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策略

2022-03-31 03:48:52杨吉英
学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初中生体育教师

杨吉英

(甘肃省张掖育才中学,甘肃张掖 734000)

初中体育担负着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和健康身心的重任,是初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被动式的学习和机械的训练虽然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为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灵活应用教学手段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打造阳光体育、快乐体育,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行,初中体育已经被纳入中考项目,其教学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教学内容却没有太大改进,仍以传统的跑步、跳远、引体向上等为主,缺乏新型体育运动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学生无法体验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在教学形式上,大部分体育教师仍采用“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模式,课程教学比较单调,学生无法充分体会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甚至还会把课堂上的体育锻炼当成“任务”来完成,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体育教学课时不足

初中体育教学虽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是学校把初中大多数课程安排还是留给了文化课的教学,体育教学课时不足。大部分学校一周只开设一两节体育课,学生的运动需求得不到满足。体育教师一般往往需要花费几个课时教学一些复杂、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而学生学习新的技能时已经忘了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这就导致体育教学内容不连贯、教学效率不高,也达不到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课还存在被文化课占用的情况,教师无法给学生详细讲解体育教学内容,降低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质量。

(三)体育教学不够开放

体育教学不仅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帮助,还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拥有更坚韧的心态,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但是由于体育教学最主要的形式就是运动,有运动就有可能造成伤害。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不可避免,很多初中体育教师非常害怕学生发生意外。因此出于安全考虑,不少教师会故意降低体育运动的难度,尽量避免一些对抗性运动,导致体育课程被过度束缚在安全的框架中,教师对学生“放不开手”,严重限制了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实施体验式教学,培养体育行为

体验式教学是体育教师常用的教学策略,给初中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解决了教育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薄弱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为了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实施体验式教学,从初中生的兴趣点出发,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初中生更好地参与体育学习,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进而发展成一种体育运动习惯,让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初中生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借助徒手操、体育游戏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体育知识、增强体育素养,让每一名初中生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项目。

体验式教学创建了一种互动交往的形式,强调师生的双边体验,能够优化师生关系,达到更好地传授体育知识的目的。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创设活动场景,利用多媒体播放体育赛事或介绍体育项目,促使初中生内心产生强烈的体育运动欲望,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训练,这样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由于初中生的体育能力有高有低,教师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全体学生的自尊心,让体育活动成为连接师生的纽带,带领学生从课内学习走到课外学习,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及运用程度,让他们做好体育的学习者、传播者。初中体育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体育课进行反思,当课程结束时引导学生回忆课堂教学内容和运动过程,深入掌握运动技巧和体育理论知识并通过反思发现自己体育学习和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学习漏洞,规范体育行为,进一步提升体育素养。

(二)开展情境式教学,树立体育意识

初中生活泼好动、可塑性强,对于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初中体育教师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发新颖的教学方式,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上接受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发展观念。初中体育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情境式教学,将枯燥的体育知识、训练项目等融入体育情境,使课堂教学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如此一定程度上能规范初中生的体育行为。如今初中生的学习负担重,体育锻炼时间少,所以体育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放松自我、提高身体机能,做到劳逸结合。通常可以用来创设情境的工具有图文、影像、实物等,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选择,锻炼初中生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让他们更全面地掌握相关运动技巧。初中体育教师在运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情境,要熟练掌握教学步骤和环节,让初中生在具体情境中生成体育精神。

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场地环境创设情境,以足球场地、篮球场地、体育器材、树木等为掩护进行“两军对阵”比赛,锻炼初中生屈身蹲跑、躲闪跳跃的动作,促使初中生熟练掌握课堂所学内容,激活初中生的体育运动细胞,让他们拥有更坚韧的性格,从而做事情更有恒心、有毅力。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渲染课堂情境,音乐具有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作用,在学生做热身运动时可以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做运动就不会感到枯燥,会把更多精力投入体育活动,都会用力、到位做每一个体育动作。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自编口诀创设情境,当初中生记不住运动要领时可以带领学生大声朗读相应的口诀,让他们以一种轻松的形式记忆运动要领,学习与锻炼相结合,为学生掌握体育运动要领创造有利条件,使初中生尽情享受休闲锻炼的时间。

(三)激励式教学,发展体育个性

新课程背景下激励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束缚,以鼓励性语言、动作等赞扬学生的表现,发展初中生的体育个性,培养初中生的运动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激励是一门教学艺术,好的激励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激励也是心理学范畴,能够对学生的精神层面产生作用。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他们自尊心强,会由衷羡慕获得教师表扬的同学,同时自己也想得到教师的奖励。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灵活运用激励措施,让初中生感受体育教师的关怀,从而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强大的向心力精神焕发地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运动,激励学生顽强拼搏,在运动过程中发展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帮助他们树立以强健的体魄为美的意识。

首先,初中体育教师要掌握好运用激励的时机。当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新的体育动作时要激励他们,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让学生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教师的激励;当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激励他们,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更规范地做动作,从而顺利完成每一个体育运动项目。其次,初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变换激励的方式。可以运用目标激励,每节课都给学生制订层次化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完成目标以后再设计更深层次的目标,环环相扣,以目标推动学生进步;可以运用榜样激励法,选择体育明星、学校体育优等生等作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向榜样学习,以榜样的事迹激励初中生,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最后,初中体育教师要加强激励宣传,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选拔体育委员辅助教师教学,在课堂上向初中生渗透体育新闻、体育精神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形成有效的激励教学模式。

(四)注重活动式教学,提升体育品德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概念,涉及知识、涵养、实践、情感、方法等,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活动式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初中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和道德品质,让初中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活动式教学大致分为“教师介绍-师生互动-师生评判-教师总结”等阶段,教师要精心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创造人人能参与的机会以便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特长,给学生提供创造展示的平台,让热爱运动的学生带动不爱运动的学生,高效率地展开体育教学,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基于“一校一品”的发展态势,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大课间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提高体育锻炼的强度和效果,引导初中生形成健康的体育锻炼思维,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在课前准备阶段,初中体育教师要创新求变,把传统的准备活动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带给初中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更主动、更好地实现课前热身准备活动的目标。教师可以把徒手操、慢跑等活动变成“老鹰捉小鸡”或者换位跑,可以极大地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阶段,初中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体对抗、角色扮演、花样比赛等活动,一方面可以发展初中生的体育技能,让他们形成体育运动观念;另一方面也能巩固学生的体育素养,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较大发展。初中体育教师要监管好活动过程,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体育活动,让体育经验陪伴学生一生。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初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帮助学生把身心从运动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确保每一个初中生都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和热情,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五)组织小组式教学,掌握体育技能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增强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初中体育教师要开展小组式教学,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活跃起来,提高体育学习能力,掌握丰富的体育技能,满足自我发展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要在小组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深刻体会团结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师要记录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便于通过总结、考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要为每个小组设计差异化的活动,小组成员要通力合作,形成互助的学习模式,提高初中生的合作效率。

小组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发展体育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体育教师要注意满足小组式教学的条件,体现小组合作的实质,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用,让学生有更多时间体验动作技术。体育教师可以增加网络的使用频率,在体育小组教学中引入人机互动,让学生自主操作电子白板、教学系统等工具,如此学生能够直观掌握每一个体育技能的要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体育动作图形,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初中体育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小组之间的体育比赛,既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施展学生的体育技能,树立大体育理念,融入大发展目标。小组成员为了赢得比赛都会积极参与,整个体育课堂氛围高涨,有利于学生实现全方位平衡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成重要工作,既要给学生讲述基础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还要注重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达到全面进步的目标。初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把握学情,为初中生构建多元化的体育课堂,把培养体育素养融入体育教学中,创设具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体育课堂激发初中生参与的热情,锻炼初中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受益一生。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初中生体育教师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体育运动小常识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