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男
肖朝德 1954年生,毕业于四川大学新闻系。西南商报社副总编,四川省美协会员,成都市书协会员,成都市政协书画院画师,成都市武侯区美协副主席,成都巴蜀书画院院长兼秘书长,四川长江书画院副院长。师从著名梅兰画家邓奂彰、著名山水画家龙国屏、著名花鸟画家曾教宽、著名书法家刘叔亮先生。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240余幅,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出版《肖朝德画集》《肖朝德作品集萃·书法卷》等著述,不少作品被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博物馆及友人收藏。
关注画家肖朝德先生绘画艺术创作久矣,我曾从中国画自然观与造化论入手,品评过其物化精神与绘画成体形式的自然化与人格化,亦曾从“笔墨简洁处用意最微”着意,解析过其苦心经营笔墨,熔铸诗思、意象、境界的艺术求索和创作践行。迄今为止,我对画家艺术创作有着更深的体悟与认知,即他的绘画艺术创作正在不断激进中,已经达到一种“有意无意间写意,无象有象内抽象”的艺术高度。
谁也不能否认,中国画之画意从“无”到“有”,是必须经过预谋的,其法就是“意在笔先”。张彦远论吴道子曾有云;“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张彦远的话告诉我们,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实践经验,是不能体会“意在笔先”之奥妙的。无“意”何以作诗,无“意”何以作画?“意在笔先”对于画家肖朝德先生而言尤为重要,因为他写竹、写梅、写荷都是抒情的,那意是沛然自胸中涌出的。如其《抚琴听雨声》《品高自有沧桑论》等写竹作品,用笔最富动态之势,迎风摇曳、婉转反侧,但仍不失其静态之美;如其《浩然正气满乾坤》《品若梅花香在骨》等写梅作品在静中求动,在静中造势,笔墨勃然有气,欣欣向荣,没有纯粹的写实,究全画其所感悟,让读者总能通过画家的笔墨穿过尘世的喧嚣与繁华,自持一份冰清与雅洁;如其《碧池清影》《桥畔秋荷老》《清香四海》等写荷作品,主观与客观不可确分,理想与现实紧密相连,在“无我”中求得了“有我”。看来画家的绘画艺术创作,这“意”肯定是酝酿已久了的。
画家肖朝德先生十年前的绘画艺术创作,就已看出属于他的路数;他观察生活细致入微,化繁为简,竹也罢,梅也罢,荷也罢,皆栩栩如生、形神相融。其新近的艺术践行,笔墨更加灵动,造型更加准确,特别令人注目的是其创作一任自然,一派天机,能把读者的视线紧紧地抓住,生活中的不大为人注意的情节,也被他带着真情实意融入画中,作为审美对象来揣摸和观赏,不但将画家内心的凝重与沉实表露出来,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生活的机會。可以这样认知,画家肖朝德先生的画中“意”是统领其整个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下笔之前,“意”几乎已经决定了成败。方熏《山静居画论》有云:“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朝德是深谙这个中三昧的,他曾如是说:“意是统领全局的,画家的心性之中自有神明在,所以我每每落笔之际,意到神来,继之透过外在的种种形式而洞见真实,透过形而遇见神。在这样的意识下,心境开阔,艺臻完美,归于道原,上诉真宰,与造物者游;也正是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艺术的妙域独开,与理想境界不期而遇,从而在超常于正常知觉下生发出意境。”可不是么,画家“趣味得以挥发,灵性得以舒展”的艺术创作践行雄辩地说明:其形于翰墨,首先是把写实当作新意的来源,即挑选那些有意义的东西来“写实”,我们说,与其拙劣生造,不如经直写实;二是要复归于朴,在自然的“有意”里激活“无意”。因为无意之间所产生的活泼的艺术灵感,是难以猜测的。比起有意识,画家的无意识有时会表现为一种更高级的心理活动,会达到一种“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无意”超越于形式与技法而着重体现内在精神的境界。
我们知道,“意”是一个画家学识与修养的体现。当今的国画家不重“意”者很多,遂使许多作品走入一味玩异笔墨,懵里懵懂,没有韵味,没有生命的路上去了。殊不知,“意”是画家与读者交流情感的通道。笔墨的美是给内行人看的,而对“意”的品味则是人人都可以加入的。画家肖朝德先生的艺术创作则到了“有意无意间写意”的践行高度,读其作品,每每会给人以少胜多,含蓄不尽的意味。另外,其在“有象无象内抽象”的艺术追求亦达到了一个令人称颂的高度。
我们还知道,中国画艺术创作,没有绝对的写意与具象,也没有绝对的写意与抽象。它宛如符号的必然性,艺术的抽象性也是必然。画家肖朝德先生竹、梅、荷之艺术创作,其抽象的符号是取之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那是一种“艺术的真实”。他写竹,线与线的组合可以容易地构成画面的繁密与丰富,亦可以从繁密中见疏朗;他写荷,数枝荷茎穿插掩映,荷影扶疏,极有秩序与韵致;他写梅,写意的笔墨张力蕴籍,蓄势而发,有着即兴神驰的境界。读者能从其作品中读出画家的笔墨符号,是从其自然物象中重新提取出来的纯粹意象,画家寻找笔墨符号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进行“抽象”的过程,即从具体之“象”中把符号“抽”出来。这个过程,既显示着艺术创作者的天性与素质,也展现了与绘画本身相关的技巧和本领。人介入自然,发现着美,从中整理出一套自然的语言,然后自然景象以“符号”构成的形式得以实现。说穿了,艺术创作就是呈现一个由这种“符号”所构成的世界,其中已经赋予了人所期求的生命意义。也正是在这种符号化的世界中,肖朝德先生正在自由地构造着自己心中的理想境界,尽情地抒发着自己在现实世界中难以传达的一种欲说还休的精神追求。
苏格拉底曾有这么一问:“看不见的东西能够模仿吗?”这既是问,也是答。其实,西方的一些被认为“抽象”的现代绘画大师,他们自己也不承认自己是“抽象”。“并没有抽象的艺术”,这是毕加索的话。美国现实主义流派大师怀斯,具有高超的写实能力,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写实主义者”,而是“抽象主义者”,他有着“抽象的激动”。这十分有意味,被公认为“抽象”的画家却说自己“不抽象”;而被公认为“写实”的画家都说自己“抽象”。在我的认知里,优秀的绘画艺术创作,一定会给读者留下“抽象”的余地。如果画家的艺术创作都“抽象”完了,营养自己也吸收干了,读者就无象可“抽”,无味可咀,没有了可见的“象”作为原料,读者便没有了再创作的基础。画家肖朝德先生在自己的创作中践行着笔墨的独立品味,其艺术风格迥异,探索无轩轾。在创作中,他将画之题材作为次要,而把画之笔墨形式作为关键,这种理念让自己的绘画向纯粹艺术迈进了一大步。换言之,他向着“纯粹”迈进的过程中,给自己以挑战,即把生活中的平常给予艺术化和艺术性。可以不吝溢美地说,肖朝德先生是一位能从寻常中发现不寻常,能从平淡里见奇、见工、见神的优秀画家。他的艺术创作来自于传统的带有兼工带写与抽象意味的笔墨符号和画语形式,看似清浅雅化,却内中有大意、真象,那是画家的生命情感、人文关怀和审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