名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科技管理。担任“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湖北省语保工程”宜昌团队负责人;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湖北省政府智力采购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三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发表文章10多篇,专著《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动宾语义搭配研究》获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通信方式:Zwh1154@aliyun.com。

猜你喜欢
基元构词术语
面向游戏场景生成的细分插槽WFC算法研究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人体细胞内存在全新DNA结构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Numerical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Gas Entrainment for the Ventilated Cavity in Vertical Pipe*
面向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基元产品的研究
构词派生: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