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玲 开红霞 曹 栎 李亚军 朱 杰
现代医学的发展,静脉输液因其安全、高效,已成为比较常见的给药途径[1]。静脉留置针是静脉输注溶液、药液及血液的常用输液用具,大多数患者需要使用。相关医学文献表明,对需要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患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有效减少血管的损伤[2]。但孩子天生多动、配合度低,当输液冲管时,往往会因阻塞而给患儿带来疼痛,而疼痛引起的哭闹会导致静脉内的压力升高,导致血液反流入静脉留置针套管内,不仅增加了药物渗出的发生率,还缩短了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3]。脉冲式冲管法为传统冲管方式之一,结合正压式封管法,可有效防止导管堵塞,但由于推注时会突然增加血管内的压力,疼痛感会更明显[4]。为此,我科进行了横向按压式冲管法冲管,探讨其对患儿冲管时疼痛感、药物渗出发生率和使用时间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10月我科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研究对象的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首次住院需静脉用药治疗;年龄3~6岁。②排除标准:患儿明显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者;伴有急性感染者;对静脉留置针过敏者;需输入特殊强刺激性药物者;中途因其他原因退出本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输液护理流程,健康宣教包括手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置入并实施冲管维护,静脉留置针拔除、临床观察、记录评分等,均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责任护士负责。①对照组患儿采用BD预充式冲管器正压脉冲式冲管法,5~10 s结束[5]。②干预组患儿采取横向按压式冲管法进行冲管,具体操作为操作者将左手拇指沿血管走向位于穿刺点上方2 cm且与血管走向相垂直的角度进行按压(横压法)2~3 s,同时结合正压脉冲冲管直至结束。操作时,同时由评估小组专人进行记录及评分。
1.4 观察指标 ①疼痛评分:冲管时采用FLACC疼痛评估量表评估,量表包括五项内容,每项评分0~2分,总评分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不适感和疼痛感越明显[6]。②患儿静脉渗出情况:参照《输液护理实践标准》中关于药液渗出分级标准,记录干预后两组患儿静脉渗出情况,对患儿进行渗出分级,分为0~Ⅳ级,0级:无症状,冲洗通畅且容易;Ⅰ级:皮肤泛白,皮下有直径≤3 cm的包块;Ⅱ级:皮肤泛白,包块直径3~10 cm;Ⅲ级:皮肤略泛红,肿胀明显,包块直径≥10 cm,可能存在血液循环障碍;Ⅳ级:皮肤泛白或淤血,有血液循环障碍,手指活动受限,肢体有水肿,等级越高表明渗出情况越严重[7]。③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置管成功后次日首次冲管时疼痛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儿置管成功后次日首次冲管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次日冲管时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儿次日冲管时疼痛评分比较(,分)
组别 n面部表情 腿的动作 活动 哭闹 可抚慰性 总评分干预组 600.32±0.14a0.35±0.17a0.29±0.18a0.23±0.19a0.37±0.19a1.56±0.47对照组 600.57±0.250.46±0.290.58±0.410.45±0.340.65±0.542.71±0.98 t -4.78 -1.79 -3.55 -3.09 -2.68 -5.82 P <0.001 0.08 0.001 0.003 0.011 <0.001
2.2 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成功次日首次冲管静脉渗出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儿留置针穿刺成功次日首次冲管静脉渗出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留置针次日首次冲管静脉渗出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儿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比较 干预组患儿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比较
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冲管是静脉导管维护中的重要内容[8-9]。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是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推荐的正压脉冲式冲管法。但该法在应用于小儿外周留置针中,很多患儿主诉冲管时疼痛,也有相关文献对影响渗出的危险因素及留置针的使用时间进行了分析,横向按压式冲管法是在正压脉冲式冲管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10]。
3.1 横向按压式冲管法可减轻患儿的疼痛 疼痛为机体在受到外界创伤性刺激时做出的一种应激反应,小儿对疼痛的感知更为强烈和持久,而痛觉过敏持续日久,不仅会使患儿日后可能出现慢性疼痛综合征影响其生长发育,还会造成社交困难、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等功能障碍[11]。在给小儿静脉穿刺或正压封管时,由于患儿恐惧、哭闹、不合作等原因,给规范操作带来困难,加之患儿好动等导致血管内压力升高,造成留置针导管内出现血液回流,当再次连接输液时,按照常规方法推注0.9%氯化钠注射液5~10 mL,可将附着在导管内壁反流的血液直接冲入血管中,由于反流血液附着在导管内壁,使导管管腔变细,推注盐水时对照组患儿血管壁承受的压强大,使小儿血管内部压力突然升高,血管通透性随之增加,导管局部血管炎性改变,引起疼痛。观察组患儿采取横向按压式冲管法,操作者将左手拇指沿血管走向位于穿刺点上方2 cm且与血管走向相垂直的角度进行按压(横压法)2~3 s,减少血管遭遇突如其来的压力变化,导致血管壁通透性改变而发生疼痛[12-13]。
3.2 横向按压式冲管法可以降低渗出的发生率 正压脉冲式冲管法在冲管的同时使局部静脉流量增加了0.5~1 mL/s(排除静脉管径因素),静脉流速的突然增加使局部静脉管壁承受的压力陡增,当该压力超过穿刺处静脉管壁的承受力时,液体即向静脉管壁最薄弱处(穿刺点)破溃。横向按压式冲管法实际上是正压脉冲式冲管法的改良,优势在于其所采取的穿刺点横压法对局部血管造成压迫,减少局部血流量,降低冲管时静脉流量及压力增加对静脉管壁最薄弱处的影响,从而避免局部漏液。由于导管置入静脉后呈漂浮状,导管末端距穿刺点2~3 cm,故横向按压式冲管法对静脉导管并无影响。
3.3 横向按压式冲管法可增加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患儿一旦发生输液外渗,势必会影响留置针的使用,需拔管后重新进行静脉穿刺,造成无法使用到其规定的时间,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横向按压式冲管法能够减轻患儿冲管时的疼痛感,降低药物渗出的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14]。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横向按压式冲管法进行冲管,不仅能够缓解冲管时引起的疼痛感,促进患儿舒适,减少痛苦,提高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同时能够减少药物渗出的发生率,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延长,减少临床护理的工作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