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璇璇 张李斌 刘 峥 杨 喆 李丽娜
(1 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唐山 063210) (2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875)(3 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心理科,北京 102600)
抑制控制(inhibitory control)是个体为保证认知控制顺利进行而压抑优势认知过程和认知活动内容的过程(Buzzell et al., 2021)。抑制控制能够使个体通过自我控制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如,减少根据有限信息而匆忙得出结论的倾向以避免造成损失(Perri, 2020)。反应性抑制任务研究发现,相较正常人,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更长时间来抑制准备好的反应(Michael et al., 2020),继而会影响个体的冲突控制、注意、决策等心理过程(Cohen, 2017),而这种表现上的差异与其患病前的智商(Martin et al., 2015)及其他认知过程无关,抑制控制缺陷长期以来一直是精神分裂症理论的核心(Ettinger et al.,2018)。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经过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的维持巩固治疗时期,病情稳定,自知力基本恢复,但抑制控制功能未能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明显改善,依然存在明显缺陷(Thai et al., 2019)。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也会更早出现与衰老相关的抑制控制能力下降(Thuaire et al., 2018)。因此,如何改善患者的抑制控制功能成为临床心理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
已有研究证明Stroop色词反应任务的不一致条件能够有效评估精神疾病患者抑制控制功能(Scarpina & Tagini, 2017)。Stroop色词反应任务要求被试判断色词一致与不一致的表示颜色的字,结果发现判断不一致刺激的颜色比判断一致刺激的颜色所需时间更长或错误率更高,这是由于自动化程度较高任务(阅读汉字)会对自动化程度较低任务(判断颜色)造成干扰(MacLeod &Dunbar, 1988)。在判断颜色时被试需要抑制阅读汉字,即抑制优势反应,以避免其对判断颜色属性的认知能力造成干扰。因此,Stroop色词反应任务被认为是经典的测量抑制控制能力的任务。
有研究发现,抑制控制与正念觉知水平有一定正相关关系(Rice & Liu, 2017)。正念是通过有意识地对当下的体验进行不批判的关注而产生的意识(Kabat-Zinn, 2003)。正念训练是使个体学会以一种不评判的态度来觉察此刻发生于身心内外体验的心理训练总称。从正念的心理机制来看,正念是一个去自动化过程,即个体重新获得对内在行为步骤的觉察和注意,而抑制控制功能在个体去自动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李泉 等, 2019)。个体通过正念训练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抑制不需要的反应过程,使目标反应实现自动化。
正念已在正常人群体中被证明可以改善抑制控制功能(Fabio & Towey, 2018)。Hepark等(2019)采用正念训练对55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成年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发现患者在执行功能和正念技能方面有显著改善。一项对ADHD青少年的家庭正念训练定性研究表明,8周正念训练能够明显改善青少年的认知功能,产生多种可转移的正向感知效应(Siebelink et al.,2021)。此外,正念训练也能够提高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认知控制水平(李红娟 等, 2019)。目前,循证医学已证明正念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心理功能、阴阳性症状、对疾病的洞察力等方面有改善效果(Lee, 2019; Wang et al., 2016)。一项横断面研究也发现,高正念觉知水平能够减轻精神症状的严重性,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有重要作用(Dudley et al., 2018)。
尽管临床方面已有很多正念训练的实证研究,但大多针对注意力缺陷儿童及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在精神分裂症群体中多用于减轻其阴性症状以提高生活质量,仅少部分探究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缺乏对抑制控制功能的具体研究。所以,本研究采用Stroop色词反应任务来探究正念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制控制功能的改善作用,通过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来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正念觉知水平,旨在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选取某精神专科医院2020年6月至10月康复病房住院患者54名。入组标准: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目前病情稳定;入组前已经过系统抗精神病治疗,目前仍在服药,预计参与研究期间使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不需调整;年龄范围18~70岁,有一定认知、理解能力,交流顺畅,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视觉异常、药物不良反应及参加过正念训练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被试随机划分为正念组(27名)和对照组(27名)。
8周正念训练后共有53名被试数据完整纳入数据分析,其中对照组被试因出院脱落1名,数据有效回收率为98.15%。两组被试在性别(χ2=0.02,p=0.893)、年龄(t=0.48,p=0.630)、文化程度(χ2=0.65,p=0.885)及婚姻状况(χ2=1.70,p=0.637)上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正念组与对照组被试人口学信息比较
2.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住院号、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
2.2.2 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
采用邓玉琴(2009)修订的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 FFMQ)中文版问卷,包括39个条目,分为观察、描述、有觉察地行动、对内心体验的不评判和对内心体验的不反应5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各维度和总分得分越高意味着正念觉知水平越高,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75以上,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均接近理想值,信效度良好。
2.2.3 Stroop色词反应任务
分别用红、黄、绿、蓝4种颜色书写“红”“黄”“绿”“蓝”汉字。任务要求被试判断屏幕上所呈现刺激的颜色,然后作出对应的按键反应,当刺激为红色按“F”键;蓝色按“J”键;绿色按“R”键;黄色按“U”键。要求被试尽可能准确快速地作出按键反应。实验由8个组块组成,其中色词一致的情况有2个组块,不一致的情况有6个组块,每个组块包含16个试次。每个刺激呈现流程如下:先呈现注视点,然后呈现目标刺激,被试在刺激呈现后作出颜色判断反应,刺激在按键后消失。为了使被试熟悉按键,在正式实验前,被试先进行2个组块的练习,练习材料与正式实验一致。练习正确率高于90%就可以进入正式实验。实验流程见图1。
图1 实验流程图
2.2.4 心理健康宣教方案
心理健康宣教持续8周,每周1次,每次60分钟。由专业心理治疗师开展,宣教主题包括理解心理健康、自我认识、自信心建立、人际沟通、人际交往与合作、问题解决、社会比较、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2.2.5 正念训练干预方案
正念训练共进行8周,每周1次,每次90分钟。将正念组27名被试分为3批,每批9名,以保证正念训练有效实施。每次正念训练前向被试介绍训练主题及内容,训练中所使用的音频材料来源于《八周正念之旅》(Teasdale et al., 2014),并要求被试在课后自行练习布置的正念活动。训练全程由1名接受过专业正念培训的治疗师和1名心理治疗师在医院团体活动室开展。正念训练具体内容安排见表2。
表2 正念训练干预方案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被试随机划分为正念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干预前后接受FFMQ、Stroop色词反应任务测验。实验期间,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健康宣教,正念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还接受团体正念训练。
对正念组和对照组被试在FFMQ上的前后测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前测条件下两组被试在5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s>0.05。为了进一步考察正念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念觉知的影响,分别以正念觉知各维度及其总分为因变量,进行2(组别:正念组、对照组)×2(测验类型:前测、后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表3 正念组与对照组 FFMQ 得分比较
结果显示,在观察维度得分上,组别和测验类型交互作用显著(见图2A),F(1, 51)=12.15,p<0.01,=0.19。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正念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F(1, 51)=15.90,p<0.001;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F(1, 51)=0.94,p>0.05。后测条件下正念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1, 51)=5.01,p<0.05。说明正念训练提升了观察维度得分。
在描述维度得分上,组别和测验类型交互作用显著(见图2B),F(1, 51)=4.32,p<0.05,=0.08。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正念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F(1, 51)=4.06,p<0.01;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F(1, 51)=0.88,p>0.05。后测条件下正念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1, 51)=8.38,p<0.05。说明正念训练提升了描述维度得分。
在有觉察地行动维度得分上,组别和测验类型交互作用不显著,F(1, 51) =0.34,p>0.05,=0.01。在对内心体验的不评判维度得分上,组别和测验类型交互作用不显著,F(1, 51)=2.82,p>0.05,=0.05。
在对内心体验的不反应维度得分上,组别和测验类型交互作用显著(见图2C),F(1, 51)=4.44,p<0.05,=0.08。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正念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F(1, 51)=4.41,p<0.05;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F(1, 51)=0.79,p>0.05。后测条件下正念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1, 51)=5.06,p<0.05。说明正念训练提升了对内心体验的不反应维度得分。
图2 FFMQ维度得分及总分的简单效应分析
在FFMQ总分上,发现组别和测验类型交互作用显著(见图2D),F(1, 51)=27.40,p<0.01,=0.35。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正念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F(1, 51)=42.30,p<0.001;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F(1, 51)=0.91,p>0.05。后测条件下正念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1, 51)=28.80,p<0.001。说明正念训练提升了FFMQ总分。
对被试Stroop任务正确反应时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剔除3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由于有效数据正确率均较高(正念组95.9%,对照组92.9%),进行方差分析后没有发现显著差异,故不进行下一步分析讨论。正念组与对照组Stroop任务反应时结果见表4。
表4 正念组与对照组 Stroop 任务的反应时(ms)
在前测条件下,两组一致反应时差异不显著,F(1, 51)=0.39,p>0.05;两组不一致反应时差异不显著,F(1, 51)=0.02,p>0.05。
对Stroop任务反应时进行2(组别:正念组、对照组)×2(一致性:一致、不一致)×2(测验类型:前测、后测)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 51)=1.72,p>0.05;测验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 51)=20.32,p<0.001;一致性的主效应显著,F(1, 51)=99.24,p<0.001。组别×一致性×测验类型三重交互作用和组别×测验类型二重交互作用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组别(正念组、对照组)×一致性(一致、不一致)×测验类型(前测、后测)三重交互作用显著,F(1, 51)=9.59,p<0.01,=0.16。简单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一致条件下正念组后测反应时低于前测,F(1, 51)=27.23,p<0.001;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F(1, 51)=0.03,p>0.05。不一致条件下正念组后测反应时低于前测,F(1, 51)=56.15,p<0.001;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F(1, 51)=0.57,p>0.05,见图3。正念训练后正念组在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条件下Stroop任务反应水平都有显著提升,而对照组都没有显著变化。
图3 不同条件下正念组和对照组前后测Stroop反应时
组别(正念组、对照组)×测验类型(前测、后测)二重交互作用显著,F(1, 51)=27.42,p<0.001,=0.35(两组前后测的Stroop任务反应时有一致、不一致两种条件)。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正念组后测反应时显著低于前测,F(1,51)=48.39,p<0.001;对照组前后测差异不显著,F(1, 51)=0.26,p>0.05。前测条件下两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F(1, 51)=0.13,p>0.05,后测条件下正念组反应时显著低于对照组,F(1, 51)=4.95,p<0.05。说明正念训练提升了Stroop任务完成水平。
本研究中,正念组和对照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干预前FFMQ得分无显著差异,经过8周正念训练后,正念组在观察、描述、对内心体验的不反应3个维度上的得分及FFMQ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正念觉知水平显著提高。与徐松(2018),Wang等人(2016)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正念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正念觉知水平。
本研究认为,正念组患者在观察、描述维度方面得分提高可能是因为正念作为一种调节策略,能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监控和元意识,即意识到正在进行的想法或精神状态(Smallwood et al.,2007)。正念训练过程中,治疗师不仅会引导患者注意内外部体验,而且更加注重鼓励成员将体验到的感觉通过言语进行表达,用文字标记内心体验,使体验更为具象化。有觉察地行动要求患者专注于此时此刻的活动,但是注意分散属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障碍的典型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力难以长久地集中于客观对象上且容易频繁变更客体(段浠婷 等, 2018),因此本研究在正念训练中只要求患者在觉察过程中分心时轻轻地把注意力拉回来,未对其分心次数加以限制,也没有对注意力保持时间作出要求,这可能是有觉察地行动维度得分没有显著提高的原因。在正念训练以及心理健康宣教中,都涉及引导精神分裂症患者转变思维方式,使两组患者对内心体验的不评判维度得分都有所提高,因此未能证明正念训练对此产生独特作用。通过正念训练,患者尝试以开放的态度去觉察内心冲动性反应,对其保持好奇但不做回应,允许思想和感觉的变换,不陷入冗思之中,而是用心去体会这种反应的存在,使得患者对内心体验的不反应维度得分显著提高。总体来说,通过正念训练,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学会以观察者视角进行有意识地觉察、表达内外在体验,并不对其作出反应,促使患者以更客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感知觉而不见诸行动。
正念组经过8周正念训练后与对照组比较Stroop任务反应时显著降低,而两组在8周前反应时无显著差异。而且正念组后测反应时也显著低于前测,对照组则没有这种变化。
在不一致的Stroop任务中,认知首先会对熟悉的字义进行自动化加工,从而干扰正在进行的颜色识别任务,只有终止自动化的字义加工,才能够更专注于颜色识别任务。正念训练使患者在面对复杂信息时,更集中于与任务相关的信息,选择与任务相关的注意分配方式,当出现干扰信息时不过度关注,抑制冲动性反应能够终止自动化加工过程,将注意重新转移到需要完成的任务中,也就是说正念训练能够在注意层面产生去自动化效应(顾瑛琦, 2018)。本研究结果与Zhu等人(2019)的研究结果类似,通过正念冥想,Stroop任务的完成水平得到提升,患者的抑制控制能力得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制控制功能的提升也意味着他们在正念训练中学会克服强烈的、习惯性的反应倾向的技巧,转向采用偏向意识的行为反应。
本研究考察正念训练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群体中的训练效果,发现正念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正念觉知水平,同时改善其抑制控制能力,为正念训练在这一群体的心理干预方面提供有效实证研究支持。这启示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中可以推广正念训练,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正念训练方案。
本研究还存在部分问题需要改进。首先是样本量较小,这有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统计功效不够理想。其次没有在干预结束后进行追踪研究,未能探究正念训练的长期影响,今后可以进行持续追踪研究。最后,在实验设计方面,正念组比对照组多进行的正念训练导致主试与正念组接触更多,对其关注也更多,这也是实验未能控制的额外变量。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将实验设计加以改进:将被试分为3组,3组都维持稳定药物治疗,其中1组为接受正念训练的正念组,1组为接受除正念训练以外另一种干预的安慰剂组,还有1组为不做任何干预的空白对照组,以控制额外变量影响。
正念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正念觉知水平,改善其抑制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