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莉(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劳技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所呈现的实践价值也比较显著。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开发多种教学方法,本着打造活力课堂的原则进行教学创新,从而让学生在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整体的参与体验。本文从趣味引出课题、构建直观情境、引导自主探究与操作以及践行生活化理念开展趣味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劳技课程提出了全新发展要求。教师要以关注学趣培养为目标导向,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上进行合理优化;要多种举措有效结合,改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在课程探索和学习中保持较强的活力,从而全面提高他们在劳技课程深入探索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助力课堂实现高效发展。
教师应设法改进课堂的导入方式,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并整合有趣的教学资源优化导入,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明确具体的课程主题。教师要让学生在趣味导入的氛围下对所学内容形成准确的认识,同时产生深入探索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在课程探索方面的自主性意识。
以“漂亮的礼品包装盒”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确定具体的课程目标,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思维,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教师要对教材中所包含的基础要素的丰富文化素材进行有针对性的发掘,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对具有一定美观性的包装礼盒进行展示,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的方式加以展示,也可以将具体的实物引入课堂,以此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包装纸盒的美学特征是怎样?包含着哪些美学要素?如果让你设计精美的包装纸盒,你该怎么办?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趣味的导入氛围下对接下来需要完成的探索任务形成准确的认识,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进而实现深度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劳技课程方面的认知基础,以构建活力课堂为目标导向,对具体的育人环境进行优化设置;要让学生在情境联想与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对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以及所包含的基础技能要领形成准确的认识。
比如,在“T 形路口信号灯”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现实交通环境中的信号灯分布情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观察和体验条件,然后展示具体的电路模型,以动画的方式展示信号灯的工作原理。之后,为学生直观展示各类材料的功能和操作方法,对二极管、电源、导线、工字钉等材料进行规范展示,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并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规范地参与实践探索的学习活动。
教师要从学趣出发,构建开放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地位,让学生拥有丰富的空间,借助所准备的材料规范地参与实践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操作以及小组协调配合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的规律,掌握丰富的劳技技能,同时也要让学生在整个课堂活动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踊跃,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电池盒”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设置自主探究学习任务。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材料,如桐木、木胶、五号电池、红黑接线等,并准备好尺子、尖嘴钳等工具,引导学生对“电池盒”制作任务进行深入探究,在团队配合下展开操作,然后总结其中所蕴含的电学原理,以及所呈现的规律。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实践成果在小组内进行互动、交流,并在小组之间分享经验,从而在自主操作与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反思,在总结中积累经验,有效提高学生劳技课程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劳技本身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教师在授课中,要贯穿生活化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拓展具体的实践空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生活探索的过程中积累更加丰富的劳技常识,进而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创新与实践意识,提高综合探究素养。
例如,在“小小采购员”教学实践时,可以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设置探究式体验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制作采购计划,深入到市场环境中,了解所采购的食材类型、品质以及商标类型,强化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使他们积累一定的生活常识,提高独立性。
在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环节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应注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动手能力、学习需求、兴趣爱好以及认知特点等,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良好发展。因此,教师应利用分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为所有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纸编花篮”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制作要求。如,要求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勇于尝试,编制出自己喜欢的花篮。如果学生无法自行设计出完美的花篮,教师可引导学生参照教材中的花篮样式进行编制。教师要按照学生认知以及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让他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在实际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除此之外,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还应及时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如,教师应引导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不同形状、不同图案的花篮编制,在编制环节将一些创意设计融入其中,编制出更具新意的花篮。对于缺乏耐心且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适当降低要求,从简单的花篮编制入手,让其感受到成功,获得成就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环境下,出现了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就是其中之一,实践证明它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已经被广泛用于课程教学中。因此,教师可将合作学习积极引入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动手操作练习,进而提升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如果说课前合作学习是操作准备的重要基础,那么课堂教学环节的合作就是操作的关键内容。只有通过课堂实践,才能判断课前设想、材料采集等工作的正确与否。由此可见,合作的关键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实践。设想并不是实践,只有经过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师应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意识进行培养,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进行“吉祥结挂饰”教学时,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具有较高的兴趣,这是因为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自由发挥,一些学生制作的吉祥结挂饰简单大方,一些学生制作的吉祥结挂饰较为抽象,还有一些学生制作的吉祥结挂饰较为奇特。在教学教学环节,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吉祥结制作,发挥团队的力量,制作出创意性更高的吉祥结,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会分工协作,各尽其职,会为作品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提升了集体荣誉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任务,推动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编织网袋”相关内容时,教师要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学。当学生初步了解这部分知识后,教师要对编织网袋的知识做出详细的讲解。教师要强化讲解示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编织网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劳动技能。讲解环节,教师应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方式,既要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要使教学内容足够准确,确保学生对课程知识深入理解。示范环节,教师要基于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出动作示范,动作要干净利落,使所有学生都能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动作,掌握所有技能要点。教师的示范,可以在讲解前,也可以在讲解后,还可以讲解与示范同时进行,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个问题。因此,在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需要出发,实现多样性的设计。
以“便携衣架”教学为例。该课程属于实践操作课,主要是对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决,具体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折叠式衣架”,二是“抽拉式衣架”。这两个课时在教学内容上,无论是制作折叠式衣架,还是制作抽拉式衣架,实际上都是指导学生对不同功能衣架的学习与制作,目的是解决生活中晾衣服时存在的小麻烦。正是因为在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才需要进行这样的制作。这就是《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教材说明》中指的“劳动的意义”。因此,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不可只局限在技术的传授上,更需要有深层的内涵,即引导学生从需要出发,进行创新,发挥自身思维能力。所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晾衣服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在此基础上,产生创新制作的需要,随后,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如更改制作材料、改变晾衣架形态等。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从多个方面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进行多样性的思考,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依前所述,在小学阶段,劳技课程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审美思维,夯实动手操作技能基础,实现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综合养成的重要载体,所具有的育人功效十分突出。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实际需求,在具体的教法上进行有效革新。教师应积极引出课题,并通过情境创设、自主操作与生活实践有效拓展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拥有更加广泛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对课程产生深入探索的动力,以保证劳技课程的教学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