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卓玛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胃肠科,西藏 拉萨 850000)
胃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IA RC)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为[1]类致癌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我国感染率最高的一种慢性疾病,它启动了一系列致病事件,导致萎缩性胃炎、化生、异型增生和最终胃癌的发生[2]。若能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则可预防胃粘膜癌前变化(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3]在临床实践中以抗生素为主的联合疗法是治疗HP 感染的主要方法,然而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旋杆菌菌株对所用的抗生素耐药是造成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HP 感染病人复治者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比初治者显著降低,有些病人由于药物不良反应或是经济负担等原因无法服用西药进行治疗。
在藏医药领域,迄今为止针对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人临床研究甚少,本研究为填补这一空白领域,从1999年10月至2000年5月开展了调查研究,将10种藏药分为9组对86名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人进行研究,为初步筛选出胃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有效性药物——“其美森斯”,在既往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探索更有效的藏药治疗此病菌,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专家洛桑罗布在藏医先贤上区医生衮却彭达所著《零星秘诀集》[4]中记载“其美森斯”的原有配方上进行改良和优化,研制出“其美森斯卡擦”。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作为专科制剂在临床应用已有8年之久,此次通过洛桑罗布名医工作室建设项目,对藏药“其美森斯卡擦”根除和改善“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症状进行全面的疗效观察及统计分析,发现藏药“其美森斯卡擦”能显著改善胃幽门螺旋杆菌带菌病人的症状,在感染菌数定性、定量方面也有显著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2.1.1 方法:采用药物前瞻性临床病例观察研究的方法。
2.1.2 样本量:样本量为60例,计划样本量73例,考虑到20% 脱落病人。
2.1.3 药物前后对照方法:受试者为选入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门诊病人73例,入选病人年龄、性别等方面基线均等。
2.1.4 疗程:疗程为30天,每天早晚服用,每次1g口服。
2.1.5 对治疗前后疗效数值进行统计。
2.2.1 诊断病例的标准。符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包括餐后嗳气、恶心、腹胀、反酸、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或无明显的症状但HP 检查显示阳性的带菌者。
2.2.2 幽门螺旋杆菌临床分级标准(应用14C 呼气试验检测仪器检测)。根据细菌感染的定量及定性程度:
轻度(+)dpm 100~500
中度(++)dpm 500~1500
重度(+++_____++++)dpm大于1500
2.2.3 研究病例的纳入标准。符合以下条件者,可以选入临床研究病例:(1)具有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胃癌除外)症状的HP 检测阳性的病人;(2)虽无明显的胃病症状但HP 检测阳性的病人;(3)年龄18~60岁之间(知情同意书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受试的受试者,而且过程符合GCP 的规范要求)。
2.2.4 研究病例的排除标准
2.2.4.1 不符合研究病例标准者。
2.2.4.2 虽具备研究病例标准,但病情属于恶性肿瘤者。
2.2.4.3 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造血系统及神经系统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2.2.4.4 已正在接受有关治疗(包括胃溃疡治疗、西药HP 根除治疗停药未满一个月者),可能影响疗效指标的受试者。
2.2.4.5 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
2.2.4.6 精神病患者。
2.2.4.7 近3个月内参加过其它临床实验者。
2.2.5 剔除病例标准
2.2.5.1 未按规定服药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2.2.5.2 对本药物过敏者。
2.2.5.3 发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或病情持续恶化有可能发生危险事件,不宜继续接受研究用药,而且接受临床研究的时间不超过1/2疗程的患者。
2.2.6 临床研究药物及服用药物方法:“其美森卡擦”在原“其美森斯”(六味酸藤果)的处方组成上加减某些配量组成,属卡擦类药—院内制剂。委托藏医院制剂中心生产出品。
服用方法:(1)其美森斯卡擦,2次/日,1g/次,饭后温开水服用;(2)疗程:30天;(3)在临床研究期间:所有病例不得使用其它与本病治疗有关的药物和治疗措施。
2.3.1 疗效性观察。(1)症状:餐后嗳气、恶心、腹胀、反酸、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用药前、用药30天后),见表1;(2)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诊断依据)14C 尿素呼气试验(用药前、用药30天后)。
表1 胃肠疾病症状
2.3.2 安全性观察。(1)生命体征:体温、血压、脉搏、呼吸;(2)三大常规(用药前、用药30天后);(3)心电图(用药前、用药30天后)肝功检查(ALTASTGGT、AKPTBIL用药前、用药30天后),肾功检查(BUNCREA用药前、用药30天后)。
2.3.3 合并用药。(1)试验期间不得使用其它治疗本病的药物及保健品;(2)原基础性疾病以及合并疾病需要用药者,需在病例报告表中详细记录药物名称、用法、用量及用药时间;(3)试验中发生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需要用药者,需在病例报告表不良事件表中详细记录。
3.1.1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3.1.2 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
3.1.3 未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
根据细菌感染的定量及定性程度分为以下三类:
3.2.1 治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定量dpm小于100及定性转阴。
3.2.2 好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定量较治疗前减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定量较治疗前好转(也就是定性从++++转为+++,定量从dpm2500以上降到1500之间;或定性从+++转为++,定量从dpm2500~1500降到dpm1500~500 之间;或定性从++转为+,定量从dpm1500~500降到dpm500~100)。
3.2.3 未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定量及定性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或加重。
本次试验数据由专人管理,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患者体征数据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并通过配对样本T 检验的方法评价差异的显著性。
本次研究共有73名患者参与,其中有效样本60名。男性53名,女性7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48岁,其中最小21岁,最大43岁。
疗效性评价包括症状积分和细菌感染指数在治疗前后的比较,治疗后的相关数值降低则证明治疗有效,且降低率越高,疗效越显著。
根据疗效性观察中所列的症状记录积分,按照治疗前、治疗后第10/20/30天分为四个时间阶段,将治疗后的三个阶段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治疗后第10天,症状积分明显降低(降低率55.27%),第20、30天时的症状积分降低率达到70% 以上。三个阶段比较结果的p值均小于0.001,在统计学意义上达到显著。表2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也直观显示,患者的症状随着治疗时间呈现线性下降趋势,药物疗效明显。
表2 症状积分情况(+s)
表2 症状积分情况(+s)
注:与治疗前比较(t 检验):* p<0.05;** p<0.01;*** p<0.001。
表3 C14尿素呼气试验指数情况(+s)
表3 C14尿素呼气试验指数情况(+s)
注:与治疗前比较(t 检验):* p<0.05;** p<0.01;*** p<0.001。
治疗后第30天时与治疗前相比,C14 尿素呼气试验细指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定量数)显著降低(降低率达到46.84%),p值小于0.001,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药物对细菌感染疗效明显。
安全性评价包括血常规指标情况、肾功能指标情况,和肝脏功能指标情况。初诊和治疗后无差异或差异较小,则证明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表4 血常规指标情况(+s)
表4 血常规指标情况(+s)
注:与治疗前比较(t 检验):* p<0.05;** p<0.01;*** p<0.001。
血常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基本没有显著差异,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由表5 可见,肌酐CREA 和尿素氮BUN 指标情况在治疗前后基本一致,肾功能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表5 肾功能指标情况(+s)
表5 肾功能指标情况(+s)
表6 治疗前后肝脏功能指标情况(+s)
表6 治疗前后肝脏功能指标情况(+s)
注:与治疗前比较(t检验):*p<0.05;**p<0.01;***p<0.001。
差值-1.34±8.49 1.36±20.21-0.23±4.36 0.19±19.95-2.78±19.10安全性指标AST(U/L)(n=58)ALT(U/L)(n=59)TBIL(umol/L)(n=59)AKP(n=58)GGT(U/L)(n=58)治疗前28.43±9.89 50.44±37.28 14.67±6.81 107.98±28.21 47.05±45.94治疗30天后29.78±9.23 49.08±28.95 14.91±6.06 107.79±25.11 49.83±41.21
治疗后第30天时与初诊时相比,AST、ALT、TBIL、AKP、GGT 等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药物并未任何影响肝脏功能的副作用。
藏药“其美森斯卡擦”对感染胃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餐后嗳气、恶心、腹胀、反酸、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具有明显的疗效及安全性,而且通过此次研究,发现治疗前后胃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数值(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定量数)能够明显降低,也就是“其美森斯卡擦”能够抑制胃幽门螺旋杆菌,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在藏医药领域,填补了“藏药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这一临床研究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